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節氣養生
二十四節氣,是千百年來我國勞動人民隨著農業生產的發展而創立的。根據中醫天人相應理論,人類機體的變化、疾病的發生與二十四節氣同樣緊密相連。二十四節氣養生是根據不同節氣闡釋養生觀點,通過養精神、調飲食、練形體等達到強身益壽的目的。
大雪,每年在12月6~8日之間,古人云:“大者,盛也,至此而雪盛也。”到了這個時段,雪往往下得大、范圍也廣,故名大雪。
12月22日左右,就到了冬至,這是我國農歷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一個傳統節日,至今仍有不少地方有過冬至節的習俗。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
從中醫養生學的角度看,大雪已到進補的大好時節。大雪節氣最適合三類人進補:一是陽氣虛弱的人群,他們通常表現為非常怕冷、手腳冰涼、尿頻便稀、食欲不振;二是年老體衰并患有慢性病的人群,此時進補對其康復很有幫助;三是身有舊疾的人群,比如慢性支氣管炎患者和關節炎患者,若能在此時把身體調養好,煩人的“老病”或許就不會在換季時來擾。
隨著大雪節氣的到來,氣溫持續走低,再加上氣壓低,室內溫差大,會使人體長時間處于自我抵御的應激狀態。此時,人體內陽氣虧損,寒邪趁虛而入,致使經脈淤滯凝結,血液不能暢通流轉,進而引發冠心病。所以在大雪前后,我們一定要注意防止寒邪之氣侵害身體。
在中國傳統的陰陽五行理論中,有“冬至陽生春又來”之說,可見“冬至”與“陽氣”之間的關系極為密切。冬至過后,人體內的陽氣逐漸增多,陰氣相應減少。因而此時養生應陰陽兼顧,或在養陽的基礎之上再養陰,即中醫所講的“陽中求陰”。同時,由于陽氣在冬至前后才逐漸萌發,因此要特別注意補充陽氣并固本培元,只有體內的陽氣充足,機體方可安康無疾,繼而才能益壽延年。
羊肉性溫,不僅能夠促消化,還能在保護胃壁的同時修補胃黏膜。若在冬至時節進補,不妨多吃羊肉。上等羊肉色澤鮮紅、表面具有光澤且不黏手,肉質緊密富有彈性,沒有異味。為了去除羊肉膻味,可在煮羊肉時加入幾顆山楂,或放入蘿卜、綠豆;在炒羊肉時可多放蔥、姜、孜然等調味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