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工程技術大學長春煤炭設計研究院,吉林 長春 130012)
礦產資源是我國能源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我國各方面建設發揮著不可或缺的作用于意義。礦山安全事故每年都會發生多起,其造成的人員傷亡往往是不可挽回的,對于施工人員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嚴重的威脅。礦山的開采與勘察存在著一定的危險性,一旦發生安全事故不僅會對工作人員,而且會對國家和社會造成比較嚴重的經濟損失,甚至導致社會動蕩。企業管理人員必須要充分意識到礦山安全的重要性,要實現高度反思,針對施工安全進行全面的檢查,并且及時進行安全問題的解決。雖然礦山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在逐漸下降,但是安全問題仍然存在,并且不容樂觀,一些重大礦山安全事故往往得不到及時的避免以及相應的減少。當發生安全事故時,其事故后果嚴重,會對資源的開采造成影響,也會對人的生命安全造成影響,甚至帶來法律上的糾紛。想要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就應當在事前、事中以及事后做好監督與控制,將安全工作貫穿到礦山施工的全過程當中。
(1)自然因素。礦產資源的開采地區比較廣泛,許多地區的地形因素、環境因素等比較復雜,時常會發生自燃災害。雖然自燃災害引發的煤炭資源開采事故的情況比較少,但這仍然是不可忽視的一個重要因素。自燃因素對于礦山安全的影響是比較復雜的,其影響因素有很多方面。例如:礦震帶來的礦井坍塌、水文災害等。
(2)礦山的安全管理問題。礦山的安全管理問題是長期以來一直被企業的管理部門和施工方所忽視的一個重點問題,同城情況下,管理人員沒有足夠的安全意識,管理能力不足,對于安全隱患和危險因素的控制能力不夠,無法對礦山施工帶來強有力的安全管理。大部分的礦區都是部分晝夜進行資源開采的,在長時間的礦井施工過程中,危險因素是一直存在的,每時每刻都可能會引發安全事故,而在這一過程中,由于沒有對施工安全隱患進行排查,沒有實行嚴格的監管制度,沒有科學合理的對試管安全進行系統化的全面管理而最終導致安全事故不可避免的發生。
礦山開采工程通常都設立有相應的監管部門,但是監管部門的監督力量不夠,對于安全事故的處理也沒有豐富的經驗性。據相關統計,我國的重點大型礦井大約有600個,地方礦井大約有2000個,而一些鄉鎮等小礦井的數量達到了20000左右,這些礦井大多是利用人力進行開采的,從事礦山開采工作的相關人員大約有四百萬左右[1],由此看來,礦山開采工程監管工作的監管任務非常之大,監察量也非常之大。但實際上我國礦山監察部門的人員配備并不完善,監察人員數量遠遠不足,對于礦山安全事故的管理和控制就存在極大缺陷。另一方面,我國礦山安全管理技術比較落后,管理經驗不足。大部分的集體或者個人采用的安全管理模式采用的還是人民公社時期的方法,我國重點礦山仍然在采用總承包制的方式進行層層承包。地方政府往往為了追求更多更大的利益而隱瞞礦山安全事故,對于礦山的一些不良行為進行庇護,這也進一步加大了礦山開采工作的不安全因素,并且造成了安全問題的長期沉積。有數據表示,百分之八十的礦山安全事故都是由于施工管理不當而造成的。
(1)做好對礦山生產過程的監控工作。瞞報礦山安全事故的現象時有發生,而導致瞞報成功的原因則在于我國現有監管制度的不合理性。
有關管理部門必須要對傳統的監管模式進行調整與改建,采用先進的監管方式,提高監管力度,強化對于施工過程的控制能力。從井上監控和井下監控這兩個方面來實現對礦山安全的監管。首先,井上監控可以采用虹膜技術。虹膜技術的是一種現代社會應用比較廣泛的一種技術,該技術的識別精度比較高,對于使用者的侵犯性比較低,使用范圍和使用人群比較廣泛,并且不會對隱私形成侵犯。虹膜技術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也是非常良好的,并且具有廣闊的發展空間。利用虹膜技術可以對礦山工作人員進行系統識別,并建立信息管理系統,可以更加直接快速獲取員工實時動態信息,對施工人員進行監督與安全控制。井下監管可以采用射頻識別技術,該技術可以不需進行接觸而直接自動識別[2]。射頻識別技術主要應用的是射頻信號所傳遞的信息數據來完成的,并且不需要人工干預,可以滿足各種危險性高、惡劣程度強的工作。另外射頻識別技術可以同時識別多個主體,操作簡單快捷。
(2)利用信息技術實時監測危險源。傳感技術在礦山開采過程中的使用是比較廣泛的,并且應用效果良好。傳感技術可以對實際施工現場的各種信息數據等進行搜集與分析,及時了解危險源的動態,并且通過網絡技術將詳細的圖像和數據直接傳輸到國家局和省局辦事處,可以實現遠程監督、控制與管理。另一方面,在對礦山進行遠程的實時監控過程中,傳感技術還具有自動預警功能,有效解放了人力資源,也避免了人力監管危險源的弊端。此外,在對危險源的監測過程中可以實現各類監測系統的有機結合,對各項信息系統進行綜合性格的運用與分析,從而形成監管網絡,提高監管的幾種程度和準確程度。
(3)充分運用人機工程學。人機工程學是一個新興的科學,人機工程學是一種綜合“人”與“機”特性的一種科學。人機工程學可以對環境、機人的相互作用進行分析,并且根據實際環境特點等進行全面的、系統的改善,從而提高安全管理水平[3]。
人機工程學主要可以應用在實施安全生產卡方面。礦山的生產安全信息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生產的各個環節和過程中設置安全生產卡可以有效保證信息的安全,促進信息的傳遞,并且及時做好前后工作環節的銜接與協調,從而提高施工安全。
綜上所述,造成礦山施工安全的因素是多面的并且復雜的,只有從多個角度,多個方面進行分析與探討,并且積極落實解決措施才能夠更高的提高礦山施工安全。無論是國家、企業還是個人都應當樹立安全意識,積極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從根本上杜絕危險因素,從而有效對施工安全形成保證,進一步提高礦山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促進礦山工程的健康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