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煤田地質局一三三隊,甘肅 白銀 730913)
黃家洼山邊溝金礦位于白銀市平川區東北,屬構造蝕變巖型金礦床,礦體賦存于中元古界海原群中巖組變質碎屑巖中。通過對比分析和總結成礦地質特征,探討擴大礦床規模的有效途徑及尋找該項礦床的方向,為本區今后地質找礦提供借鑒。
(1)區域地層。本區處于祁連板塊北部邊緣,元古代曾屬洋殼,接受巨厚的陸源碎屑—火山巖沉積。元古代末,褶皺隆起,巖石遭受強烈區域變質[1]。
(2)區域構造。區內有兩條大型逆掩斷裂,一條在黃家洼山南、西華山東北緣,一條在黃家洼山南、西華山西南緣.總體均呈北西—南東向。前者向南東,沿南西華北東緣一直延近伸百公里,向西到白銀以西,總稱為白銀—黃家洼—南西華山深斷裂,斷層面向南西緩。由于兩條斷裂傾向相對,黃家洼山有可能屬無根山體,元古界地層被漂在上面。
(3)巖漿巖。本區巖漿活動較強烈,主要分布有元古代的海底火山活動形成的基性火山(N2)及加里東晚期的巖漿活動有關的一些中酸性脈巖。
(1)地層。與本區金成礦有關的層位主要為薊縣系海原群下巖組(Jxh1)、中巖組(Jxh2)及第四系。前者是本區巖金成礦的主要層位。后者更新統和全新統洪積沖積砂礫層中,普遍不同程度的含有砂金和磁性鈦鐵礦砂。
(2)構造。區內有黃家洼山南側的大型逆掩斷裂和多條韌性剪切帶呈西北-南東向斜貫。受這條大斷裂和韌性剪切帶的影響,構造比較復雜。
(3)礦石特征。礦石中金屬礦物主要有自然金、褐鐵礦、黃鐵礦、方鉛礦,次為磁鐵礦、赤鐵礦、孔雀石、磷鐵礦等。非金屬礦物主要有石英、綠泥石、長石、絹云母、白云母和高嶺土等。礦石有用組分為金,礦石金品位一般為1.00~3.00×10-6,不存在特高品位現象。
(4)礦體特征。區內礦帶長1100m,寬50m~250m,受區域構造控制,呈北北西向展布,礦帶內已發現28條工業金礦體,集中分布在6個礦段,礦體常常密集成群,但規模小,礦體長20m~207m,平均厚度0.96m~2.90m,延深10m~100m,平均品位3.02×10-6。礦體形態多樣,有復脈狀、脈狀和透鏡狀,產狀復雜,主要有兩組,一組受次級斷裂控制,走向呈北東,傾向北西,傾角60°~68°,一組受區域主斷裂控制,走向呈北西,傾向北東,傾角45°~65°。
近礦圍巖蝕變類型主要有硅化、褐鐵礦化、黃鐵礦化、赤鐵礦化、碳酸巖化、高嶺土化和綠泥石化,次為黃鉀鐵礬化和絹云母黃鐵礦化。主要蝕變特征:硅化:主要表現為圍巖被石英強烈交代,巖石硬度增加,出現許多細小石英網脈、團塊和硅質斑點。
這類圍巖蝕變往往是石英脈型金礦石的主要圍巖蝕變,和金的成礦關系密切。褐鐵礦化:主要表現為褐鐵礦呈團塊或點狀浸染交代圍巖,使圍巖中出現大量褐鐵礦斑塊和星點。交代圍巖或礦石的形式有兩種:一種以自形、半自形、它形單體或聚合體浸染交代圍巖,另一種以斑塊狀和條帶、條紋狀交代圍巖。
該礦床具有以下特征:①礦體、礦化體及礦(化)點主要發生在海原群綠片巖相變質巖中。這套變質巖系發育有多處形態不一的多元素沉積物異常和多種單元素巖石地球化學異常。②在這套地層中,尤以中巖組中部富含鈣質的棕褐-褐紅、紫褐色褐鐵礦化云母鈉長石英片巖中,礦體、礦化體和礦點最多。③硅化、褐鐵礦化和黃鐵礦化等蝕變作用與成礦關系最為密切。④硅化、黃鐵礦化作用,還發生在基本上未遭區域變質的中酸性脈巖中。⑤在綠泥石陽起石鈉長片巖中,還發現由褐赤鐵礦、黃鐵礦呈帶狀富集的礦脈。
以上特征表明,該礦床的形成過程比較復雜,金元素的來源是多方面的。首先海原群本身由于中基性或火山物質較多,原本就富含金元素,在遭受區域變質時,受變質熱液的影響,金元素發生遷移、富集,形成金、多金屬組合異常和原生暈;另一方面又會從深部攜帶一些貴金屬元素,使金元素的濃度增加,之后在有利的構造部位上富集成礦,為此該礦床應該屬于熱液型礦床。
通過對邊溝金礦床地質特征研究,總結出如下主要找礦標志:①海原群中巖組中部棕褐—褐紅,紫褐色黃鉀鐵礬化云母鈉長石英片巖、云母石英片巖是巖金成礦的主要圍巖。②有強烈硅化、黃鐵礦化,從而出現褐鐵礦石英、密脈帶,是巖金成礦的重要蝕變標志。③含多金屬硫化物,特別是含有方鉛礦的石英脈,金的含量最高。④本區南部韌性剪切帶,后期轉化的脆性斷裂帶和層間剝理帶,是金成礦有利的部位,常常會有礦體成群產出。⑤本區灰綠色綠泥陽起鈉長片巖、綠泥綠簾鈉長片巖與淺色云母鈉長片巖、綠泥云母鈉長石英片巖分界處,往往有斷裂發生,常常是金成礦有利的部位。
①該區具有良好的黃金成礦地球化學背景。與本區黃金成礦有關的層位主要是薊縣系中、下巖組。②區內所有礦體均產出在構造蝕變帶中,礦體嚴格受構造蝕變帶控制,蝕變帶內礦化總體均勻,沿走向或傾向,礦體的礦化連續性穩定。③該礦床的形成過程比較復雜,金元素的來源是多方面的。一是在遭受區域變質時,受變質熱液的影響,金元素發生遷移、富集,形成金、多金屬組合異常和原生暈;④今后找礦應認真總結找礦標志,如海原群中巖組中部棕褐—褐紅,紫褐色黃鉀鐵礬化云母鈉長石英片巖是巖金成礦的主要圍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