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云燕
(山東省第一地質礦產勘查院,山東 濟南 250000)
向地球深部進軍是近年來提出的重大戰(zhàn)略科技問題,也是探求深部資源的必然歷程。隨著礦產資源的開發(fā)利用,地球淺表的資源儲備量不足以滿足當前需求或戰(zhàn)略儲備,因此,向深部探求資源是社會需求的迫切要求[1]。山東省是我國著名的金礦資源儲備基地之一,僅膠東地區(qū)累計發(fā)現大中型金礦床70余處,顯示出巨大的找礦前景。本文匯總了前人的科研成果和勘查資料,總結了山東金礦深部勘查的進展,并分析了找礦成果。
山東省所處地質構造位置極為獨特,位于揚子陸塊、中朝陸塊和秦嶺—大別山造山帶的結合部位,區(qū)內經歷了多期次的構造巖漿活動,為金礦的就位提供了優(yōu)越的條件[2]。通過總結前人的研究成果,山東金礦床的成因類型主要有破碎帶蝕變巖型金礦床、含金石英脈型金礦床、硫化物石英脈型金礦床和隱爆角礫巖型金礦床、矽卡巖型金礦等,前三種成因類型的金礦床主要位于山東膠東地區(qū),與燕山期花崗巖有成因聯系,且受斷裂控制明顯;后兩種金礦類型多分布于山東魯西地區(qū),中生代中基性或中偏堿性巖漿巖與金礦床存在成因聯系,受北西—北北西向斷裂控制明顯。
山東金礦床的分布具有成片成帶展布的特征,主要分布于膠東地區(qū)和魯西地區(qū),其中,膠東地區(qū)按成礦地質背景又可劃分為5可成礦帶,即膠東焦家金礦帶、膠東三山島金礦帶、膠東招平金礦帶、膠萊盆地東北緣成礦帶和棲霞-蓬萊成礦帶,本文著重介紹前三個成礦帶的找礦進展。
2.1.1 膠東焦家金礦帶
該成礦帶沿焦家斷裂帶展布,呈北東—南西向展布,該成礦帶寬可達1km,長約60km。已發(fā)現數處大型—超大型金礦床,如焦家深部、紗嶺等,新增金資源儲量約1000t,多為破碎帶蝕變巖型金礦床。該成礦帶累計查明金資源儲量約1400t,顯示出巨大的找礦潛力。于學峰等[1]在焦家金成礦帶控制含金蝕變帶厚約181m,控制該成礦帶斜深約7000m,礦體厚度可達25.2m,顯示出優(yōu)越的找礦前景。
2.1.2 膠東三山島金礦帶
該成礦的空間展布與玲瓏花崗巖和馬連莊變輝長巖的接觸帶有關,成礦帶寬50m~200m,長約12km。膠東三山島金礦帶種已發(fā)現(超)大型礦床5處,即北部海域、三山島、西嶺村、新立和倉上金礦床。礦體向北東方向側伏,在深部逐漸匯集,具有尖滅再現的特征,已探明金資源儲量1200t[3]。近年來的勘查成果資料顯示,在該成礦帶深部探明2處超大型金礦床,即北部海域和西嶺村金礦床,金資源儲量分別約為470t和382t,為破碎帶蝕變巖型金礦床,顯示出深部巨大的找礦潛力。此外,該成礦深部礦體厚度有增大的趨勢,且沿走向具有由南至北逐漸變厚的特征,并具有明顯的近礦圍巖蝕變特征,如由外向內依次發(fā)育鉀長石化帶、絹英巖化帶和黃鐵絹英巖化帶。
2.1.3 膠東招平金礦帶
膠東招平金礦帶是山東膠東地區(qū)又一著名的金成礦,近年來,在該成礦深部找礦勘查工作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如東風深部、破頭頂深部等深部礦體的發(fā)現,使得該成礦帶的金資源儲量突破1100t,成為山東膠東地區(qū)第三大金資源儲備基地。如今年來在玲瓏金礦田外圍發(fā)現的水旺莊金礦床,探獲金資源儲量170t,且礦體尚未控制邊部,顯示出在深部巨大的找礦潛力。
魯西地區(qū)金礦床成因以隱爆角礫巖型金礦床和矽卡巖型銅金礦床為主,前者以歸來莊礦田為代表,后者以三岔河為代表[1]。此外,在泰安新泰地區(qū)發(fā)現有綠巖帶型金礦床。根據該區(qū)域地質特征及礦床成因,可劃分為3個礦集區(qū),即魯西歸來莊金礦集區(qū)、魯西萊蕪三岔河鐵金礦集區(qū)和沂沭斷裂帶內部的金礦集區(qū)。
2.2.1 魯西歸來莊金礦集區(qū)
歸來莊金礦集區(qū)在近年來山東魯西地區(qū)找礦勘查中取得了重大的突破,在“缺位預測”理論的指導下,在800m已深下發(fā)現了磨坊溝式金礦體,新增金資源儲量20t,顯示出歸來莊金礦集區(qū)深部巨大的找礦潛力。
2.2.2 魯西萊蕪三岔河鐵金礦集區(qū)
萊蕪三岔河鐵金礦位于魯中隆起中的泰萊凹陷東南部,是近年來發(fā)現的礦床點之一,為矽卡巖型金礦床,填補了山東金礦床成因類型,具有重大的地質意義。矽卡巖型金礦床與燕山晚期黑云母閃長巖體有關,賦礦巖石以矽卡巖和蝕變閃長巖為主,該類礦體形態(tài)較穩(wěn)定,多呈似層狀、透鏡狀產出,發(fā)育近礦圍巖蝕變,以矽卡巖化、磁鐵礦化、黃銅礦化和碳酸鹽化等為主。魯西萊蕪三岔河鐵金礦集區(qū)的礦床成因與歸來莊金礦集區(qū)、沂沭斷裂帶內部的金礦集區(qū)存在較大差異,為矽卡巖型金礦床,礦體賦存于燕山期中酸性巖體與奧陶系圍巖的接觸帶中,礦床受中酸性巖漿巖、地層巖性,構造組合等控制明顯。
2.2.3 沂沭斷裂帶內部的金礦集區(qū)
沂沭斷裂帶內部的金礦集區(qū)與沂沭斷裂帶關系密切,以熱液脈-蝕變巖型金礦為主,分布于斷裂破碎帶兩側的次級斷裂帶中,已發(fā)現金礦床(點)多處,如嚴家官莊、龍泉站、司家官莊、大堯等;金礦體受構造控制明顯,呈帶狀展布,多賦存于早前寒武紀糜棱巖化碎裂狀花崗巖中[3]。其中,龍泉站金礦床探獲金資源儲量約5.5t,牛家小河金礦床探獲金資源儲量約1.1t。
本文以前人的勘查資料和研究成果為基本依據,在總結深部找礦資料的基礎上,總結了山東深部金礦勘查進展及找礦效果。文章從山東金礦床的礦床成因出發(fā),以破碎帶蝕變巖型、矽卡巖型、隱爆角礫巖型金礦床、含金石英脈型金礦床和硫化物石英脈型金礦床為線索,總結了山東膠東和魯西地區(qū)不同成礦帶的成礦特征及找礦潛力,為后期成礦規(guī)律和找礦預測研究提供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