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金財
(四川省冶金地質勘查局601大隊,四川 攀枝花 617027)
(1)地質礦產勘查是指依據地質勘查理論,在野外進行大量的地質觀察和搜集、分析、整理有關地質信息的基礎上,采用地質測量、探測等方式,取得較為可靠的地質礦產資料。其可通過專業的礦產勘查顯微鏡對地質取樣土層結構進行精確的觀測和分析,從而得出相關的地質勘查結果。
(2)地質礦產勘查的主要特征。①勘查項目范圍分布較廣。我國地大物博、幅員遼闊,地質勘探資源分布不均衡性都決定了地質勘查項目具有分布廣且分散的特點。②項目勘查條件較差。礦產資源一般都位于郊區或偏遠山區地帶,是典型的野外性質的工作。很多地質礦產勘查項目地處人跡罕至、環境較惡劣的山區,缺乏必要的交通、水、電,甚至通訊。這些都決定了其工作環境艱苦的現狀。③項目勘查周期長。地質勘查項目從前期的項目立項,到充分論證,到野外現場勘探準備和實施等每個環節都耗時較長,也決定了整個項目勘查周期較長的特點。④項目勘查不可控因素多。因地質礦產勘查受到地理環境和天氣等不可控因素影響較多,特別是實際勘查作業時地質條件與設想出現較大差異時,會導致整個勘查方案的調整和變更。
(3)生態環境保護是指建立綠色低碳發展觀,倡導綠色低碳經濟、促進生態健康的可持續發展。他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必然趨勢。環保部門應從國家政策的高度大力扶持和引導發展綠色低碳產業,尋求建立適合中國國情的綠色低碳經濟發展模式,以達成節能減排的綠色生態環境保護目標。
地質礦產勘查因常常采用破壞性開采工作,因而對礦區周圍的生態環境造成較大的破壞而為民眾所重點關注,部分勘查項目因環保措施不到位而導致水源和空氣源污染的新聞也常見于報道,可見不符合環保要求的地質礦產勘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是十分巨大的。其主要影響如下:①槽探勘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其是野外地質礦產勘查的重要方式,是獲取礦區最直觀地質內容的重要途徑之一,其對地表地貌的破壞程度較大,對生態環境的影響相對也較大。②鉆探勘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鉆探需要用到鉆機,其因體積龐大,不易運輸等原因需要事先準備鋪路、修路和土石開挖等輔助性工程,可能導致后期容易產生塌方等情形。③坑探勘查對生態環境的影響。其相較于以上兩者對環境的影響略小,但是其產生的廢渣若不進行有針對性的處理,則容易導致碎石流等地質災害,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
結合多年地質礦產勘查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經驗和理論總結出以下具體的措施,供大家參考。
(1)根據發展與聯系的觀點,建立地質礦產勘查與生態環境保護的有機融合。眾所周知,礦產資源是人類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其在促進國民經濟發展的同時,也造成了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作為發展中國家,如何確保經濟和生態環境保護的可持續協調發展和統籌兼顧成為了重要的課題和使命。
(2)提升地質礦產勘查技術,為生態環境保護建設服務。地質礦產勘查工作是地質科學和地質工作的基礎,這就要求勘查工作需要根據社會經濟發展的要求,積極采用最先進的勘查技術,減少對生態環境的破壞。其主要有如下方面:①通過地質礦產勘查新技術的研究和應用,有效的提高了礦產勘查效率,減少了對生態環境破壞的程度,實現了人與自然的和諧發展。②通過開展全面的地址勘查填圖工作,及時的填補了邊遠地區地質資料的缺失,其為礦產的有效勘查提供了基礎圖件,同時也為國家空間資源的規劃利用、重大工程的選址和生態環境治理規劃提供了十分重要的參考依據,發揮了其綜合生態效能的作用。③為了滿足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需要,我國地質礦產勘查系統開展了包括資源型缺失地區找水工程、水質型缺水區潔凈地下水勘查工程、礦產污染土壤修復技術工程、國家地質公園等大規模的工程項目,實現了礦山復綠示范性效用,極大的豐富了生態環境保護建設的內涵。
(3)建立和完善生態環境保護體系。.這要求相關部門建立和健全環保法律、法規,制定相關的細則,明確各方的管理職責,加強監督和檢查。堅持環境保護和資源節約的基本國策,健全礦產資源勘查、合理開發保護工作,減少和避免重大環境問題,優化礦產資源的可持續開發格局,發揮好地質工作在生態環境保護建設中的先行性作用。
(4)明確和理清地質礦產勘查工作。針對國家地質公園和自然資源脆弱區采取保護性勘查的工作,以避免生態環境的進一步惡化。優化貧困邊遠山區的礦產資源勘查計劃,避免當地民眾片面的為了經濟效益而采取的粗放式礦產勘查和開采的模式。
(5)強化地質礦產勘查工作的環境建設。①環保單位應組織相關地質礦產勘查企業進行相關培訓,強化環保意識,并加大監管力度。而勘查企業也應全力配合,并主動將相關環保措施落實到位,承擔起環境保護的責任和義務,實現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的協調發展。②加快環保標準體系的建設,正確的評價地質礦產勘查與環境保護的關系。建議將地質礦產勘查經費的環保費用單列,以突出和強調專款專用,從而確保綠色勘查經費的落實。
(6)地質礦產勘查具體環境保護措施。①地質礦產勘查路線盡量選擇現有的公路,而避免對草原植被的破壞;如果破壞程度較大,則建議勘查單位做出適當的修整,減輕破壞程度,有利于生態環境的自我修復。②針對礦產勘查所產生的垃圾進行分類處理,可降解的垃圾應就地深埋,不可降解的垃圾建議打包帶走處理;勘查所產生的污水應引入到專用的污水池處理,而不能任其排放,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遠離取水區域,以利于生態環境的保護。
綜上所述,各勘查企業應重視和加強環保工作,真正的發揮其功效。我們可以結合國內外地質礦產勘查與生態環境保護協調發展的成熟經驗和長處,吸取相關的經驗教訓,共同促進其在行業的應用水平和范圍,為推動礦產勘查行業良性、健康發展和美麗中國的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