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培源+張軍武
記者從近日召開的寧夏吳忠市2017年第四季度新聞通氣會上獲悉,通過自治區第三方評估,鹽池縣綜合貧困發生率降至0.6%,低于3%的國家標準,脫貧攻堅取得巨大成效。
鹽池縣是寧夏9個貧困縣之一,也是國家級貧困縣。全縣共有74個貧困村34046貧困人口,截至2016年年底,全縣貧困發生率為8.5%。據鹽池縣常務副縣長吳科介紹,2017年是鹽池縣脫貧摘帽的決勝之年,鹽池縣整合各類資金34.6億元,大力實施基礎提升、產業扶貧、教育扶貧、醫療扶貧、金融扶貧等工程,加快脫貧步伐。
會后,記者實地采訪了寧夏鹽池縣寧鑫生態牧場灘羊養殖試驗示范基地、馮記溝鄉回六莊村的美麗鄉村建設、花馬池鎮柳楊堡村的托養項目及文化大院建設、惠安堡衛生院的醫療共同體。
灘羊養殖是養殖業中的重要產業,鹽池縣通過企業引領大力發展有機灘羊養殖帶動廣大群眾脫貧致富。在寧夏鹽池縣寧鑫生態牧場灘羊養殖試驗示范基地,負責人馮歡向記者們介紹了全新的養殖理念和如何達到有機養殖的情況,企業化的養殖可以使羊肉的品質更高,產品的附加值也就增加,能夠更好地為貧困群眾脫貧作出貢獻。近兩年,鹽池縣圍繞發展灘羊、牧草、中藥材、小雜糧、黃花和適合群眾增收的家庭經營小品種產業為重點,堅持多干多支持、脫貧不脫政策的正向激勵,出臺了“特色產業十項”扶持政策,一般農戶戶均扶持5000元,建檔立卡貧困戶戶均扶持6000元,從而加強產業扶貧力度。記者在參觀柳楊堡村托養項目時了解到,自治區殘聯投入資金在該村建設托養基地,建檔立卡貧困戶可以用自家的牲畜在基地托養,基地用分紅的形式回報托養戶,使得因殘或年老體弱、無力依托產業增收的貧困戶有了一份脫貧增收的“保險單”。
記者來到坐落在柳楊堡村小廣場的柳楊堡文化大院,冬日暖陽下,農閑的村民正和著歡快的舞曲跳廣場舞,溫暖的棋牌室坐滿了正在下棋打牌的村民。大院里的“老年飯桌”寬敞明亮,幾張大圓桌擺在當中,灶房里熱氣騰騰,馬淑紅正在為13位老人準備晚飯,這個老飯桌是她自辦的,每天為老人提供兩餐,每位老人每月繳納200元。而惠安堡鄉衛生院同樣給記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惠安堡鄉離城市較遠,醫療條件較差,醫療共同體的建設有利地緩解了這種情況。在鄉衛生院里記者見到了來這里復查的患者馬國華,老漢71歲,隰寧堡村人。2017年4月因腸梗阻入院,其間共花費1.9萬元的醫療費。通過新農合、大病險、大病補充險、綜合意外險、“四救助”“民政慈善”等使得馬老漢看病費用大大減少,一年的所有醫療費自費部分不超過5000元。而這些得益于鹽池縣建立的“四報銷四救助”體系,它發揮了“2+X”扶貧保兜底保障作用,將大病補充保險費由自治區的45元提高到90元,報銷比例提高到80%以上,報銷額度最高限額提高到20萬元;在鹽池,建檔立卡貧困戶基本醫療保險參保率達100%,所有農戶健康扶貧政策實現全覆蓋,實現了基本醫療有保障。此外,在教育方面,鹽池縣制定并落實從學前到大學直至就業的16項教育精準扶貧政策,確保每個貧困家庭的孩子上好學、能就業,目前,共資助學生1.3萬人次2465萬元;住房方面,則對全縣5557戶危窯危房進行了改造,又通過財政補助進城購房解決591戶,外出戶租住安全住房解決526戶,實現了所有農戶安全住房有保障。
在回六村岔岱自然村,村支書馬自霞向記者說起現在的村貌無比自豪:整齊的村舍、平整的道路、成排的路燈、裝飾考究的院門、明亮鮮艷的文化墻……鹽池縣先后整合資金9.76億元,按照中心村莊通柏油路、一般村莊通水泥路或礫石路的標準,總計建成村組道路3230公里,村莊巷道1458公里,實現了全縣所有村組道路全覆蓋。鹽池縣還實施了貧困村飲水安全改造提升工程,全縣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8%,常住農戶自來水入戶率達100%;實施4G網絡覆蓋工程,實現了全縣所有行政村寬帶網絡全覆蓋,所有自然村通信信號全覆蓋;通過有線網絡和衛星接收戶戶通工程,廣播電視覆蓋率達到100%;通過政府引導支持,采取客運公司+公交公司運行模式,實現了所有行政村通客車。這些基礎設施的提升,有力地補足了民生短板。
鹽池縣的脫貧富民攻堅戰取得的成績無疑真實地反映在脫貧致富群眾的臉上、話語和生活中。據鹽池縣扶貧辦主任范鈞介紹,截至2017年12月,鹽池縣74個貧困村已全部脫貧銷號,33208貧困人口脫貧,群眾滿意度達99.7%。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