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桂榮
(中國有色集團撫順紅透山礦業有限公司 生產技術處,遼寧 撫順 113321)
紅透山的銅鋅礦床處在遼寧清原縣境中太古宙綠巖的巖體內,是一種以銅鋅鉛的硫化物以及少量金銀成分開采綜合型的多金屬型礦床,經過長期的礦體開采,此礦床也逐漸的面臨著儲量問題,而近年來,又在其內部找到了潛在的礦體,使其壽命得到了有效的演延長,而遼寧省紅透山銅鋅礦床地質具有怎樣的特征,就是本文主要研究的內容。
紅透山的銅鋅礦床主要存在于華北地臺的北緣,且在太古的宙綠巖體內,為我國十分顯著花崗綠巖的地體類型,它的北部同赤峰開源地區大斷裂而接壤,于西部與依蘭依通的斷裂相連,在渾河區域的斷裂帶中,主要呈現出南北走向狀態,且把整個區域的綠巖帶實現了貫穿,同時其主要的礦床在斷裂帶區域北側分布。在紅透山綠巖帶主要是不完整三位一體巖系構成,下部是基性巖,中部是中酸性的火山巖,而上部是火山沉積的碎屑巖,紅透山的綠巖帶存于大面積的花崗巖內,其中規模比較大的包括紅透山樹基溝的綠巖帶和大荒溝稗子溝的綠巖帶等。在紅透山的銅鋅礦內,其褶皺的構造為大型緊閉的疊加型褶皺群,其褶皺為斜歪的褶皺體,呈現柱筒狀并產在槽盆內[1]。
礦區的出露地層為太古宙的清原群型紅透山群組,巖性自下而上可以分成5層,分別為巨厚角閃的片麻巖、石榴質的閃片麻巖層、黑云的斜長型片麻巖層、厚層角閃的斜長型片麻巖層和為100m厚度薄層的互層帶,它們主要是有韻律互層的角閃斜長型片麻巖、黑云石榴斜長型片麻巖、黑云的斜長型片麻巖以及矽線黑云斜長型片麻巖所組成,且被一些磁鐵性石英巖所覆蓋。此薄層互層帶是紅透山的銅鋅礦床礦源層和賦礦的層位,原巖具有其一套的基性,是中酸性的火山巖夾帶少量的泥砂質類巖石所組成,巖層經過多期褶皺的疊加和改造,其變質的程度達到了角閃性巖相[2]。
(1)礦物特征。紅透山的銅鋅礦床中的礦石含有金屬礦物的種類是比較簡單的,主要包括黃銅礦、黃鐵礦、閃鋅礦以及磁黃鐵礦等,其中黃鐵礦是紅透山地區礦床主要的礦石類型,它分布十分廣且含量也比較多,占據了礦石中硫化物的20%~90%含量;磁黃鐵礦占到了硫化物的20%~30%含量,在各個礦區都普遍存在和發育,和其它硫化物也是密切共生的;磁黃鐵礦呈現致密塊狀以及不規則的粒狀,且個別呈現脈狀產出;黃銅礦占到硫化物的10%左右含量,一般呈現出不規則的粒狀體或者不規則的脈狀體進行產出,但于脈狀礦體中的黃銅礦含量比較多,占有30%,并且呈現致密的塊狀體,其和磁黃鐵礦以及閃鋅礦常共生。
(2)礦石結構。礦石結構是比較復雜的,一般最為普遍的結構低溶蝕-交代結構以及碎裂結構,還常見一些變晶結構和固溶體的分解結構。其中溶蝕-交代結構主要有磁黃鐵礦以及黃銅礦等一些溶蝕-交代早期的粗晶類黃鐵礦,此結構常可以見到一些被溶蝕-交代早期間礦物的殘留體。碎裂的結構盡管也比較普遍,但僅出現于局部黃鐵礦的顆內,變晶結的構主要是通過小于0.02mm的微細粒黃鐵礦和黃銅礦等所構成的。充填-交代結構和溶蝕-交代結構具有非常大的相似性,兩者的區別在貫入而不是溶蝕,一般選擇一些礦物節理和巖石片理進行交代的充填,溶體的分解結構一般為兩種以上金屬的礦物于結晶的過程中,由于同溶分離以及不混溶的作用所造成的,最為常見為黃銅礦和閃鋅礦間,兩者都可以是主晶或者客晶,一般呈現出乳滴狀的分布,被稱作固溶體的分解結構。
(3)礦石構造。礦石的構造主要是以塊狀和浸染狀當作主要類型,于硫化物和脈石間一般常見條帶狀的構造礦石類型,而對于角礫狀的構造礦石和流動的構造礦石類型比較少見。礦石塊狀構造金屬的硫化物具有超過60%的含量,其浸染狀的構造可以分作稠密的浸染狀以及稀疏的浸染狀等構造,常見致密塊狀的礦體兩側以及某些比較小型的礦體稠密-稀疏浸染的礦石內。條帶狀的構造主要指金屬的硫化物和脈石間呈現出條帶狀的分布,其流動構造礦石常見在紅旗山和紅透山的局部地段中,在黃銅礦和閃鋅礦以及磁黃鐵礦間表現流動構造的現象,該構造形成一般和硫化物的晶出過程流動狀態存在很大關系。
在紅透山的銅鋅礦床中,累計發現有30多條礦體,有4種礦體的規模是比較大的,其余的一般是礦化體的,并呈現分散式分布,規模也比較小,且這4種礦體也是同一礦體不同的分支。紅透山的銅鋅礦體主要的控礦構造為同傾向形傾豎和側伏褶皺的構造,其主礦體分在向形構造的核部與兩翼。薄層的互層帶內具有的礦體一般呈現出似層狀以及大扁豆狀;而傾豎的褶皺樞紐處位置的礦體則呈現出厚大礦柱類型。根據三維空間進行各分枝的礦體不同標高不同的方式和礦柱連接分析,縱向分析礦體形態規律的變化,地表以及淺部是呈現音叉狀,而中部是“工”字形和飛鷹狀的。上部礦柱的長軸方向是北東,朝下以一種逆時針的方向朝南東-北西方向轉變。自礦體形態和變質巖的相互關系分析,紅透山的礦床是呈現向形構造的兩翼狀態,且存在對稱分布以及受層控制礦體,同時層狀的礦體還會受到后期的變質變形產生改造,進而呈現流失、分枝、復合以及貼接等特征,從而形成復雜的礦體形狀。
紅透山上部薄層的互層帶是紅透山的銅鋅礦床賦存的主要層位,其巖石主要以角閃質與黑云質的片麻巖,且互層重復的出現,礦體和地層的產狀也是基本保持一致的,并且彼此呈現整合的產出,偶爾也見礦脈的切層產出情況。紅透山的礦床受到這一層位的控制比較大,和礦體進行接觸圍巖也可能是矽線的石黑云、石英的片麻巖,或黑云母以及角閃斜的長片型麻巖等。
綜上所述,通過對遼寧省紅透山銅鋅礦床地質特征進行分析,希望對其礦區進行深入的了解,并對其后期的發展和價值利用提供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