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軍,常 青,張利坡
(江蘇省有色金屬華東地質勘查局,江蘇 南京 210000)
礦產是保證我國工業高速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在工業生產中起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由于礦產資源的不可循環性,我們必須加強對其勘查和開采技術的深入研究,積極采用科學合理的勘查和開采技術,爭取在有限資源的基礎上做到可持續發展和利用。
通過對固體礦產勘查中地質結構與水文地質特征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可以得知涌水量等多種有效數據,為固體礦產的總體開采規劃和勘查提供良好的理論依據。因此,展開固體礦產勘查中的地質結構與水文地質特征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必要性。
固體礦產勘查指的是對一個區域內礦產構造進行勘查和研究,掌握勘查區的地層構造、水文特征等地質條件以及礦床成因和礦產資源分布等等,為固體礦產的高效率開發提供具有說服性的依據。
通過不斷地對固體礦產勘查中的地質結構與水文地質特征分析,可以總結其中的規律進而形成對此種類型的好狂規律,為勘查隊伍提供更多、更準確的勘查信息,具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通過對固體礦產勘查中地質結構進行研究和分析,可以對礦體內的各項參數變化進行了解和掌握,進而預測出固體礦產中礦體的分布情況、儲存量以及質量水平等等,提供固體礦產勘查工作開展的必要理論支持。同時,在進行地質結構研究過程中,還能進一步對礦區地層、巖層等地質特征進行進一步的確認,以便根據固體礦產的實際情況來制定相應的開采計劃,避免出現礦物遺漏或開采失誤等行為造成開采成本的浪費。
通過對固體礦產勘查中水文特質特征進行深入研究和分析,可以準確地掌握礦山供水和排水設計情況,并為其不斷完善提供良好的依據。
其研究內容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是礦區地下水的充水因素、來源以及排泄情況;其次是礦區含水層喝個水層的分布狀況;最后是各個水層的厚度、滲透系數以及巖性等[1]。
固體礦產勘查區域的地質結構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1)地質結構:由于礦體裂隙的節理發育,為地下水的存儲提供了便利條件,并隨著新統砂巖和礫砂巖的沉積形成了富水層段。
(2)巖相古地理環境:由于固體礦產區域往往第四紀地層的厚度較大且土質較為松散,為地下水的運動提供了良好的環境。
(3)地貌與氣候:由于丘陵地形的啟動幅度較大,會對地下水的徑流產生直接影響,營造一種強烈的切割感。
基巖裂隙潛水大多分布在山區,是含水巖層在經過風化和構造之后形成的。其中包括流紋巖、斑狀花崗巖等,在裂隙潛水部分具有較好的徑流條件,導致地下水循環速度較為理想,且水質優良[2]。
礦井的涌水量預測與礦產開發有著直接影響,直接關系著礦床開采的安全性。只有對礦井涌水量進行科學、精準的預測,才能夠為固體礦物開發提供具有說服性的依據。據調查結果顯示,在實際開展固體礦物開采礦井內用水量預測工作時,受到礦坑水補給條件等諸多影響因素的制約。如果遇到地貌條件較為簡單的情況,由于其地質結構和地層巖性都相對簡單,十分有利于礦坑的自然排水;如果遇到地貌條件較為復雜的情況,比如礦體的巖石可能存在遇水軟化的狀況,會直接降低礦體的整體穩定性,導致礦物開采工作無法順利開展。對自然排水有一定程度上的促進作用,在水文地質勘查中屬于中等等級的類型[3]。
地床除了包括礦體形狀、規模以及分布范圍等,還包括礦產儲量、水文地質條件以及礦產類型等。上述因素都對固體礦產的開采質量和開采效率有著直接的硬性,其中礦產規模的大小更是直接與礦產企業的生產規模息息相關,甚至會導致其經濟效益的上下波動。而礦床的地質結構有對礦體的分布狀態和形態產生影響,如果地質結構較為復雜,那么在進行固體礦物開采就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物力。
展開固體礦產勘查過程當中的地質結構與水文地質特征的研究,不僅可以對涌水量進行預測,還能很好的反映出地質結構對礦床的影響,包括看礦床的產生和變化情況,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從更高的層次上講,進行固體礦產勘查中地質結構與水文地質特征的研究,可以為整個固體勘查提供新的突破口,不斷提供更多有用的信息,從根本上提升礦物開采的質量和效率,為我國工業發展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