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學友
【摘 要】隨著我國人口的不斷增加,奶制品消費總額連年提升,奶牛養殖行業的發展將會直接影響到奶制品的供應,動物疾病防控、畜產品質量安全和公共衛生安全等問題,都會影響到乳制品的質量,當前,我國的奶牛養殖缺乏完善的管理體系,國內尚未形成一套系統完善的奶牛養殖生物安全體系建設規范,對此,筆者根據近幾年的工作經驗,全面分析了我國養殖場安全體系體系建設的現狀、問題和相關對策,希望能夠進一步規范我國奶牛養殖安全體系的建設。
【關鍵詞】奶牛養殖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現狀;問題;對策
奶牛養殖場的生物安全體系建設是根據環境和社會發展的需要而展開的,能夠防止引起人畜共患病和其他動物的疾病進入動物群體,涉及養殖場建設、原料生產、獸醫診療、科學管理和防御措施,是一項全面的、立體的生物防治工作,在現代化奶牛養殖安全體系的建設過程當中,科技投入和管理機制的創新,可以有效的解決奶牛生產過程當中的疾病防疫難題,提升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產品競爭力,但是,我國尚未形成一套系統完善的安全體系建設規范,奶牛養殖行業的無公害處理和規范管理仍然存在著很多問題。
一、我國奶牛養殖場生物安全體系建設的現狀
當前,我國的畜牧業發展仍然處于起步階段,很多奶牛養殖是由小規模組成,奶牛養殖企業沒有實現集約化和規模化生產管理,忽視了疾病防御、環境污染等多方面的安全隱患,使得國內的奶牛養殖安全體系建設面臨著很復雜的情況,從成本上來說,建立生物安全體系是防御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能夠有效的降低養殖成本,但是我國的安全體系建設仍然存在著很大的問題,缺乏統一的管理市場和行業標準,科技成果實踐不明顯,由于缺乏強制性的安全管理規定,導致政府部門監督管理能力不足,我國很多奶牛養殖場的之間不足,缺乏安全有效的管理理念,對動物疾病防御工作認識不到位,管理員的管理水平不高,監管措施執行力度不夠,導致奶牛養殖場的安全體系建設存在很多問題。
二、我國奶牛養殖生物安全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1.基礎設施建設不足
我國大部分奶牛的養殖廠都存在著選址不當的狀況,地區建設不符合牛棚設計的科學原理,技術設施設備不齊全,導致奶牛在養殖的過程當中出現呼吸道疾病、創傷,防疫措施實施困難。
2.安全管理不到位
很多奶牛養殖企業在人員配置、奶牛種源管理和飼料管理、防疫管理、牛奶質量管理等方面缺乏足夠的管理經驗,在無害化處理、動物福利等方面存在著安全問題不完善、管理不到位、執行力度不夠的狀況,使得奶牛生產質量下降,奶牛疫病不斷,原乳質量降低,嚴重污染周圍環境。
三、如何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體系
1.改進基礎設施建設
首先在場址選擇上,要選擇合理的地理位置實現奶牛的安全生產,適合的地理條件,對于預防奶牛的各類疾病有著積極的作用,所以奶牛場需要建在地勢高燥、背風向陽、地下水位較低的地方,地勢較為平坦,如果在丘陵山地等地區養殖奶牛,盡量選擇坡度不高于20度的向陽坡,土質以沙壤土為主,避免站在在粘土地質地區建廠,另外,還要綜合考慮當地的氣象因素,例如溫度、濕度和年降水量分立等,為動物疫病的傳播創造天然屏障,奶牛場需要遠離村莊居民、聚集區和文化科研場所,距離化工廠、畜產品加工廠農貿市場等單位要在1500米以上距,離動物隔離場所至少要到3000米以上,距離生活飲用水源地、公路等交通干線500米以上。
其次,要配備專業的配套設施,牛奶奶牛場應當配備現代化的擠奶設備,例如玻璃容器式擠奶機械和電子計量式擠奶設備,既可以降低成本又能夠減少奶牛乳房炎的發生,設置專業的獸醫師和疫苗冷藏設備,以便滿足日常診療工作的需要,為降低奶牛疫病傳染提供便利的條件。
最后,在牛舍的設計上要為奶牛提供安全衛生和舒適的環境,要便利喂養操作和疫苗防疫,降低勞動成本,設置不同的棚舍,需要滿足奶牛不同階段生長的需要。每個牛舍要設立單獨的活動場地,牛舍之間要保持一定的距離,布局整齊,以便展開防疫工作,牛床、飼槽、糞尿溝的尺寸都應當符合奶牛的生理和生產活動的需要,防止奶牛在生產過程當中出現應激反應,導致場地混亂。
