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超
(新疆地礦局第二區域地質調查大隊,新疆 昌吉 831100)
騰木哈拉鐵銅礦區位于新疆奇臺縣境內,行政隸屬于奇臺縣管轄,南距奇臺縣城150千米。位于準噶爾盆地偏北方向的緣頭部位的烏倫布拉克-烏力牙斯克區域范圍上,該區域屬于準噶爾多金屬成礦帶。區內礦產資源豐富,不僅分布有大量的銅鎳礦(鎂鐵-超鎂鐵巖型),而且分布許多斑巖型銅礦以及矽卡巖型銅礦,找礦潛力巨大。北塔山組(中泥盆統)是該區主要的地層出露,第四系地層分布較少。斷裂特征在該區不是非常發育,礦區西部位置上有區域性北塔山斷裂從此貫穿礦區[1-3]。
娜依扎巴斯套斷裂是該區主要的斷裂特征,在該礦偏南部區域的北塔山組(中泥盆統)地層中分布。北塔山組(中泥盆統)地層是礦體的主要賦存部位,次生石英巖以及火山碎屑巖與碳酸鹽類共同構成其主要的含礦巖性。文中對該礦地球物理特征進行分析,并對該礦找礦前景進行探討,以期為區內找礦工作提供借鑒于參考[4]。
(1)地層。北塔山組(中泥盆統)是該區主要的地層出露,第四系地層在該區分布較少。碎屑巖以及夾火山碎屑巖的火山熔巖共同構成該地層建造特征,呈中酸性。火山角礫巖以及霏細斑巖(褐紅色)與安山巖(灰綠色)是其主要的巖性特征,凝灰巖以及玄武巖則分布較少。粉砂巖(鐵質)以及凝灰巖以很少的量分布于該礦區域的南部以及北部區域上。在該礦礦區偏西方向的區域上分布著第四系地層,其特征主要為帶狀狹長進行分布。
(2)構造。該區沒有突出的構造特征,在礦區西部的區域上分布著北塔山斷裂,是該區主要的斷裂特征,在其作用下區內還有一部分次級斷裂分布,在礦區的南北方向上都超出礦區[5]。娜依扎巴斯套斷裂是該區的主要構造特征,主要分布于北塔山組(中泥盆統)地層內,其展布方向主要呈現北北西向,在礦區南部區域上逐漸轉變為北西向進行展布,壓性逆斷層是其主要的斷層性質。
(3)礦(化)體特征。北塔山組(中泥盆統)地層是該礦礦體的主要賦存部位,次生石英巖以及碳酸鹽類和火山碎屑巖等是其主要的巖性特征,約有100m長度以及20m寬度的礦化體在地表位置上發育,灰巖(薄層狀)以及砂巖(凝灰質)是礦體的主要圍巖特征。目前在區內銅鐵礦體有2個被圈出,主要呈現透鏡狀特點,分布于礦區的東部和西部,前者約有18m的長度,5m寬,后者有40m長,8m寬,呈現240°~260°進行展布。自然銅以及磁鐵礦和黃銅礦與赤鐵礦和輝銅礦等是其主要的礦石礦物組成。褐鐵礦以及孔雀石是其主要的氧化金屬礦物,長英質礦石以及石英和方解石是其主要的脈石礦物,塊狀特征主要見于磁鐵礦,輝銅礦以及黃銅礦呈現脈狀以及團塊狀特征,具有多期次的特征。有些區域上達到11.2×10-2含銅量,有的則含銅量很低,僅為0.5×10-2,2.63×10-2是其含銅量的平均值,區內金的含量最低為0.54×10-6,最高為6.60×10-6,2.04×10-6是其含銅量的平均值,46.6×10-2是鐵的最高含量值。
該區主要呈現東-東南低磁異常特征,西-西北呈高磁異常特征。區內目前有2個磁異常被圈出,500-l000nT異常特征主要分布于礦區的東北部,該區的異常大約長度為1km,厚度約為150m左右,沒有封閉,且進行北向延伸。
凝灰巖以及火山角礫巖和交閃安山巖是該區主要的巖性特征,礦化蝕變主要呈現綠簾石化以及碳酸鹽化和褐鐵礦化等特點。與高阻區(100Ω·m~200Ω·m)非常符合,微重力特征是該區的主要中立剖面特征,對區內磁鐵礦的尋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多峰值異常特征主要出現在礦區的中部區域上呈現帶狀形態進行南北向展布,500-1600nT是其幅值,變化范圍處于60米到200米之間。
弱極化以及低阻率和高磁異常保持一致,微重力高(梯級帶)是其主要的重力剖面特征。角閃安山巖以及凝灰巖和第四系共同構成其巖性特征,中-低溫礦物在區內后期階段充填與裂隙部位,在熱液作用下形成礦體,伴生銅礦中分布有塊狀的磁鐵礦。區內的磁異常特征對尋求同類型礦床的尋找意義重大。
低電阻區主要分布于礦區的偏西方向的南部區域上,約為100Ω·m,高電阻區主要分布于礦區偏東方向的北部區域上,其電阻率為100Ω·m~200Ω·m。
多峰異常主要出現在礦區的中部區域上,在5%~9%的范圍內幅值變化,在南北區域上的寬度約為50m~150m,在東西方向的長度約為400米。區內總體呈現高重力、低磁異常,中電阻特征以及高極化率現象。
凝灰巖以及火山角礫巖和交閃安山巖等是其主要的巖性特征,礦化蝕變主要表現為綠簾石化以及碳酸鹽化和褐鐵礦化與磁鐵礦化等蝕變特征。異常特征顯示該區硫化物銅礦的尋找潛力巨大。
該區具有高極化率以及低電阻的特征,對尋找多金屬硫化物具有明顯的指示意義。
低極化率以及中電阻和微重力高以及高磁異常特點,對區內磁鐵礦的尋找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依照該區的地質特征以及物探結果,能夠更好地指示區內的鐵、銅礦的尋找。
淺部物探異常以及地表的蝕變帶情況通過在該區實施探槽工程得以充分顯示,應當和激電物探手段進行聯合,加強這些地段的深部找礦工作。
在找礦工作中重力探測以及磁法手段,對找礦具有間接的作用,為了達到理想的找礦效果,應當根據區內的地質特征,將這些物探手段進行綜合利用,對找礦工作的突破將起到很好的作用。同時根據勘察區域的實際情況有針對性的最物探方法進行選擇,能夠進一步增進勘探效果的準確性。綜合物探手段的應用以及探槽工程的驗證和大比例尺地質草測協同,形成合力,加強區內深部找礦工作,將會取得更好的找礦效果。
[1]劉學清.新疆卡拉先格爾一帶鐵銅多金屬礦遠景調查報告.新疆地礦局物化探大隊,2014,(23):116-689.
[2]莊道澤,姜云輝,張紅喜.新疆斑巖銅礦特征與綜合找礦方法[J].新疆地質,2015,(04):587-990.
[3]王福同,莊道澤,胡建衛,等.物探在新疆土屋地區銅礦找礦中的應用-兼談斑巖銅礦“三位一體”的找礦模式,新疆地質[J].2015,(09):130-345.
[4]李智明,趙仁夫,霍瑞平,等.新疆土屋—延東銅礦田地質特征[J].地質與勘探,2016,(09):334-687.
[5]王祥,羅世賓,林永全等.新疆青河縣哈臘蘇銅礦成礦地質特征[J].新疆有色金屬,2015:38-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