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美玲
牛是農村中大多農戶養殖的牲畜,有的是耕牛,有的是肉牛或奶牛,但無論是養殖什么牛,都要了解掌握對牛患病的防治方法,保證牛的健康,這樣才能使牛為農民養殖戶提供勞力或財富。在這里筆者介紹常見牛對患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需要了解掌握對牛常見病的知識,也可以掌握常見牛患病時的防治方法。
1 對犢牛腹瀉的診斷與防治方法
犢牛出生后,如果喂養不當就會使犢牛出現腹瀉現像,診斷與治療的方法如下。
1.1 診斷方法:如果犢牛出現腸鳴,糞便稀薄或呈水樣(白色或黃綠色)的時候,就要注意觀察犢牛的耳鼻處,是否發涼,是否飲水時,喜歡冷水而不食,要檢查犢牛的糞便,因為此時,患病嚴重的犢牛,可能糞中帶有血塊、膿樣或膠凍樣物。
1.2 治療方法:(1)在犢牛患病初期,農戶可用35g鹽加水1次灌服;(2)對于糞便稀薄無血的犢牛服用促菌生4~6g口服,每日服用3次;(3)對于糞中膿樣物多的犢牛,要服用磺胺脒6g、次碳酸鉍4g混合口服,每日服用3次;(4)如果犢牛的糞中有血,可用安絡血30~40mg進行肌肉注射。在治療過程中要注意飲水的清潔,預防該病的發生,主要是勿讓犢牛飲不干凈冷水。
2 對耕牛中暑的診斷與防治方法
耕牛在夏季勞動量大,如果不注意耕牛的勞逸結合,注意飲用水,喂養不當,就會使耕牛出現中暑現象,診斷與治療的方法如下。
2.1 診斷方法:耕牛中暑,多是烈日直射或悶熱環境使役時突發,病牛四肢無力,大汗淋漓,呼吸緊張,全身肌肉顫抖,直至昏迷倒地。
2.2 治療方法:(1)及時用食醋500ml,白糖250g加清水1次灌服;(2)用十滴水20~25ml加水500ml一次灌服。預防該病主要是使牛保持正常體溫,處于涼爽環境之中。
3 對耕牛爛肩的診斷與防治方法
耕牛由于勞動量大,如果不注意耕牛使用的用品,容易給耕牛帶來外傷,因此要經常檢查耕牛的外體,尤其要注意檢查與耕牛身體相連套具的部分,診斷與治療的方法如下。
3.1 診斷方法:耕牛爛肩的出現,是由于牛軛粗糙或使役不當,致使牛肩磨破,引起化膿感染,甚至形成瘺管。
3.2 治療方法:(1)對耕牛爛肩的損傷輕而部位小的,可用狗骨頭或人的頭發燒成灰拌上桐油涂在患部,每日2次;(2)如損傷嚴重形成潰爛、瘺管者,可清洗后用0.5%高錳酸鉀溶液消毒,然后將硫酸銅結晶小塊填滿瘺管,8~12h后硫酸銅完全溶化,瘺管外口則與健康組織分離,此時用攝子夾住瘺管外口用力向外一拉,即可將完整的瘺管硬腔與健康組織完全脫離,再用0.1%高錳酸鉀溶液清洗創口,敷上消炎粉即可。根據病情換藥,可很快痊愈。
4 對瘤胃積食的診斷與防治方法
耕牛是反芻動物,它可以先飲食,后再通過反芻消化,如果飲食不當,會使牛產生瘤胃積食病狀,因此要經常檢查牛的飲食和排泄物,具體的診斷與方法治療的方法如下。
4.1 診斷方法:食欲廢絕,反芻減弱或停止,噯氣酸臭,瘤胃蠕動音沉弱或完全消失,鼻鏡干燥,糞稀色暗,拱背彎腰,回頭顧腹,站臥不安。
4.2 治療方法:(1)服用雞內金(雞胃角質層)50g,焙焦、研末,溫開水灌服,每日1次。(2)用豆油1000~1500ml內服。預防該病主要是防止牛攝食過飽。
5 對蹄叉腐爛的診斷與防治方法
牛的蹄叉腐爛又名”蹄漏”,是養牛戶常見的一種蹄病,嚴重時可引起蹄叉真皮的化膿性炎癥。發病原因主要是廄舍潮濕、不潔,蹄叉角質長期受糞尿污水的浸蝕,就會誘發本病,或蹄叉過度削剪,蹄踵過高、過狹,以及運動不足等。均可導致蹄部機能及蹄叉角質的抵抗力降低而發病。
5.1 診斷方法:對蹄叉腐爛的患牛病初時,是從蹄叉中的溝或側溝開始,角質出現裂隙,或爛成大小不同的空洞,排出污黑色的腐臭液體。
5.2 治療方法:患部用0.1%高錳酸鉀溶液清洗,修除腐部和空洞,撒上一層硫酸銅粉,再敷拌有1/3硫酸銅的磺胺軟膏,后用繃帶包扎,保持蹄底干燥1d以上。預防主要是加強運動,同時要保持蹄底的干燥和清潔。
6 對牛產后中風的診斷與防治方法
在母牛生牛犢時,要特別保護母牛的生活環境,注意給母牛提供足夠的飲食,母牛在生犢牛時,也可能患有產后中風癥,診斷與治療的方法如下。
6.1 診斷方法:牛產后中風,就會使牛在分娩后12~2h內,出現站立不穩,后軀搖晃,肌肉顫抖的狀態,同時母牛的各種反射都減弱,隨后母牛會癱瘓臥地不起。
6.2 治療方法:(1)牛產后中風,要對牛實施靜脈注射10%葡萄糖酸鈣溶液500ml,1次即可見效;(2)擠凈乳汁,用酒精棉消毒乳頭和乳頭管口,將乳導管插入乳頭管內,接上大的注射器,分別向四個乳區送滿空氣(以皮膚緊張膨滿,指彈呈現鼓音為準),用紗布條將乳頭扎住,1h后解除。預防主要是加強奶牛活動,注意補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