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為更好地了解全縣生豬產業現狀,分析生豬生產發展動態,研究生豬產業發展對策,我們對陽谷縣景陽岡良種豬繁育有限公司、陽谷順鑫良種繁育有限公司、山東陽谷維爾康三陽食品有限公司、陽谷旭日食品有限公司、陽谷縣阿城鎮黃河良種豬繁育養殖廠等養殖、屠宰企業及相關單位進行了專題調研,基本上掌握了全縣生豬生產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1 當前生豬生產現狀
生豬業是陽谷縣畜牧業經濟的支柱產業。生豬生產在保證市場供應、抑制市場價格、促進地方農產品加工業發展、增加農民收入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2016年以來,由于養豬效益較好,各種社會資本投入養豬生產,促進了縣級養豬業的進一步發展。截至到2018年第一季度底我縣存欄生豬23.2188萬頭,能繁母豬2.6469萬頭。2017年出欄生豬45.62萬頭,年產豬肉3.65噸。
2 生豬養殖效益分析
陽谷縣飼養的父母代種公、母豬品種主要有長白、大白、杜洛克豬等,商品代生豬為這幾個品種豬的二元或三元雜交育肥豬。據調研,一季度種公豬平均銷售價為3000~4000元/頭,優質能繁母豬價格為2000~3000元/頭;平均每頭種公豬年飼養成本為4000元,每頭能繁母豬年飼養成本為3550元。平均每年生產仔豬2.3窩,平均窩產仔成活8.5頭,最高窩產仔達到18頭,平均年產成活仔豬19頭。仔豬哺乳期一般為28~32天,體重能長到8~8.5公斤,以后轉為保育期,保育期一般為15天左右。當仔豬體重達到13~15公斤時,則轉入育肥期或出售給育肥戶飼養。這期間仔豬除吮吸母乳外,平均每頭仔豬飼養成本(含母豬養殖成本)為320元,其中:開口料、代乳料和保育料費270元,獸藥、水電、燃料費等50元。育肥仔豬平均體重為13~15公斤,售價300元/頭(2017年仔豬平均售價為500元/頭),飼養能繁母豬利潤為:300元×19頭-320元×19頭=-380元,即飼養一頭母豬大約虧損380元。
如果養殖戶是購買仔豬育肥,仔豬入欄體重平均為14公斤,平均飼養周期130天左右,平均日增重0.75公斤,最高峰日增重達1.1公斤;平均消耗全價配合飼料270公斤/頭,料肉比為2.8∶1,配合料平均價3.00元/公斤。各項成本為:仔豬費300元,飼料費810元,獸藥、水電、燃料費等30元,共計1140元。
3 生豬養殖面臨的挑戰
3.1 動物疫病是復雜多變的,防控更為困難。近年來,中國豬病頻發,如豬耳病、豬流感等重大疫病在我國頻頻發生。一方面,會造成生產能力下降和巨大的經濟損失,這將影響養殖戶的積極性。另一方面,基層防疫組織和隊伍薄弱,質量不高。不能很好地滿足防疫工作的需要。
3.2 畜產品質量安全要求不斷提高,監管難度加大。目前,隨著規避檢疫等非法活動的不斷發現,動物檢疫的監督越來越受到重視。畜產品質量安全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人民的健康,是一個社會問題,也是一個政治問題。城鄉居民醫療保健意識逐步增強,對畜產品質量安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3 規模農業發展迅速,環境責任和保護責任增加。我國養豬業規模小、標準化程度低,大多是戶對戶、散養或小規模飼養。大規模集約化水產養殖造成的環境污染和產品污染,特別是養殖場排放的污染物和不規則生物對大氣、水系和土壤的污染,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重視。
3.4 主要畜產品價格波動頻繁,市場風險加大。由于畜牧業生產周期長,農民盈利急劇膨脹,虧損急劇收縮,畜產品區域性、周期性、結構性短缺與過剩的矛盾并存,給保障帶來很大困難。
4 應對措施
4.1 穩定豬場,確保市場供應。在從傳統養豬業向集約化、規模化的現代養豬業轉變的過程中,散戶和小規模養殖場是必然的趨勢。在此過程中,政府應采取相關措施,以彌補散戶退出的空缺,穩定生豬庫存,確保市場供應。
4.2 科學規劃,合理布局。在產業轉型改造過程中,根據污染防治的需要,現有養殖場應建設糞便和污水的貯存、處理和利用設施,散養密集區要實行分戶收集。通過合理規劃,把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思想融入養豬業、種植業等養職業,甚至在生豬消費過程中,使經濟、生態、社會效益協調統一。不僅滿足了消費者對生豬食品安全的顧慮,更重要的是解決了生豬養殖出來糞便、廢水等污染問題,實現養豬業和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4.3 加強防疫工作,確保安全。進一步加強豬瘟、口蹄疫、豬藍耳、豬流行腹瀉的預防和控制,加強公共衛生防,堅決預防疫情傳播,確保生產和食品安全。及時安排技術人員做好飼料預防。醫療處方收集藥品信息,建立疾病信息數據庫等。
4.4 出臺政策,實施補貼。政府應制定相應的政策,鼓勵糞便的處置和利用,并對設施建設、設備購置、加工和利用給予優惠和財政補貼。到目前為止,扶持生豬發展的政策主要有:生豬補貼、母豬保險補貼、生豬調出大縣獎勵、母豬補貼等政策、豬場規模、農場建設。減輕養豬場負擔,提高糞便利用率。治理和資源利用減輕生豬生產對環境的壓力。
4.5 針對實際情況,進行分類指導和監督。調查數據顯示,500多個大型農場退出市場的比例占總額的近40%。是我縣養豬生產的主體。建議支持和指導500多個養豬場推廣應用新品種、新技術、新設施,確保穩定生產和市場供應。我們必須嚴格監督糞便的處理、利用和排放,以防止污染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