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珍歡
摘 要: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特別是現代信息技術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工作,學習和生活方式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在強大的現代技術的影響下,音樂教學也正朝著數字化的新時代邁進。為了提高我國音樂教育事業的發展,各高校應順應時代發展的潮流,在這個時代變革的大背景下尋找立足點。本文立足高校音樂教育的現狀,通過對音樂教學中推廣數字化模式的重要性的分析,對數字化教學模式在高校教學實踐中的應用提出了建議。
關鍵詞:數字化教學;音樂教育形式;創新
數字化是將許多復雜多變的信息轉化為可測量的數字、數據,然后利用這些數字建立適當的數字模型,將其轉化為一系列二進制代碼,并將其引入計算機。在信息時代的大背景下,信息的數字化也引起了科研工作者的重視。音樂教育中的運用數字化應用技術也隨著多媒體的發展及MIDI等技術的產生成為可能。二十世紀末,數字化音樂教學系統作為一種輔助的教學手段,開始應用于我國的音樂教育領域。高科技的飛速發展,為數字化音樂教學系統不斷完善和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技術基礎,在音樂教學中靈活地運用多媒體、互聯網、IDMD等技術能夠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教學質量和教學效率。因此,我國各高校的音樂教育工作者越來越重視教學工作中數字化音樂教學的實際應用。
1 音樂教育數字化的必然性
在對我國藝術高校音樂教學的考察中,發現很多教師仍舊使用鋼琴、黑板等較為傳統的教學工具。這種教學方式本質上來說不存在問題,但由于音樂教育的特殊性,這種較為傳統的教學模式則一定程度的制約了音樂教育的發展。樂是聲音和聽覺的藝術,所以音樂教育工作應該緊緊圍繞著“聽”來開展,而傳統的教學工具則很難實現這樣的教育理念, 使得音樂教育常常在“無聲”的環境下進行。例如和聲教學中,黑板上教師表述的和聲樂譜不夠形象和直觀,學生難以在板書中產生產生聽覺聯系,理解起來難度較大。在百人以上的大課堂中,靠后的學生會難以捕捉轉瞬即逝的鋼琴旋律,無法準確地辨別音律。雖然教師認真地授課,但正是由于傳統教學工具的局限性,導致學生聽課效果不佳,課堂效果、教學效率和質量都受到了影響。而將優秀的傳統教學方式和現代化信息技術結合起來,例如利用計算機音樂技術并搭配較為完善的音響設備,結合優秀的音樂制作、編輯、和多媒體教學軟件,構造全新的、視聽結合的教育模式。這種新型教育模式旨在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學生更直觀,更直觀地了解教師的教學內容,提高教學效率和學習效果。因此,如何推進音樂教育的數字化進程,將優秀的傳統音樂教學和現代化的信息技術相結合,應是我國各高等藝術院校研究的重要方向。
2 數字化音樂教育的發展現狀及存在的問題
受上世紀八十年的較為封閉的教育環境的影響,我國高校的音樂教育普遍存在教學狀態較為傳統,教育的思想理念較為陳舊的問題。而目前隨著電子技術,數字音樂技術的快速發展和不斷完善,音樂教育的數字化已經引起了一大批專家學者的重視和社會廣泛的關注和認知,因此我國各高等藝術院校也開始大力推進音樂教育的數字化進程。
從院校的角度來看,目前在我國大部分高校中音樂專業所占的比重較小,由于音樂教育的特殊性,教育成本較高,教育成果較慢。所以部分綜合性高校更愿意將有限的教育資金和經費投入到其他專業。
從音樂教師的角度來看,大部分的音樂教育工作者在常年的工作實踐中積累了工作經驗并養成了一定的工作習慣,使其對于傳統的教學工具、教育手段和教學模式存在很大程度的依賴性,且在思想上扔拘泥于傳統的教育理念。 因此,對于音樂教育數字化這種全新的、以鼠標鍵盤為主要工具的教育模式存疑或存在抵觸心理。
從學生的角度來看,一些學生在課堂上經歷了從傳統到先進的變化。 出于獵奇心理更加關注新奇的教育工具、模式,從而忽視了音樂知識的學習,在一定程度上,它阻礙了數字教育模式在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方面的積極作用。
3 音樂教育數字化模式的實際應用
3.1 數字化教育模式下的樂理傳授與視聽結合訓練
