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金貴
(中國建筑材料工業地質勘查中心山西總隊,山西 太原 030000)
為滿足國民經濟發展需要,從業人員需要完善地質礦產勘探技術,在明確地質礦產勘探找礦工作原則和內容時,正確認識發展中的缺點和不足,學習、引進先進的科學技術對其不斷完善,有效地提升地質礦產勘探工作的找礦精度和工作效率,保障和促進社會經濟的發展[1]。
(1)全面研究,循序漸進。綜合研究是一個礦物勘探必須遵守的原則,在開采的過程中,充分了解情況、地質、經濟價值和注意事項是采礦過程中需要高度重視的問題。礦產勘查不是可以一步到位,需要一步一步,有一個長期的過程,在礦產勘查過程中,隨著勘探的深入工作,了解礦床由外向內,所以探礦工作必須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來進行。開采的前提就是礦產的勘查,因此對于礦床的勘探必須有一個全面了解,并最終有一個全面的評估報告,是否值得礦床開采的綜合分析,采礦和理論值的成本計算,以及開采的難度估計,在整個生產過程中所需材料的挖掘和技術評估報告中都需要出現。
(2)完善技術,實現創新。首先需要總結之前的找礦經驗,對當前主要應用的地質勘查找礦技術進行分析,找出落后和不完善環節,通過技術和設備的更新換代等手段,完善勘查技術,實現信息化地質勘查[2]。其次,加強對先進技術的跟蹤和研究,加強技術引進和自助研發能力,積極培訓人才,不斷縮小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距離,制定具有特色的地質找礦方式。
(3)遵循勘查規律,因地制宜。礦產資源具有一定的分布規律,因地制宜是礦產勘查最重要的一個原則,由于地形比較復雜,礦產資源地質變化,掌握并根據這些規律安排勘查工作,則勢必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大量的調查工作經驗表明,只有從礦床的實際情況出發,決定礦床開發工作流程通過實事求是的方法,以達到更好的結果和總結出正確的工作經驗。地質找礦勘查工作還應該根據國家人口分布、城鎮規劃格局以及資源環境等多個方面的實際情況來統籌部署,以最終確保勘查工作的順利進行。
(4)以人為本,合理規劃。地質勘查找礦工作要堅持以人為本的理念,不斷協調國家和地方勘查部門之間、協調不同崗位之間的關系,加快地質找礦勘查工作發展。在此基礎上,勘查工作的時間也應要適當提前,如可以通過對未來10~25年工作的科學規劃來為將來的勘查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同時,與國外先進的勘查技術相比,我國具有宏觀影響的找礦成果很不突出,高層次人才難以脫穎而出,針對地質勘探人員培訓并不全面,多數從業人員只了解傳統的勘探技術,而對新技術如遙感、物探和化探等的研究和掌握并不到位。員工技術停滯,與需求的礦產越來越大和找礦的難度也越來越大成了我國礦產勘查與找礦技術最大的沖突。
(1)遙感技術。遙感技術是新興的綜合性探測技術。在運用遙感技術進行資源勘查分為:一是利用圖像上顯示的與礦化有關的信息,例如巖石等的波譜信息、色調異常、熱輻射異常等,確定靶區,可以縮小勘查工作范圍,省時省力高效。二是利用數字圖像處理技術,進行綜合處理分析,增強或提取圖像上與成礦有關的信息,為資源勘查工作提供方向。三是利用解譯獲得的資料,分析區域成礦條件,進行區域成礦預測。具有調查面積大、速度快、不受地面條件限制、成本低等優點,主要包括航空地球物理探測、航空攝影地質、航空地球化學探測及空中地質觀測等。
(2)信息化技術與三場異常相互制約技術的應用。①三場異常相互制約技術。三場異常相互制約技術指的是融合地質、化探及物探技術,通過這三種技術的有效融合創新,完成某些埋藏較深的礦山的勘測工作,從而提升找礦工作效率和質量。②實現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工作過程中應用信息化技術,可以憑借對剝蝕程度的分析或者礦床相應的分布規律來保證找礦工作及勘查工作的順利開展。
(3)地質測量法。在實地觀察和分析研究的基礎上,或在航空像片地質解釋并結合地面調查的基礎上,按一定的比例尺,將各種地質體及有關地質現象填繪于地理底圖之上而構成地質圖的工作過程。這一過程稱地質測量,它是地質調查的一項基本工作,也是研究工作地區的地質和礦產情況的一種重要方法。因為通過地質測量能查明工作地區的地質構造特征和礦產形成、賦存的地質條件,為進一步的找礦或勘探工作提供資料。因此,礦產地質工作的各個階段都需要按工作的目的和任務,分別測制不同比例尺的各種地質圖。如為普查找礦而進行的地質測量,其比例尺為1∶50000至1∶10000;勘探礦區所進行的地質測量,比例尺一般為1∶10000至1∶1000。
(4)重砂找礦法。重砂找礦法又稱重砂測量,是沿山坡、水系等坡積、沖積、殘積等松散沉積物中采集樣品,通過重砂分析,綜合整理,合工作區的地質、地貌條件和其他找礦標志,現并圈定有用礦物或與重砂異常,據此繼續追找原生礦床或砂礦床的方法。此方法要求從業人員具有較高的觀察力和分析能力,才能從大量的沉積物當中發現重砂礫,并快速的做出反應和判斷。重砂找礦法對尋找某些有色金屬、稀有及放射性元素、貴金屬等礦床較為有效。
(5)“同位成礦”方法。同位成礦就是基于對不同類型和時代的礦產地質條件的分析實現對礦產勘查與發現。在此方法的指導下,我們可以通過相關工作人員的具體實踐對勘查地區的地質條件與特征進行分析,從而對當地的具體的關于礦產的地質情況進行掌握,通過對具體環境以及地殼運動的規律的分析來判斷其成礦的可能性。
總之,我國目前仍處于工業化中級階段的開始,在未來20到30年內將是對礦物原料的需求增長最快的時期,如果不發展礦業,不僅難以扭轉局勢的產業結構失衡,經濟發展也將在未來搖擺不定。因此地質礦產調查和勘探技術必須發展,必須投入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地質和礦產資源勘查和改善勘探技術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也是我國經濟發展的必須要求。通過針對礦產資源勘查與找礦技術的分析,可以為工作人員以后的工作提供方便,進而將自己的工作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