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宇智+楊越欣+李潔+黃麟云
反旅游情緒在西班牙、意大利、法國等國蔓延,迫使各國重新思考如何發展旅游業,并且開始采取措施積極應對。
9月23日,在西班牙馬略卡島的帕爾馬市,3000多人上街游行。
“無限制則無發展”,“游客,請回家”……民眾一路游行、一路高喊口號,他們要求政府采取措施,尋找替代方案,防止當地經濟過度依賴旅游業。帕爾馬市所在的巴利阿里群島歷來是西地中海的熱門旅游地。群島面積僅有約5平方公里,每年卻要接待游客1200多萬人次。
帕爾馬島上的此次反旅游活動,只是歐洲反旅游浪潮的一部分。
近年來,旅游業的迅猛發展被一部分旅游城市的民眾認為影響了自己的日常生活,也挑戰了現有的市政規劃和管理體系,導致一些地方物價和房價攀升,城市公共資源更顯稀缺;有的城市陷入了對旅游業的過度依賴,經濟產業發展格局單一;洶涌而入的各國游客也帶來了環境污染、生態破壞、古跡損壞等問題。
如今,反旅游情緒在西班牙、意大利、法國等國蔓延,迫使各國重新思考如何發展旅游業,并且開始采取措施積極應對。
今年夏季,在巴塞羅那這個以地中海的陽光、沙灘和高迪建筑聞名的旅游城市,竟然出現了“游客:高迪恨你”的標語。
7月27日,在諾坎普球場——巴塞羅那足球俱樂部的主場,4名蒙面人突襲了一輛雙層游客大巴,它們不僅用小刀威脅游客,還扎壞車胎,在車身涂上“游客毀了社區生活”字樣。這4人據信為激進青年組織Arran的成員,Arran還在其推特賬號上傳了一段扎破游客共享單車輪胎的視頻,并且寫道:“我們受夠了旅游公司占領社區公共空間。”
西班牙旅游部長阿爾瓦羅·納達爾承諾將對這一系列襲擊發起調查:“我們不會任由這種情況繼續,我們不能任由少數人毀掉西班牙旅游業數十年的好名聲。”
旅游業對西班牙經濟至關重要,2010年以來,旅游業在西班牙GDP中的占比一直穩步上升,2016年更是占比16%,總共接待游客7500萬人次。預計2017年西班牙將總共接待游客8400萬人次,將超越法國成為接待游客最多的國家。
旅游業為西班牙創造了大量工作崗位,2015年旅游業直接或間接提供了250萬個工作崗位,占總就業人口的16.2%。首相拉霍伊公開呼吁:“我們應該照顧好游客,它們是財富、工作、繁榮之源。”
1992年舉辦奧運會以后,巴塞羅那的形象從治安不靖、港口骯臟的西班牙東北部城市變成了集藝術、文化、享樂為一體的大都會,這座城市成為歐洲僅次于倫敦和巴黎的第三大旅游城市。旅游業為巴塞羅那貢獻了15%的GDP,也為當地就業市場產生了18%的勞動合同。隨著近年來以廉價航空和廉價住宿為代表的低成本旅游迅猛發展,巴塞羅那更是迎來新一波旅游熱潮。2016年,赴巴塞羅那游客共約3200萬人次。然而,快速發展的旅游業也讓160.9萬巴塞羅那市民承受了代價。游客人次約是當地居民人數的20倍,市民正逐漸成為“弱勢群體”,不得不與游客分享有限的市政資源和日益擁擠的公共空間。
在游人如織的蘭布拉大街旁,是有名的波蓋利亞市場,71歲的老人弗朗西斯卡·加瓦爾達斯在市場中經營著一家已經傳承四代的肉店。她說,因為商品品質高,幾十年來,顧客會從很遠的地方前來選購,然而現在市場內卻充滿了舉著自拍桿的游客。“游客站在過道中間,吃東西、拍照,顧客都沒法經過。現在顧客都不想來購物了,銷量也大大下降。”一些攤販開始轉賣果汁等針對游客的商品,“但是我們想保留這個市場的特質啊!”加瓦爾達斯補充道。
