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婷婷
(遼寧大學,遼寧 沈陽 110000)
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各種養老問題逐漸凸顯,其中獨生子女家庭養老問題最為凸出。實行三十多年的計劃生育政策使我國的家庭結構逐漸核心化和小型化,大多數家庭如今面臨著巨大的養老壓力。根據2010年人口普查數據可知,目前我國的家庭結構以二人家庭和三人家庭為主體,平均每戶人數為3.1人。獨生子女家庭的增多伴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使其養老問題得到了重視,所以,研究獨生子女家庭養老問題非常必要。
根據王廣州的《獨生子女死亡總量及變化趨勢研究》和姜全保等的《獨生子女家庭嗓子概率的測算》可知,2010年我國獨生子女總量約1.45億人,2015年為1.76億人,預計2050年將達到3.06億人,獨生子女人數總量呈上升趨勢。數量規模越大,數字背后產生的養老現實問題將更突出。
最初受到政策影響的獨生子女已是而立之年,他們的父母年齡大概在50多歲以上,進入了老年階段,由于我國社會養老保險仍處于探索發展階段,對獨生子女家庭來說,他們的養老問題仍落在了子女身上,獨身子女成為他們父母唯一的依靠,在經濟、生活等方面仍存在許多問題。
(1)經濟負擔過大。對于獨生子女家庭來說,少部分家庭中父母的養老退休金能滿足其生活需求,但大部分的家庭仍需子女資金支持,有的甚至沒有退休金,完全依靠子女,這更是加大了子女的經濟壓力。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依靠政府的補助,但對于如今的社會,子女面臨著來自工作、生活以及家庭各方面的壓力,從而導致獨身子女對其父母養老的無力。
(2)生活照料不足。隨著父母年齡的老齡化,身體機能開始退化,可能出現一些疾病,此時需要有人在身邊照顧,對于有多個子女的家庭,可以輪流照顧,對自己的工作、生活的影響較小,但對于獨生子女來說,完全依靠個人來照顧父母,即使有能力聘請雇工照顧,大多數家庭也會產生一定的經濟負擔。于此,獨生子女無法盡心贍養父母。
(3)精神生活缺失。如今,大多數年輕人都偏向于到大城市工作以及婚后與父母分開居住,工作的繁忙導致子女無法經常看望父母,而且,老年生活相對比較貧乏,即使部分老人參與到老年活動中去,但空閑時刻,仍會產生孤獨感,若長期處于這種環境中,對其身心健康極其不利。
(1)建立獨生子女家庭專項補助基金。獨生子女家庭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政府應該在現有的養老政策上增設關于獨生子女家庭養老的優惠政策,并設立一定的專項補助基金保障其父母的養老需求,補助基金的設立標準根據家庭情況的需求進行規定,從而緩減其養老的經濟負擔。
(2)轉變養老觀念并完善養老體系。我國的養老模式呈現多樣化,有機構養老、居家養老、社區養老、醫養結合養老等模式,每種模式各有利弊,要采取合理有效的方式對獨生子女父母進行相關教育,轉變其傳統的家庭養老觀念,接受新型養老模式,根據家庭情況,選擇合適的養老模式。此外,我國也要積極推進獨生子女家庭養老體系的建設,拓寬養老資金的來源渠道,對現有養老機構進行規范管理,為老年人提供更優化的服務,保障獨生子女父母的晚年生活需求。
(3)獨生子女個人積極應對養老問題。首先,獨生子女給予父母物質上的幫助外,要關心父母的精神世界,多溝通交流,讓他們感受到來自子女的關愛,避免產生心理疾病。其次,獨生子女個人也要擁有一個良好的心態,不把贍養父母當成一種負擔,培養自己的獨立意識,為贍養父母做好準備,同時,對父母要進行良性引導,增加他們的社會參與度,如社區活動、老年活動等,保證老年生活的充實感。
積極響應國家計劃生育政策,獨生子女父母做出了巨大犧牲,他們相對于多子女家庭,養老資源要少些,解決他們的養老問題不僅對獨生子女家庭而言得到了一定的保障,對我國的養老體系也進行了一定的完善,我們應該共同關注這一群體的養老問題,在國家現實情況下積極應對,緩解獨生子女家庭的養老問題,實現我國老有所依、老有所養的最終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