2.嚴格規范防疫管理
在生物安全體系建設的過程當中,必須要做好疾病的防疫工作,奶牛場需要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動物防疫法》的配套相關要求,結合當地的實際流行病傳染趨勢和發展狀況,以疫苗注射為主,設計免疫程序對奶牛進行預防接種,并注意選擇疫苗,在采購疫苗的過程當中,應當嚴格的遵循保存條件,避免高溫光照等問題使疫苗失去活性,疫苗免疫程序設計需要適應當地的發展狀況,根據操作規范進行注射,避免因疫苗稀釋不到導致疫苗藥效降低,保證疫苗的活性。
同時,要重視廠址的衛生消毒,為了保證奶牛場生物安全體系的建設,必須要消滅病原微生物,這也是奶牛場控制傳染病的一個重要措施,根據《奶牛場衛生規范》的規定,奶牛場必須要做好衛生清潔工作,建立消毒制度,按規定填寫消毒記錄,對養殖場的往來人員加強消毒,工作人員在進行進入生產區時必須穿工作服,工作服,嚴禁穿出場外,保證工作服的整潔,定期消毒,由專業人員負責巡查配種的疫苗人員,每次出入牛棚后都要嚴格消毒,保持廠區的清潔衛生,定期清理排污溝下水道和污水池,至少每半個月進行一次噴灑式消毒。并且要搞好牛棚外環境的衛生,消滅雜草和水坑,防止蚊蠅滋生,控制嚙齒類動物,切斷動物疫病的傳播媒介,定期進行消毒噴灑在牛場外圍設置誘殺點,消滅蚊蠅,定點投放滅鼠藥及時收集死鼠,避免污染環境。
最后要進行疾病監測,動物疾病監測凈化是根除醫病的一個有效方法,很多國家都已經采用了這種方法,消滅了許多動物疫病,展開動物凈化也可以促進生物安全隔離區的建設,奶牛養殖企業需要制定疾病監測計劃,開展病原體防治工作,及時掌握病原體流行現狀和風險因素,調整疾病防控策略,對口蹄疫、布魯菌病、結核病等動物疾病進行定期的監測,留存監測記錄,保證保持三年以上,保證記錄能夠追溯到動物題本身,同時制定以便計劃發,每年召開普測,對檢測出疾病的奶牛及其產品進行處理。
3.優化奶牛養殖人員配置
人員配置是生物體系建設的主要保障,在養殖場需要實行責任制,配備專業的安全負責人,落實場地的安全管理制度保證安全措施有效運行,同時根據奶牛場的養殖規模,配備技術人員和執業獸醫師。定期對所有工作人員進行安全檢查和安全技能培訓,留存相關記錄,保證所有工作有章可循。
4.完善無害化處理措施
奶牛養殖廠的廢棄物管理是一個重要的工作,廢棄物、病死牛和其他產品的無害化處理能夠有效的殺死勿攜帶大量病原體,防止引起動物疾病的傳播是養殖場生態環境保護的一個重點工作,所以奶牛養殖企業需要根據場地的實際發展情況,配備無害化處理設施,制定操作規程,對處理后的產物進行無害化評測,并做好記錄歸檔,奶牛場的其它糞便物可由專人管理,將廠內的生活垃圾和殘留飼料等廢棄物放在統一的位置,統一進行處理,場內的糞便污水等通過沼氣池回填利用,對于沒有充足土地消納能力的養殖場,需要配備有機肥生產設備生產設備,對污水進行凈化,進行重復再利用。
總之,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體系,對于實現我國奶牛場的疾病防疫和畜產品質量管理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能夠更好的推進我國的奶牛產業走向國際化道路,全面提升奶牛行業的管理水平,實現奶牛產業的穩定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徐小輝,劉學,江莎,孫丹,覃明.規模化奶牛養殖場布魯氏菌病凈化示范案例[J].中國乳業,2017(08):58-60.
[2]劉光輝,崔沛,盛敏,程俊貞,張珂,劉禮杰,趙勝杰,房大學,張健.河南省奶牛生產生物安全管理現狀調查及分析[J].中國獸醫雜志,2017,53(06):113-115.
[3]張秀榮.提高奶牛單產飼養經濟效益的措施[J].中國畜禽種業,2011,7(12):94-95.
[4]馮滿濤.奶牛場消毒誤區及針對不同對象的消毒方法[J].養殖技術顧問,2010(12):1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