李達昌
豬水腫病是由致病性大腸桿菌的毒素引起的斷奶仔豬的一種急性、致死性的疾病。臨床癥狀主要表現為全身或局部麻痹、共濟失調以及病豬眼臉水腫。
豬水腫病是主要發生于斷奶仔豬(有時4月齡豬也偶有發生),尤以生長快,體況健壯的仔豬最常見的一種急性、致死性的疾病。該種疾病是由致病性溶血性產腸毒素大腸桿菌引起,發病比較突然,患病后主要表現為運動障礙并發出嘶啞的叫聲,以及胃壁、結腸系膜、眼瞼部、淋巴結、大腦和肺部及全身水腫,該疾病與營養因素緊密關聯,就有一定的傳染性。發病季節不明顯,流行較廣泛,會給養豬業造成較大損失。
1 病因
1.1 季節因素
春秋季節氣候潮濕,氣溫時高時低,另由于產房設備簡陋,飼養條件差,導致仔豬自身抵抗能力降低,增加患病幾率。病原性大腸桿菌主要依附在機體的腸黏膜,可以快速的大量繁殖,產生許多有害物質,如內毒素及其他產物等,增高腸壁組織上血管的通透性,由此引發仔豬水腫。
1.2 飼料因素
由于仔豬的消化系統仍未完全發育成熟,消化吸收功能較弱,容易造成消化吸收不良;胃腸機能紊亂,造成腸黏膜無法正常吸收養分,而導致一系列病變的發生。
1.3 應激因素
仔豬水腫病如斷奶,環境、氣候的突變,長途運輸以及飼料改變等因素造成的應激反應。
2 臨床癥狀
2.1 最急性型
仔豬突然發病,主要癥狀為食欲降低甚至飛絕,精神沉郁。少數仔豬會突然尖叫、興奮,并表現為走路不穩,甚至倒地不起,四肢成游泳狀,數小時內死亡,很容易被誤診為中毒,影響治療效果。
2.2 亞急性型
典型臨床癥狀為神經癥狀以及體表某些部位表現為水腫。其中神經癥狀有運動障礙、行動不穩以及來回轉圈,嚴重的會跪地、爬行,共濟失調,口吐白沫,肌肉震顫。觸動時表現敏感,會發出呻吟,以及嘶啞的叫聲。
3 病理變化
病程長短不同,剖檢各病變部位,主要表現為水腫。上下眼瞼、顏面、下頜部、頭頂部皮下水腫,剖開水腫部位,內部組織為涼粉樣,厚度可達0.5~1cm,呈灰白色。胃壁及腸系膜水腫最為典型,整個腸間膜呈涼粉樣,切開有無色液體流出,腸道黏膜紅腫。嚴重時可見腸間膜呈紅色,切開時流出淡紅色液體,大腸漿膜有出血點。全身淋巴結幾乎都有水腫,尤以腸系膜淋巴結明顯。還有不同程度的充血或出血變化。肺水腫,心包、胸腔、腹腔內積液,呈無色或淡黃色。
4 診斷
通過對仔豬的臨床癥狀以及各部位的病理剖解分析,初步確診為豬水腫病。主要是斷奶前后小豬容易染病病,患病后持續時間短,且死亡率高。剖檢檢查中病豬上下眼瞼、顏面以及頭頸部皮下水腫,切開水腫部呈灰白色膠水樣,流出黃白色液體。胃壁顯著水腫。結腸和盲腸漿膜下高度水腫,腸系膜成膠凍樣,切開有無色液體流出。全身淋巴結幾乎都有水腫。其他內臟器官在部分病例也有水腫、出血、變性等變化。確診需進行試驗室檢查。
培養基:自制普通培養基、血瓊脂培養基。
采集病料:主要是腸系膜淋巴結,其次是肝、脾、肺、心、血。
病原分離:取上述病料在無菌環境中接種普通培養基37℃培養12小時,可疑菌落接種血瓊脂培養基。
染色鏡檢:將發生病變的部位直接制成涂片或典型菌落涂片,然后通過革蘭氏染色實施鏡檢。
血清學鑒定:將分離的菌株用常規大腸桿菌血清鑒定方法鑒定。
鑒定結果:在普通培養基上長成圓形凸起的白色菌落,在血瓊脂上可形成明顯的B-型溶血環,鏡檢可見革蘭氏陰性短桿菌。
5 治療
5.1 西醫療法
(1)消腫解毒
首先使用硫酸鈉15g,口服;然后肌肉注射速尿10 ml,每日1~2次,連用3~5日;
(2)抗菌消炎
2%甲磺酸培氟沙星注射液(水腫靈)或者2%左旋氧氟沙星注射液0.1~0.2ml/kg體重,每日1~2次,連用3~5日。
5.2 中醫療法
中醫治療,主要使用清熱解毒的中藥,處方:赤茯苓20克、豬苓、澤瀉、白術、夏枯草、肉桂、車前草、甘草各15克、滑石40克;如果仔豬癥狀較為嚴重,可加檳榔20克、陳皮15克、木香20克,既可行氣又可利水,有效緩減濕熱癥狀;排尿困難者,可加通草5克、瞿麥10克碾末拌料,每日兩次。
5.3 中西醫結合療法
對病豬肌注恩諾沙星,配以地塞米松,維生素c?注射液(劑量視豬大小而定)每天2次,連用2~3天,并對病癥相對較輕,可以按處方:厚樸25克,肉桂30克,茯苓、白術、豬苓皮、大腹皮、桑白皮、陳皮各40克(10頭15千克體重仔豬用藥),水煎湯汁投喂病豬,進行治療;對嚴重的病豬,采取上述水煮的湯汁50~80毫升,候溫灌服,每天1次,連用3天。
6 預防措施
6.1 免疫預防
在仔豬20日齡時,開始實施首次免疫,主要以接種多價蜂膠疫苗,可以有效預防水腫病。
6.2 酸化劑
仔豬斷奶后第一天,飼喂飼料是要添加適量的酸化劑,來確保其胃內的酸度,常見的酸化劑有檸檬酸1%~5%、延胡索酸、乳酸或適量醋酸。可以有效促進胃部的消化吸收,增強胃蛋白酶活性,促進乳酸菌的大量繁殖,同時可以有效抑制致病性大腸桿菌的繁殖,降低水腫病的發病幾率。
6.3 微生物添加劑
通過添加微生物制劑,提升有益菌的數量,從而促進腸道內菌群平衡,同時可以有效抑制有害菌群的生長。這些添加劑還可以產生大量的有機酸,調節機體胃內酸度,增強腸胃的消化吸收功能。
仔豬斷奶后,飼喂飼料時要添加適量抗菌藥,常見的有喹乙醇、土霉素等,有效抑制腸道有害菌,從而提升飼料利用率。另外,應保持清潔的衛生環境,選用兩種以上不同類型的廣譜高效消毒劑,定期對產房、仔豬舍、母豬舍、運動場、飼料槽、水槽等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