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明浩,趙 銳
(1.黑龍江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研究總院,黑龍江 哈爾濱 150090;2.黑龍江省有色金屬地質勘查七〇三隊,黑龍江 哈爾濱 150300)
本區大地構造位置處于興蒙造山帶東段,佳木斯隆起的北部,區域上出露的地層以中-新元古界大盤道組為主,在大盤道組上部不整合覆蓋有白堊系下統淘淇河組及第四系地層。構造以褶皺、斷裂為主。
本區巖漿活動主要經歷了中-晚元古代混合巖化的重熔巖漿活動,形成了以混合花崗巖為主的巖漿巖。區域變質巖主要為:興東期變質巖,及變質侵入巖。興東巖群經歷了較強的動力變質作用,巖石片理與層理已發生了強置換,原始層理、層序層間的接觸關系已無法恢復,巖石遭受了較強的變質重結晶和變質變形,但組成上述巖群的變質地層具有較大范圍內延伸其變質作用可達到角閃巖相。
本區處于佳木斯-興凱地塊區佳木斯隆起的北段,東側為黑龍江斷裂,區域地質構造復雜。新太古代形成古陸核,古元古代形成了本區結晶基底,區域上經晉寧旋回、加里東旋回使陸殼發生增生與改造,形成陸殼的最終固結。
(1)地層。工作區內出露地層較單一,主要為中-新元古界大盤道組(Pt2-3d)和新生界第四系。
大盤道組分布于整個測區內,面積約6.5km2。受區內F7-1、F7-2兩條斷裂構造的影響,地層產狀變化較大。該組地層巖石組合由變粒巖和片巖兩部分組合而成
第四系主要沿區內各溝谷分布,由粘土、砂、礫及碎石等組成,厚度變化較大,在溝谷厚度可達到6-10m,在山坡或山脊上,厚度0.5m~3.5m。
(2)構造。①單斜構造。普查區位于四方山背斜東翼,為一單斜構造,地層由大盤道組中上部組成,主要巖性為石墨片巖、大理巖、石英片巖、云母石英片巖組成。由于受區域上F7斷裂和區內F7-1、F7-2斷裂的影響,巖層產狀變化較大。工作區南部0~40線地層總體走向60°~70°,北西傾,傾角40°~65°。工作區東部72-80線地層總體走向90°~100°,北或北北東傾,傾角40°~65°。工作區北西部200~216線,地層總體走向150°~170°,南西西傾,傾角50°~65°。工作區中部100~116線,地層總體走向110°~120°,北東傾,傾角45°~60°,但總體還屬單斜構造。②斷裂構造。工作區內主要斷裂構造有F7區域性斷裂及其所派生的次一級F7-1、F7-2斷裂。大盤道組地層中的小破碎帶極為發育,經常見有斷層泥及構造角礫。角礫多呈棱角狀,大小不一,礫徑一般在0.5厘米~2厘米不等,成分由斜長片巖、云母石英片巖、石墨石英片巖、變粒巖等組成。
(3)地球物理特征。區內巖石磁性以感應磁化強度為主,感應磁化強度明顯大于剩余磁化強度。4種主要巖石的磁性差異不大,其磁化率較高,由強到弱排序,糜棱巖,變粒巖,片巖,混合花崗巖。
(4)地球化學特征。全區共圈定單元素異常38個,其中Au異常7處、Ag異常3處、As異常3處、Sb異常4處、Bi異常4處、W異常6處、Mo異常2處、Cu異常2處、Pb異常1處、Zn異常6處。
本次普查工作對圈定的物探自電異常、高磁異常、化探土壤異常均進行了工程驗證,驗證結果只有自電異常效果最好,發現有多條規模大、礦石質量好的石墨礦體。綜合認為本區不具有尋找金多金屬礦的前景。
(1)礦石自然類型。根據礦石結構、構造和礦物組合特點,礦石自然類型可分為石墨片巖型礦石、石英石墨片巖型礦石、石墨石英片巖型礦石、變粒巖型石墨礦石、混合花崗巖型石墨礦石。本區巖石風化程度較低,風化帶厚度多在0米~3米左右,局部地段略深,但不超過10米,風化礦石與原生礦石不易區分。
(2)礦石工業類型。本區各礦體中的礦石礦物均為單一的晶質石墨,固定碳含量的變化對礦石加工技術和選礦工藝流程無根本影響。因此,本區礦石工業類型均屬同一類型,既鱗片狀晶質石墨礦石。
(1)礦床成因分析。延軍農場普查區內的石墨礦體,以明顯的層狀或似層狀賦存于中-上元古界大盤道組變質巖中,主要受地層、巖性控制,產狀與地層一致,礦體與頂板底板圍巖界面清晰,部份地段礦體與頂板底板圍巖界面呈漸變關系。礦石礦物與脈石礦物構成片狀、團塊狀和似條帶狀構造。
(2)找礦標志。①石墨本身特點易于鑒別,山脊的石墨礦自然露頭是直接的標志。②中-上元古界大盤道組地層中的石墨片巖、石墨石英片巖型,石墨斜長片巖型,石墨變粒巖型,是必要的地層找礦前提。③物探自電負值異常是由石墨礦引起的礦致異常,本次工作已對所有自電異常進行了槽探揭露及鉆探深部驗證,均發現有石墨礦體存在。④本區的磁異常也可作為間接的找礦標志。本區圈定的三處磁異常所在位置與自電異常ZD-1、ZD-3、ZD-5所在位置基本吻合,經工程驗證確定本區的磁異常是由磁黃鐵礦所引起,而且磁黃鐵礦和石墨是伴生,因此本區的磁異常也可作為間接的找礦標志。
本次工作大致查明區內地層、侵入巖、構造、礦化蝕變等地質特征,對所發現的土壤異常和高磁異常均進行了地表槽探揭露驗證,但未發現有金屬礦化的顯示,認為本區尋找以金為主的多金屬礦遠景不大。
為開發利用本礦床,建議下一步對所圈定的主要Ⅰ、Ⅱ號石墨礦帶內石墨礦體開展地質詳查工作,基本查明工作區地質、構造、主要礦體形態、產狀、規模和礦石質量,基本確定礦體的連續性,基本查明礦床開采技術條件,對礦石的加工、選礦性能進行研究,做出是否具有工業價值的評價。為礦床開發利用提供充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