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崗位 南宏剛
肉品檢疫以感官檢查、剖檢淋巴結、摘除“三腺”為主,必要時輔以實驗室檢驗,最后進行的綜合評定。
1 檢疫程序
屠宰檢疫程序從豬體腿毛后開始。整體檢疫——胴體檢疫——頭蹄檢疫——內臟檢疫——寄生蟲檢疫——檢疫結果。
檢疫結果分為兩種:合格肉品,無害化處理。
在同步檢疫過程中,那個環節發現問題后面的程序就停止,出具檢疫結果并無害化處理。
2 各環節檢疫
2.1 整體檢疫:豬體腿毛后從顏色,氣味,彈性,天然空等多方面對豬體進行整體觀察,得出一個的初步的結果。
2.2 檢查胴體:首先,胴體的外觀檢查。先檢體表有無出血點、出血斑、壞死、斑痕、潰瘍等,便于早期發現豬瘟豬丹毒等傳染病,再看脂肪,是否潔白、是否紅膘、黃膘、黃脂等現象,是否有放血不良等現象,肌肉是否有光澤,血色是否均勻,是否有彈性,是否有異味,胸膜、腹膜、脊椎斷面有無異常。
其次,“三腺”的摘除。“三腺”指甲狀腺、腎上腺、病變淋巴結。甲狀腺位于胸前口處氣管的腹側面,呈深紅色。腎上腺位于腎內側緣的前方,長而窄,被脂肪包裹。病變淋巴結是指必檢淋巴結是否充血、腫脹、切面是否有“大理石”樣,有病變的一定要及時摘除。豬必檢淋巴結有頜下淋巴結、頸前背側淋巴結、腹股溝淺淋巴結,必要時檢髂內淋巴結和胴淋巴結。頜下淋巴結位于下頜間隙、左右下頜角內側、頜下腺的前方。主要目的是為檢炭疽和結核。頸前背側淋巴結位于肩關節前方,斜方肌和肩胛橫突肌之間神深面。腹股溝淺淋巴結位于最后一個乳頭稍上方的脂肪組織內,也叫乳房上淋巴結。髂內淋巴結位于腹主動脈分出髂外動脈的附近,旋髂分動脈的起始部。胴淋巴結位于跟腱后方的皮下組織內,股二頭肌和半腱肌之間的凹陷處。
最后檢查寄生蟲。在胴體上囊尾蚴的檢查部位主要檢腰肌、肩胛外側肌、腹股內側肌,方法為“一刀三口六面”。旋毛蟲的檢查主要檢膈肌,在左右膈肌角各取一小塊膈肌,撕去肌膜,對著陽光觀查是否有蟲體寄生。
經上述胴體各方面檢查,本胴體肌肉有光澤、脂肪潔白、富有彈性、有正常的鮮肉味,初步斷定為可食用肉。
2.3 檢查頭、蹄:頭部,首先檢查天然孔、可視粘膜、皮膚是否有出血,鼻盤、鼻鏡、唇部、口腔、舌面粘膜有無水泡、糜爛,以檢豬水泡病、口蹄疫。其次檢倆側頜下淋巴結是否腫脹,切面是否呈磚紅色,這是炭疽的特征性病變。最后檢咬肌,檢查有無囊尾蚴寄生。蹄部,檢查蹄冠、蹄叉有無水泡、潰爛、紅斑等,以檢口蹄疫。
2.4 內臟檢查:指五臟六腑的檢查。“五臟”:心、肝、肺、脾、腎。“六腑”主要檢查腸、胃。
2.4.1 心臟:觀察心臟的色澤、大小、形狀,心包有無異常,心肌是否有囊尾蚴寄生,心內膜、乳頭肌有無異常變化,二尖瓣有無菜花樣贅生物。正常心臟為淡棕紅色,口蹄疫的特征性病變為“虎斑心”。豬丹毒特征性病變為:二尖瓣有無菜花樣贅生物。
2.4.2 肝臟:先視檢肝臟的形狀、大小、色澤有無異常,觸檢肝的彈性及硬度,有無淤血、檳榔肝、脂肪肝、黃疸,用刀橫切膽管,擠壓內容物,檢查有無寄生蟲,最后在肝門的脂肪內找到肝門淋巴結,檢查有無異常變化。
2.4.3 肺臟:視檢肺的形狀、大小、色澤,正常的肺呈粉紅色,觸檢其彈性、硬度,檢查有無淤血、出血、水腫、結核等病變,必要時切開肺組織,檢查有無病變。最后檢查左右支氣管淋巴結,分別位于氣管分叉的左方背面、右方腹面,目的是為了了解肺、氣管被感染程度。
2.4.4 腎臟:檢查腎的大小、色澤、彈性,腎被摸有無出血、化膿、壞死等病變,必要時可以切開檢其皮質和髓質有無異常。如:豬瘟的特征性病變為“大紅腎”。
2.4.5 脾臟:視檢其大小、形狀、色澤,是否腫大,有無瘀血、出血、梗死等病變。
2.4.6 胃腸:檢查胃腸的外形,胃腸的粘膜、漿膜上有無出血、瘀血的現象,腸系膜上有無粘連、硬塊,腸壁是否水腫或增厚。再檢查位于腸系膜上的腸系膜淋巴結是否有病變。
2.5 旋毛蟲鏡檢:兩側膈肌角各取大約50克,剪24粒米粒大小整齊排列在載玻片,用壓片壓實。調節顯微鏡40陪目鏡觀察。
3 無害化處理
對不合格的產品進行無害化處理要求分割焚燒,對環境進行消毒。如果發現檢疫結果疑似傳染病要求要及時上報。
經上述檢驗后,判定為合格肉品,加蓋動物檢疫驗訖印章,出具肉品檢疫合格證明并記錄。判定為不合格的肉品,按規定進行無害化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