視聽結合培訓課程是音樂教育的重要基礎課程。MIDI電腦音樂制作技術為視聽耳朵培訓課程的開發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和實用性。利用Auralia等視聽練耳、音樂制作編輯軟件進行輔助教學,使學生看得見的同時也聽得到,能夠極大提高學生對該課程的學習樂趣。課件中的MIDI音樂突破了純音樂的范疇,不僅符合符合記憶規律的教育模式的重要實際應用。同時由于其具有較強的可控性,在保留音樂自身特點的同時能夠更好地突出教學主題,渲染氣氛,為學生提供更廣闊的空間,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培養其音樂品質。
3.2 結合網絡和數碼樂器,開展網絡教育
網絡的主要目的是集成資源,資源共享和數據交換。計算機網絡的快速發展為遠程教育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持。現代遠程教育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緩解了目前中國教育資源短缺的問題。現代遠程音樂教育具有教育資源利用最大化,學習行為自主,教學形式多樣化,不受時間和空間限制等優點,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動性,充分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互動性、平等性和廣泛性。
3.3 多渠道建立數字化的教學資源
1)網上下載。可以從因特網上把一些支持教師教學的多媒體課件及各種素材資源,包括音頻、視頻、圖片等網址加人專門的收藏夾,古典音樂網站(該網站有古典新聞,音樂家和他們的作品,管弦樂隊介紹,唱片評論等),以及中間音樂網絡(綜合音樂技術網站,專注于MIDI制作技術,數字音頻技術及相關產品)。
2)制作和運用教學軟件。音樂教師可以利用各種教學軟件制作工具,常用的MW3和Musicware Piano軟件制作實用性較強的多媒體教學課件,在教學資源庫中即時調用,也可直接運用現有的音樂教學軟件,如視唱練耳軟件Ear Master等。
3)合理運用各種專業音樂軟件。制作軟件例如Cakewalk Sonar。這是一款優秀的專業音樂制作和編輯軟件,界面簡潔,操作簡單。它可以讓學生了解樂器的聲音,旋律的走向,節奏的組合,節奏的速度,節拍的變化,力量的強度,以及其他音樂教育的難點和重點,用于課堂教學非常直觀而生動。它可以與功能強大的音頻編輯軟件Samplitude和功能強大的自動伴奏軟件Band in A Box相結合,使音樂制作更加完美。
4 數字化音樂教育形式創新的啟示
音樂的本質是藝術,而藝術則是較為抽象的概念,數字化的音樂教育形式以其自身的特點和優勢,它在日益現代化的教育模式中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這個現代化產物給音樂教育的影響并不僅僅局限于技術層面,對于先進教育理念的形成,教育手段和方式方法的更新具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通過豐富多樣的教學工具進行數字音樂教育,在傳統教室中將被動接受的知識傳遞到主動學習,將教師講授這種較為單一的授課模式變成雙向性的師生交流互動,有效提高教學質量,大大加快教學效率。
在推行音樂教育數字化的過程中,一定要廣泛地總結和歸納其在實踐中表現出來的優勢、不足、經驗技術和應用模式,呼吁廣大人民群眾和專家學者提高對數字化音樂教育形式的關注程度,各高校也要積極開展以數字化教育形式為核心的教育改革,切實提高我國音樂教育數字化的覆蓋率,加強音樂教育數字化的實際應用能力,促進其向著體制化、規范化和科學化的方向發展,為中國音樂教育的繁榮健康發展服務。
參考文獻
[1]李曉燕.淺談高校數字化音樂教學改革[J].音樂天地, 2005(7):10-11.
[2]李朦.數字化音樂環境中的高校視唱練耳教學[J].美與時代(下),2005, 25(2):79-80.
[3]周瓊新.數字化音樂環境中的高校視唱練耳教學[J].青海師專學報:教育科學, 2005, 25(z2):79-80.
[4]張少剛.淺談數字化音樂教學[A].中華教育理論與實踐科研論文成果選編 第十一卷[C].中國教育教學叢書編委會,2016:2.
[5]龍德云.高校數字化音樂教育的價值體現[J].音樂創作,2013(12):176-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