贠芳俠
摘 要: 行為矯正在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學活動中,有著十分廣泛地應用,能夠有效糾正智障兒童的多種行為。本文將就行為矯正在智障兒童教育中的應用展開探討,重點通過案例介紹其應用方法,希望能夠提供給同行作為參考和借鑒。
關鍵詞: 行為矯正;智障;教育
行為矯正,在科學分支上,屬于心理治療的一部分,也被叫做行為治療。通過應用行為矯正技術,能夠幫助個體改善不良行為,塑造良好行為,促進個體全方位健康發展。在特殊學校中,行為矯正技術有著十分廣泛地應用。特別是針對智障兒童,有十分顯著的應用效果。研究和實踐表明,智障兒童通常會表現出不同程度的多動、情緒失控、不良語言習慣、不良交往方式等,嚴重者甚至表現出古怪行為、攻擊性等。特殊教育的目的,就是盡量消除這些不良行為,使他們的行為更加恰當,從而能夠融入社會,更好的生活。在這個過程中,行為矯正技術具有十分重要的應用價值。
一、 行為矯正技術的理論依據
行為矯正,其本質上是利用有效的學習和訓練,使個體的異常行為、不良情緒得到有效控制的一種心理治療技術。其理論基礎主要來自四個方面,一是巴普洛夫提出的條件經典反射理論;在智障兒童教育過程中,有著廣泛應用的厭惡療法、系統脫敏法,都是建立在經典條件反射理論基礎上的干預方法;二是斯金納提出的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操作性條件反射理論,也是對行為矯正技術影響最深的理論基礎,包括懲罰法、消退法、正強化法等,都是建立在這一理論基礎上的。此外,班杜拉提出的社會學習理論,20世紀70年代美國出現的行為矯正理論等都對行為矯正技術有很強的理論支持。
二、 行為矯正技術的應用
在了解行為矯正技術理論基礎之后,我們將以實際案例來介紹行為矯正技術在智障兒童教育過程中的實際應用。
(一) 厭惡療法糾正咬食鉛筆的行為
兒童林XX,是我校的一名入學超過一年的8歲的智障少年。林XX喜歡咬食木質鉛筆,入校以后,教師多次對該生展開說服教育,然而此不良行為一直以來也沒有得到改善;并且最近該生逐漸偷咬他人鉛筆,表明這一不良行為越發嚴重。鉛筆中含有較高含量的重金屬,對兒童身體有嚴重影響,因此,家長與教師決定采用合適的方法糾正該生這一行為。經過思考與調研,了解到該生對辣椒、苦藥有很強的厭惡感,于是決定采用厭惡療法。教師與家長在林XX以及其同學的鉛筆上,涂抹了較多辣椒油、黃連水,然后將鉛筆放置在該生較容易接觸到的位置。林XX再次咬食鉛筆以后,出現了明顯的不適感;30天之后,該生咬鉛筆的行為,有明顯減少;60天后,該生的這一行為得到了徹底糾正,該行為不再發生。
(二) 系統脫敏法糾正怕黑
兒童陳X,是我校的一名9歲的輕度弱智兒童。該生從小十分怕黑,夜間睡覺必須有人陪伴并開燈入睡;半夜醒來發現關燈,會迅速陷入哭鬧中。進入我校后,由于恐懼黑暗,只能每天接送,既讓家長承受較大負擔,而且也破壞了本校寄宿制的管理。基于此,家長與教師決定改善該生怕黑的問題。經過慎重研究后,教師決定采取系統脫敏法予以糾正。在充分的調研下,并與宿管人員展開溝通,教師為陳X設定了十個怕黑系統脫敏等級,并且按照從易到難的順序,展開脫敏治療。十個等級分別為:(1)白天帶領該生向宿舍走去;(2)白天帶領該生進入他的宿舍;(3)白天將該生的日常生活用品放置在他的宿舍里;(4)白天帶領該該生在宿舍午休,宿舍中有兩個同學午休;(5)晚上帶領該生進入宿舍與另外兩個同學一起玩,然后兩名同學關燈睡覺,該生離開;(6)晚上帶領該生進入宿舍與另外兩個同學一起玩,然后該生與兩名同學各自上床,保持不關燈狀態下睡覺;(7)晚上帶領該生進入宿舍與另外兩個同學一起玩,然后該生與兩名同學各自上床,關燈睡覺;(8)晚上帶領該生進入宿舍與另外一個同學一起玩,然后該生與同學各自上床,關燈睡覺;(9)晚上帶領該生進入宿舍,獨自玩玩具,然后讓其上床,關燈睡覺;(10)晚上,讓該生自己進入宿舍,關燈后上床睡覺。
整個矯正過程,從第一項開始,當該生能夠完全適應此項情境后,可進入下一項情境,通過系統脫敏讓該生循序漸進適應黑夜。在十周治療后,該生基本上能夠獨自睡覺,克服了黑暗恐懼心理。
在治療過程中,該生曾有一定反復,探尋其原因,是由于該生周末回家睡覺,陳X的奶奶依然采用以前開燈陪伴的模式。通過及時有效溝通,及時將這一干擾因素予以消除,從而使治療順利進行。
(三) 正強化手段鼓勵學生良好行為
正強化手段,是智障兒童教育過程中應用最多的方法。比如,學生孫X下課后自發打掃地面紙屑并將其倒入垃圾桶,教師看到之后,馬上通過撫摸該生頭部的方式表示鼓勵,并給予口頭表彰,同時將孫X的良好行為告知旁邊的學生,讓同學們參與對該生的表揚;然后,在班級評比欄,為孫X提出一面小紅旗,并獎勵一包奶糖。
實踐經驗證明,對于學生良好行為,做出的正強化手段越及時,越有力,就越能夠收到更好地強化效果。當然,使用正強化手段時,必須對強化物發放做到科學控制,防止出現厭飽情況,確保強化物的效果得到最大化體現。
三、 小結
綜上所述,行為矯正技術,在智障兒童教育過程中,有著十分顯著的應用效果。通過對其科學合理的應用,能夠有效糾正患兒的不良行為,引導患者形成良好的習慣,促使智障兒童更好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韓曉兵.基于行為矯正原理智障兒童行為矯正的案例分析[J].綏化學院學報,2013,33(01):127-130.
[2]于淳,趙永.輕度智障兒童不良行為矯正個案研究[J].綏化學院學報,2015,35(04):73-76.
[3]喬軍芳.智障兒童多動行為矯正訓練[J].現代特殊教育,2015(11):32.
[4]苗建明.智障班級兒童不良行為的矯正芻議[J].內蒙古教育(職教版),2014(01):33-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