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 豐,王 浩,趙詳聰
(貴州省有色金屬和核工業地質勘查局七總隊,貴州 貴陽 550000)
作為我國重要的礦產資源區,貴州省在近年來,已經發現了多種類型的金屬礦床,不僅礦化類型較多,而且種類齊全。為了進一步對貴州省的礦產資源進行分析,本文將結合貴州省從江縣南加地區的礦產資源勘查實例,對放射性金屬礦的成礦規律和找礦前景進行分析[1]。
(1)時間分布規律。根據本區域的地質勘查結果表明,本區域屬于超酸性強過鋁(SP)花崗巖,屬陸殼改造成因。通過礦產資源的成礦條件進行分析,本區域的金屬礦產于花崗巖體內部斷裂構造帶中,礦床成因類型主要屬于金屬礦床—硅質巖脈和石英脈型兩種。因此,借助U-Pb法,對本區域內金屬礦進行測量,年齡值為56Ma,而本區域的礦石采用同樣方法測試,年齡值為60Ma。說明黃銅礦的成礦年齡接近,通過對現場礦床進行勘查,發現黃銅礦和鈾礦存在共生組合關系,而且產于同一組方向的斷裂構造帶中[2]。基于以上分析,綜合推測從江縣南加地區的金屬礦形成時間大致相當于中新生代。
(2)空間分布規律。根據野外老硐觀察和構造解析發現,金屬礦主要集中產于北西向斷裂硅化帶中,其次產于北西向斷裂與東西向斷裂交匯部的次級斷裂及褶皺中。金屬礦的容礦巖體主要中細粒似斑狀花崗巖和硅化石英巖兩種。礦化富集一般規律是:當花崗巖巖富含硅、堿,鋁過飽和時,放射性金屬含量較高,一般達22ppm。因此,本區中細粒似斑狀花崗巖為金屬成礦提供了成礦物質來源,往往在近地表富氧的條件下,金屬元素易于遷移。
(3)成礦作用過程分析。①礦源場:通過南加地區花崗巖石地球化學特征分析,證明了本區的礦體直接產于花崗巖體內部斷裂帶,區內超酸性強過鋁S型花崗巖是金屬礦的主要礦源場。②中介場:主要是通過對成礦溫度、成礦流體及成礦機理進行分析,在成礦溫度方面,通過俾門礦床內與成礦有關石英脈測溫,大致劃1個低溫成礦域,5個成礦階段。在成礦流體方面,根據礦物類型分布特點與脈石溫度推測成礦流體來源于地表流體,為淺成低溫熱水成因。在成礦機理方面,富含U元素花崗巖,根據包裹體測溫,表明成礦溫度低,即對應成礦深度較淺,因此上部礦體被大量剝蝕,形成富金屬礦碎屑[3]。③儲礦場:本區域金屬礦成礦時代較晚,首先富含金屬元素花崗巖體形成初始富集。其次,來自大氣中的富含O2和CO2氣體參與成礦作用,通過深大斷裂進入巖石內部裂隙,由于地溫梯度與構造能量作用,使流體成為富含O2與CO2的熱液。在熱液遷移過程中通過水-巖反應,熱液不斷萃取礦體中的金屬元素,形成富金屬熱液,并在特定位置發生礦物質卸載形成金屬礦體。
(1)金屬礦找礦前景的方法選擇。針對本區域的金屬礦找礦前景分析,采用地質單元法進行分析預測。在進行分析過程中,根據金屬礦體的地質特征、成礦條件、已知礦床(點)和找礦標志等要素,將礦區劃分為A、B、C三類。
①A類找礦遠景區:地質工作程度最好,區域滿足成礦條件,礦產資源潛力大,且已經有相關礦點,為金屬礦礦產首選開發區域。②B類找礦遠景區:地質工作程度中等,已投入普查以上工作區段,有已知礦床產出,具有一定工業開發價值。區域成礦條件較為有利,礦化標志明顯,有一定的區域或深部找礦遠景,可望獲得中型以上規模的礦床,同時交通條件較好,投入一定的勘查后,能夠開發利用的地區。
③C類找礦遠景區:地質工作程度較低,有已知礦點和重砂化探異常分布,通過一定的地質勘查工作后,有可能發現工業價值的礦床。區域成礦地質條件基本有利,有較多找礦標志。
(2)施工工程見礦情況。通過本次勘查工作,在俾門-舒家灣重點工作區中共施工了13個探槽、3個鉆孔并清理了1個老硐,工程見礦效果較好,在施工的13個探槽中,有11個探槽見礦,2個達到礦化,清理的老硐中礦體厚、品位高且延伸較好,施工的三個鉆孔雖然見礦不佳,但證實了舒家灣斷裂及其上盤次級斷裂確實存在并向深部延伸。
(3)礦化類型。通過本次施工工程發現,本區金屬礦與構造作用相伴隨的熱液活動關系十分密切,受硅質脈控制。銅礦化類型為金屬礦-硅質脈型,礦化體主要產于花崗巖體硅化破碎帶內部,主要呈單脈狀、透鏡狀。選區范圍內硅化帶分布范圍廣,主要沿斷裂分布,受構造控制,形成斷裂硅化蝕變帶。礦石呈塊狀結構,由于礦化帶異常帶均處在氧化帶,因此金屬礦的次生礦物在所有的異常帶中均能見到。
(4)礦化異常分布特征、礦化富集規律。根據地面伽瑪總量測量數據,反映出金屬礦礦化帶、異常帶基本沿斷裂破碎帶分布,表明區內金屬礦與構造作用關系密切,該區域上異常形態呈塊狀和串珠狀,主要分布在舒家灣斷裂及其次級斷裂的硅化蝕變帶中,整體上異常和偏高場沿舒家灣斷裂展布。通過伽瑪總量測量工作可知,異常主要集中在舒家灣斷裂及其次級斷裂的硅化蝕變帶中,舒家灣斷裂為區內的主要控礦構造和容礦構造。
(5)構造。本工程區域內構造活動極其強烈,區內主要存在高武斷裂、舒家灣斷裂以及俾門斷裂等,這些斷裂切割深,規模大,延伸遠,能為金屬礦的活化、運移、富集提供良好的運移通道和賦存空間,因此該區形成中型礦床的潛力巨大。
(6)巖體富U。吉羊花崗巖體,含U量高,活性金屬多,在俾門-舒家灣金屬礦重點工作區伽瑪總量平均值達到37×10-6,且吉羊花崗巖體分布面積廣,具有較好的金屬成礦潛力。
綜上分析,俾門-舒家灣工作區工程見礦效果較好,例如LD01,礦體厚、品位高,經過初步的勘查,對區內的金屬礦床類型、礦化異常分布特征、礦化富集規律有初步的認識,區內構造活動強烈,提供熱液通道及賦礦空間,巖體富含U元素,分布面積廣,因此該區具有找尋中型U礦床的潛力,評定為B類找礦遠景區。
綜上所述,本文通過對貴州省從江縣南加地區的金屬礦進行分析,研究了其成礦規律以及找礦前景。通過本次勘查工作,并經工程驗證,圈定了4個金屬礦體,礦體呈透鏡體狀產于斷裂硅化蝕變帶內,礦體產狀與斷裂產狀一致。估算金屬礦資源量達到中型金屬礦床規模。為在今后探索構造深部的含礦性,提供了重要的數據和理論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