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磊
(江西省地礦局贛南地質調查大隊,江西 贛州 341000)
從近幾年的金屬礦區建設不難看出,其分布范圍和規模都呈現出逐年增長的趨勢,這也給水工環勘探帶來了一定的挑戰。而一旦稍有疏忽,則可能影響到資源的有序開采,甚至還會威脅到工作人員的生命安全[1,2]。由此可見,對當前金屬礦區水工環工作的不足進行分析,并提出行之有效的對策就顯得十分關鍵了。
由于我國幅員遼闊,因此地質環境也相對較為復雜。再加上國內礦區勘探技術起步晚,在技術和設備方面還有待提升,都給金屬資源的開發利用埋下了隱患。比如企業在金屬礦開發中將斜井緊靠礦體,這種做法雖然給外運提供了極大的便利,但若缺乏管理監督很容易發生地質災害。而水工環勘探則可以對礦區的地質狀況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從而給礦區建設與開采規劃提供可靠的依據。一方面細致全面的水工環勘探工作能夠確保施工安全,減少甚至是避免安全事故的出現;另一方面水工環勘探也有利于礦區的規劃建設,對提高開采效率發揮著積極的作用。
筆者發現,國內大部分水工環勘探技術均是借鑒搬用了國外的手段,而創新與本土化工作略有不足。尤其是業界高精尖的人才儲備適應不了行業規模,因此在項目實際勘探中的結果就有些差強人意。比如部分礦區水工環采集的數據不夠精確,給項目地質情況評估造成了一定的干擾。此外,水工環的勘探工作涉及內容也較為廣泛,不僅包括了地質學和環境學,而且對技術人員的理化生知識也有著較高的要求。若是技術人員缺乏綜合性的專業能力,那么在評估過程中就容易誤判危險等級。抑或是技術人員的崗位經驗不足,錯誤的將小范圍數據來反饋整體礦區環境。這不僅導致業界水工環評估水平長期得不到提高,而且還給開發企業的生命財產安全造成了巨大的威脅。
金屬礦區的水工環勘探還是十分依賴于硬件設備,但目前硬件條件嚴重滯后與行業發展速度也是廣泛存在的現象。首先在數量上,部分企業的硬件儲備難以滿足大規模礦區勘探的需求。最終采集的數據就可能存在“個性”,而無法準確反應出當地的工況地質環境。其次,硬件設備的性能表現也不盡如人意。比如在水工環工作中,既要對巖層資源等固態物質進行采樣分析,而且還需要對水文條件作出評估。這對于設備要求不僅多樣,而且還是分考驗在地下作業、水下作業時的精度。最后值得一提的是,勘探設備在實際操作中也比較困難,智能化程度較低。部分技術人員在設備使用時不規范,也會導致評估分析與實際值出現偏差。
作為充分競爭的市場主體,在金屬礦資源開發過程中企業越來越注重經濟性指標。但傳統水工環勘探工作中往往著眼于項目種類的調查,而忽略了可行性分析,最終使得項目投資遠超預期。究其原因,主要是技術人員在勘探中研究方向片面,未能將各方面參數進行統籌。比如在具體項目中,水工環勘探工作僅對地質狀況、水文狀況進行了調研,但沒有兼顧企業本身的資金體量和技術水平。那么在落實過程中也將起到事倍功半的效果,不利于行業健康長遠的發展。總之,當前水工環勘探需要考察的因素更全,應當及時完善勘探措施。
在水文地質狀況的調研中,必須全面得考察分析,從而做出準確的評估。技術人員應該在項目規劃前預先展開勘探,對地表水的分布、流量情況和歷史數據進行整理。同時還可以選取具體的樣本點,進行不少于一個水文年的觀察。通過對地表水進行跟蹤性的記錄,來反饋當地是否具有水文地質災害的可能性。而地下水則受降水的影響較為明顯,因此除了要進行日常的監測外,還應該在雨水充沛期進行密集的調研。借助于水文歷史峰值與谷值的對比,則可以確定水文條件是否適合項目實施。除此之外,對于坑道內的巖層也需要進行專項的調研,根據水文條件和巖層密度、裂隙制作完善水文示意圖。
在工程地質分析中,就需要借助化驗的手段進行采樣。技術人員應該在坑道內和鉆孔處分別采取樣本,針對巖土和水進行微觀的分析。比如巖體內礦物質的種類、含量等更像參數,以及最關鍵的力學指標。這一數據的完善能夠給后期的開采提供指導,確保項目實施有條不紊的進行。而對于水樣本,技術人員應該主要考察水質以及其中的微生物情況。在具體操作中,技術人員應該首先對項目的地質地貌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并結合已有資料選取恰當的實測剖面,對巖層的分布、巖性以及產狀都有充分地了解。在化驗完畢后,還需要綜合各方面的參數,及時制定規劃依據,給礦區建設打下堅實的基礎。
氣象數據的采集實際上是對環境地質的一種勘探,對金屬礦區的建設也有著直接的影響。但由于氣象參數的采集較為困難,而且所涉及內容也較多,因此在以往的勘探工作中完成情況堪憂。勘探人員應該積極與當地氣象部門進行溝通,獲取以往的數據材料。一般來說,需要氣象參數需要考量的周期較長,數據采集也需要涵蓋至少一年的周期性變化。了解到當地的溫度、濕度及其變化趨勢,以豐富礦區建設的編制依據。最重要的是對礦區污染破壞問題進行考察,實現資源開采的經濟效益與環保效益雙贏。技術人員應該對當地的崩塌等地質災害、低熱污染以及金屬放射污染等問題進行考察。這不僅對于開采安全工作有巨大的幫助,而且還能夠有效提出防治措施,避免資源開發造成更嚴重的破壞。
綜上所述,金屬礦區的水工環勘探工作對于減少地質災害和提高開采效率都發揮著促進作用。而傳統勘探手段由于技術落后、設備不足與分析片面的問題,而使評估效果遠達不到預期。
針對這一現象,筆者建議從業人員應該主要從加強水文檢測、樣本分析化驗以及環境地質分析這幾個方面著手,抓住水工環勘探的關鍵環節。希望通過本文的研究,能夠給業界金屬礦區建設提供一些啟發借鑒,促進我國資源開發領域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