據巴塞羅那市政府的一項調查,市民最關心的議題里,旅游業以19%的得票率高居榜首,甚至大大超過了人們一貫關心的失業和勞動環境問題(12.4%)。旅游業的發展浪潮里,當地的小商業被逐漸摧毀,電影院、蔬菜水果店、便利店正在一點點被酒店和華麗的商業中心取代,屬于居民的公共空間日漸退化。
旅游帶來酒店業的火熱和愛彼迎等私人租房平臺的興起。2016年,巴塞羅那的酒店總共接待游客900萬人次。根據巴塞羅那市議會的數據,這座城市共有約16000個短租公寓,其中約7000個沒有獲得牌照。許多投資機構在巴塞羅那的住房市場里看到商機,它們購買房產后再高價出租給游客,當地房價也因此抬高了8%~16%。面對日漸高昂的居住成本,越來越多低薪階層無力在城區購房甚至租房,因此不得不搬離熟悉的街道社區。堅持留下來的人則自嘲“拿著南歐的工資,付著北歐的房租”。
一個沒有巴塞羅那人的巴塞羅那會是什么樣子?41歲的機械工人大衛·奎因德羅是名土生土長的巴塞羅那人,因為無法承受日益高漲的房價而不得不搬到周邊小城比拉德堪斯居住。在一封給當地報紙的信中,他寫道,游客爭先恐后造訪的不是巴塞羅那這座“世界上最令人驚嘆的城市”,而是“一個叫做巴塞羅那的主題公園”。
巴塞羅那市長阿達·科洛表示,將采取措施防止巴塞羅那變成一個“廉價旅游紀念品商店”,具體措施包括暫停在市中心開設新酒店、限制住宿許可證的發放、打擊非法和無證住宿公寓、對度假公寓征更高的財產稅和打擊非法轉租。2016年,巴塞羅那更是對愛彼迎做出了60萬歐元的罰款。在今年7月的一次演講中,科洛說:“我們承受不起將市民趕出巴塞羅那的代價。”
然而,科洛的做法卻招致“阻礙旅游業發展”、“助長‘旅游恐懼癥”的批評。代表數千家商店和商業機構的巴塞羅那Oberta協會主任努里婭·帕里西奧表示,旅游業正在被視為“洪水猛獸”。
有分析人士認為,巴塞羅那一些市民的反游客情緒源于西班牙的經濟問題,當地民眾看到富有的游客前來,產生不平衡心理。和世界的其他城市一樣,巴塞羅那也在承受全球化浪潮下生活方式的轉變,正如波蓋利亞市場的肉店老板加瓦爾達斯所說,“有人想把一切問題都歸于游客”,但是問題的關鍵應在于找到恰當的方式讓巴塞羅那不被游客所“吞噬”,并且讓當地民眾和游客在這座城市里和平共處。endprint
17世紀時,前往威尼斯旅行是北歐上層階級的重要儀式,作家和藝術家們從城市的建筑和靈動的水域中吸取文創靈感。然而現在,反旅游情緒卻從威尼斯開始蔓延到意大利的部分城市。
2012年,一部名為《威尼斯綜合征》的紀錄片探討了旅游業對這座城市的改變。和巴塞羅那如出一轍,游客涌入毀壞社區生活、當地民眾無法維持原有生活方式。
今年7月,約2000人走上街頭,抗議無序發展的旅游業對這座城市的沖擊。抗議者舉著“我不離開威尼斯”的標語,表達“保衛”這座城市的決心。1931年,威尼斯有16.4萬居民,如今僅剩5.5萬,每年接待的游客卻超過2000萬人次。如果任由形勢發展,到2030年,有分析人士擔心,威尼斯將成為一個沒有本地居民的城市。
