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世龍,王英英,李成福,張世紅
(1.青海省有色地質礦產勘查局七隊,青海 西寧 810007;2.青海省地質調查局,青海 西寧 810000;3.青海省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國土資源局,青海 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 810800)
青海省是全國的資源大省,銅礦資源分布較為集中,其中海南州興??h和果洛州瑪沁縣為銅礦資源的主要集中地,青海省內的中型銅礦礦床數量少,只占銅礦礦床總量的9.3%,多數礦床屬于小型及以下銅礦床,而大型銅礦床則僅有1處。青海省內的銅礦礦床資源中大部分屬于貧礦,富礦相對較少,多數銅礦床點共伴生有數種稀有金屬、多種有色金屬、少數貴金屬等。
銅礦勘查工作重點不明。青海省內銅礦資源較多,待勘查挖掘的空間較大,大部分的地質勘查中對于主要的勘查對象都不太明確。由于斑巖礦和砂頁巖礦為常見的銅礦種類且儲量較大,在青海省內的銅礦也多針對這兩種銅礦種類進行開采,但是地質條件的不同決定了開采的方式不同,在開采主要方向不明確的情況下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忽略了對礦產資源開發后的恢復與保護,無法滿足資源可持續開發的要求。
銅礦勘查技術實踐中的不足。通過青海省內的銅礦開采情況來看,地質勘查技術為銅礦的開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銅礦山露天開采通過組合臺階采礦法、分區分期采礦法,開采回采率約為93.4%,銅礦山地下開采通過淺孔留礦法、崩落法,開采回采率約為87.2%。青海省內大部分勘查單位在開采銅礦時沒有將物探技術、化探技術、遙感技術、深部鉆探技術等新進行充分和合理的利用,實際開采中多采用傳統的技術和方法,缺乏對新技術和方法的應用。許多勘查單位在礦產勘查的獎勵機制方面制定的并不完善,無法發揮激勵勘查人員的工作熱情。
銅礦地質勘查資金投入力度小。由于中央財政資金和省內政府財政投入力度較小和缺乏,使得青海省內勘查單位未能得到充足的資金開展銅礦的勘查工作。青海省內開展的地質礦產資源勘查傾向于公益性質,已經開展的銅礦地質礦產勘查的投資主體較為單一,資金渠道已明確,常常出現資金的不足而不得已暫??辈楣ぷ鞯倪M行。因此銅礦勘查的工作效率和質量無法得到保障。
地質勘查體制不完善。新時期的市場經濟下,傳統的計劃經濟地質勘查模式存在諸多問題已經不適用,傳統的模式體制下的出資人和受益人同為國家和集體,新時期下的投資主體和受益主體變化非常大,地質勘查工作的性質也轉變成公共性質,而原有地勘隊伍經歷新舊交替后隊伍結構欠合理,分配制度不明確,阻礙銅礦資源地質勘查的發展。
銅礦地質勘查專業人員缺乏。銅礦地質勘查工作是難度高、專業性強、高復雜性的一項工作,從業人員在具備良好的綜合技術能力基礎上還應具備一定的實踐經驗。當一線工業人員不達標時,銅礦資源開采中易出現開采不合理、安全事故多的問題。因此培養一支擁有良好專業技術水平和一定實踐能力的銅礦地質勘查隊伍迫在眉睫。
銅礦地質勘查主要方向的確定。在青海省內開展銅礦地質勘查的前提是探明省內地區的銅礦種類、儲存量等資源信息。因為省內不同地區所形成的成巖作用不同,地質成礦條件也不同,需對不同的地帶礦床屬于什么種類進行確定。
基于銅礦礦床開采條件要求高,需要綜合考慮成礦條件、地質條件等對該區域內的資源進行全面的分析和評估,明確該區域內的資源開采主要方向。青海省內銅礦礦床的共伴生特點,還需根據地區內的實際情況合理安排施工計劃。
采用新理論指導銅礦成礦區的研究。目前找礦方向已經向著隱伏礦方向發展,使地質勘查難度加大。而對于銅礦找礦的難題是如何保證通過技術加大對礦區確定的成功率。了解地區銅礦情況總結地質情況,運用新理論,探索地區所存在的多資源性,避免資源的浪費,使找礦效率提高。需要注意的是,通過經驗模型進行找礦應用時,需要同理論模型相結合提高權威性。
合理利用銅礦地質勘查技術和方法。從找礦方向來看,青海省內大多數的銅礦為硫化礦,少數的銅礦則有一定磁性或電性。銅礦地質勘查中應結合省內銅礦資源特點,通過多種勘查技術和方法開展偵查工作,減少開采問題。銅礦地質勘查主要圍繞四個方面的落實:充分的了解勘測區域的成礦條件;合理的組合和利用物探、化探、遙感等技術來進行協調勘測;地區的準確選擇;勘測的方式的合理。銅礦開采的前提是確定礦源地,而利用礦源特性,從磁性和電性方面考慮通過物理勘查方法實現對礦源的定位。當銅礦礦源的化學性質復雜時,通過化學勘查技術方法對其化學性質及成分分析可確定礦源內的化學物質。物理勘查和化學勘查方法是銅礦地質勘查中常用到的技術方法,還需與輔助方法相結合,發揮勘查技術方法的最大效果。通過輔助方法勘查的前提是該地區已經具備了成礦條件,避免發現不成形銅礦床的工作量耗費。省內礦源地所在地區不同時,在勘查技術交接中需要合理安排勘查技術,最終確定出適合區域內銅礦床的勘查方式。物探、化探等勘查資料和技術的二次利用。無論是對青海省內新銅礦區的開發還是老礦區的資源的擴大,都應對資料進行篩選,找到有用的地質或礦產信息,進行二次資料信息的開發和利用,以全新的理論和方法進行精準的分析和推測,以取得良好效果。對勘查技術進行二次利用,提升勘查的有效性和準確性。
培養專業性人才是銅礦地質勘查的首要任務,須同地質勘查科研單位、培訓學校進行落實專業性人才的培養工作,應注重對實際勘查中出現情況的應對技能和勘查經驗的深化的培養。新時期下的銅礦勘查技術與計算機模擬技術、網絡技術、專業輔助技術等結合,不斷改善技術,不斷創新方法。勇于對分散的地質勘查工作重新組合,建立集團化的地質勘查組織便于統一分配和管理,向著更全面的市場方向發展。合理而恰當的增加地質勘查人員的福利待遇,配合靈活的用人機制和獎懲機制,以此點燃從業人員的熱情,留住人才。
綜上所述,青海省銅礦勘查面臨的問題較多,應結合省內地區銅礦的特點,確定出主要找礦方向,在新理論的指導下,實現對地質勘查技術的合理利用和二次利用。青海省銅礦資源的開發政策也應不斷完善,不斷培養有經驗的專業性技術人才,不斷創新理論、技術、方法,完善各項體制,提高銅礦資源的勘查效果,推動勘查的深化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