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宏升
(甘肅能源化工職業學院,甘肅 蘭州 730207)
甘肅靖遠礦區由于建礦較早及歷史原因,矸石基本上長期以錐形高山式大坡度矸石山堆積的方式進行堆放,容易發生滑坡、自燃等地質災害,不但破壞生態環境,而且有安全隱患存在,危害性很大。靖遠礦區現有尾礦庫(矸石山)22座,以逐步治理12座,未治理矸石山或部分治理矸石山10座,礦區總設計矸石堆放量約2728.7萬噸,現堆放矸石總量達1759.6萬噸,預計后續生產將產生矸石量969.1萬噸。該研究項目是對正在運行以及廢棄的矸石山堆場通過矸石推移、邊坡整治、擋渣墻工程、截排水工程、覆土工程、綠化工程、噴灌工程等工程措施和植物措施相結合綜合恢復治理的實施,有效的治理和恢復了開采過程中形成的原有生態環境的破壞,改善了礦區視野范圍內的環境,實現礦區環境污染和生態破壞狀況得到基本控制和好轉,把靖遠礦區建設成經濟高效、生產低耗、污染減少、環境優美的環保型生態礦區。
根據甘肅礦區尾礦庫(矸石山)治理與環境保護技術研究項目提出的技術方案和治理措施,對靖遠礦區尾礦庫(矸石山)的治理主要采用矸石山山體推移、邊坡防護治理、擋渣墻防護、截排水工程、表面覆土工程、種草種樹綠化和噴灌、滴管工程等,其項目實施各項技術指標分別為。
矸石山堆移采用挖掘機、推土機,從矸(渣)山頂將矸石堆移至兩側的平緩低洼處形成頂部平臺,按設計從上到下分層分塊碾壓修整平臺,堆放矸石每20m設6m寬分級平臺一道,平臺以下形成設計或自然坡面,并確保矸石坡面穩定性。
采用自然邊坡或砼網格護坡形式進行防護。
(1)設計或自然邊坡,矸石山堆移形成自然坡面,邊坡坡面采用機械或人工進行整修,形成的外邊坡坡比修筑成1:1.5,使邊坡具有很好的穩定性。
(2)砼網格護坡,煤矸石堆移后形成設計或自然邊坡,部分較陡,邊坡穩定性較差,在矸石山底部或邊坡較陡穩定性較差的邊坡設置砼網格護坡,砼預制塊設計使用C20砼,長1.2m,寬300mm,厚80mm,內配3Φ10,7Φ6鋼筋網片,砼預制塊之間采用焊接方式進行連接,確保砼預制塊安裝牢固。邊坡平整完后,按設計要求在邊坡上安裝砼預制塊方格網,要求加強檢查驗收工作,確保砼方格網安裝質量。
在排矸場周邊設計擋矸壩擋土墻,擋土墻設計使用M7.5漿砌片石結構,擋土墻基底原土夯實,并設置沉降縫,以間隔15m進行設置,擋土墻入土在0.5m以上,擋土墻高為1.5m,底面為1.2m,頂面為0.8m寬,但擋土墻設置要依照現場的實際情況,進行具體調整。
在排矸場周邊設置截排水溝,坡度較大的坡面上,采用跌水式陡坡排水溝形式與上下游銜接。排水溝為砼結構,梯形斷面,C20砼,底寬0.6m~1m,高0.6m,厚0.2m,邊坡比1∶0.5,在矸石山堆場內部和邊界處設排水溝,排出矸石山堆置場內部積水及地表水,可有效地擋截雨水,并將其進行匯流疏導。
覆土采用排矸場內后期堆矸區域的表層土或外購土,覆土厚度不小于30cm,頂部平臺及自然邊坡覆土采用人工整修拍實,對矸石進行遮蓋防護。排矸面達到終場標高后及時覆土恢復植被,并確保覆土坡面穩定性。
(1)排矸場邊坡綠化。對矸石坡面在護坡的基層上覆土,及時采用撒草籽綠化的方式對矸石坡面及砼方格網護坡進行綠化,綠化草種選擇適應本地種植的駱駝蓬等草種。
(2)排矸場平臺綠化。排矸場平整完后,對矸石表面進行覆土,覆土后應對排矸平面撒播草籽綠化,并種植喬灌木。喬、灌木選擇適應本地種植的刺槐、沙棘、檸條、紫丁香等,草種選擇駱駝蓬。
噴灌供水系統,水源就近接供水泵站或污水處理泵站的供水管網,利用污水處理站和井下水。管材選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給水管,管徑DN80-DN50,沿矸石山直埋敷設,管頂覆土厚度不小于1.3m,沿途設置給水閥門井,綠化灑水時就近接閥門井。管道安裝完后必須進行水壓試驗,試驗壓力為1.0MPa試壓合格后方可回填溝槽,確保管路安裝質量。
通過該項目在靖遠礦區現有六個生產礦井的研究與應用,有效地治理了開采過程中形成的原有生態環境的破壞,改善了周邊生態環境,杜絕矸石引發揚塵或矸石自燃現象,達到了控制水土流失,保障煤礦安全運行與周邊生態環境協調發展的目的,為人們創造了良好的生活環境,使礦區整體生態環境得到了很大的提高。在靖遠礦區尾礦庫治理方面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已經在礦區環境形成綠色規模,使礦區得到明顯的美化,節約治理投資約660萬元,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明顯。
甘肅靖遠礦區尾礦庫(矸石山)治理與環境保護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探討了靖遠礦區尾礦庫(矸石山)的治理和環境保護技術方案和措施。通過分析礦區內主要矸石山環境問題,突出表現為揚塵污染、水土、土壤以及煤矸石自燃對環境的影響。根據礦區不同的矸石山堆置場類型,對周邊環境破壞的特點和礦區終采后的情況確定。做到重點工程措施治理與植物措施相結合,充分發揮工程措施速效性和控制性,同時也發揮生物措施的后續性和生態效應。在進行綠化工程中,應當在原有生態基礎上,以多土的樹種為首選,采用喬、灌木、草主體的種植模式,增加植物的生態多樣性。
同時,治理過程中,注重根據具體情況進行調整,確保礦區生態環境治理效果。研究成果通過在靖遠礦區現有六個生產礦井的應用和逐步實施,在靖遠礦區尾礦庫治理方面取得了比較明顯的效果,證明了技術設計方案的科學性和合理性,治理措施針對性強,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明顯,對同類礦區尾礦庫(矸石山)治理和環境保護方面具有很好的借鑒價值,并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和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