威尼斯民眾還有另外的煩心事——圣馬可廣場附近的游輪阻擋了城市大運河的景觀。2016年9月,數百名示威者登上小船,阻止這些游輪通過。另一個擔心則是,水上巴士和游輪帶來的污染和生態破壞,每年超1000艘游輪抵達,掀起大浪,危及當地的生態環境和歷史遺產。
威尼斯當地居民阿爾巴說:“這個城市變成了依賴旅游的單一城市。為了經濟繁榮,威尼斯需要恰當的旅游方式,錯誤的方式可能意味著死亡。”7月,意大利當地新聞網站“本地人”撰文寫道:“旅游業正在毀掉威尼斯,但是悖論在于,旅游業是威尼斯唯一的存活之道。”
為了有序發展旅游業,意大利的其他城市已經著手行動。在羅馬,市政府禁止夜間在街頭飲酒,并且規定超市在夜間10點以后不得繼續賣酒,酒吧也必須在凌晨2點以后停止內部營業;在米蘭,自拍桿、玻璃瓶、食品卡車等都被禁止使用;在佛羅倫薩,當地旅游局發起了“享受且尊重威尼斯”活動,要求游客舉止得體,尊重當地民眾并且共同保護威尼斯的城市遺產。
意大利企業家馬西莫·布拉索尼在接受一家意大利媒體采訪時表示,威尼斯的現狀不是游客的問題,更多是因旅游業的無序造成的。意大利沒有進一步開發旅游資源,沒有系統有效地將旅游業納入國家的一攬子發展計劃,也缺乏對單一區域旅游業的具體支持措施。
如何有序規劃和發展旅游業,是擺在威尼斯面前的難題。對此,今年夏天,威尼斯政府出臺禁令,禁止在威尼斯主島開設新的酒店、禁止在市中心的歷史古跡周邊開設新的快餐店,其效果如何還有待觀察。
8月,在西班牙北部的畢爾巴鄂市,一群蒙面的反旅游者用亮紅噴漆襲擊了巴斯克自治區旅游局總部,他們還在建筑物上涂鴉號召民眾參與反旅游活動。而這股反旅游的情緒也越過了比利牛斯山,傳到了一山之隔的法國北巴斯克地區。
北巴斯克地區位于法國西南部,是法國人最喜歡的夏日度假勝地之一,這里一直以大海、沙灘、海鮮、雞尾酒、多彩房屋等吸引法國人尤其是巴黎人前來度假。但是當地民眾并不買賬,今年夏天,在北巴斯克地區的一些小城鎮也爆發了反旅游抗議活動。
在比亞里茨市的街道上,張貼著“巴黎人走開,你有巴黎沙灘”的宣傳語(巴黎沙灘指2002年在塞納河邊鋪就的人工沙灘)。和巴塞羅那、威尼斯類似,游客涌入擾亂了當地的生活方式,推升了物價和房價,也造成了污染和生態破壞。
北巴斯克地區的一些地方政府對旅游業發展中出現的問題亦感到擔憂。今年7~8月,有約250萬人次的游客來到北巴斯克地區,其中80%集中在距海岸線30公里以內的區域。小城巴約訥的地區顧問皮埃爾·貝爾杰說:“目前旅游業的發展趨勢可能導致地區內發展失衡。此外,我們也更希望游客能合理分配在不同季節,而不是短期的旅游高峰。”皮埃爾還希望北巴斯克地區不過度依賴旅游業,而是“發展當地的工業、農業、航空和航運,成為一個產業平衡發展的地區”。
合理發展旅游業可以促進當地經濟發展,給當地的社會生活注入活力,北巴斯克地區政府正在致力于提升旅游業的內部管理水平,以應對可能日益蔓延和高漲的反旅游情緒。不過,皮埃爾也表示,“面對其他地區的競爭,北巴斯克地區如果不能抓住機遇,不跳出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就會在旅游市場中失去競爭力。”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