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 艷
(江蘇省啟東中等專業學校,江蘇 啟東 226200)
中職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本身具有鮮明的特點,學生層次和綜合素質相對較弱,專業設置更趨向于實際應有,完全不同于傳統的高中教育,因此,其課堂教學也應該做出相應的改變,這樣才能有利于知識的傳授和教學目標的實現,達到中職教育應有的作用,實現中職教育的目標。
(1)教育類型特征。中職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中必不可少的一個部分,本身具有自己的特點。首先,中職教育作為連接初等教育與高等教育的橋梁,要做好自身的定位,中職教育不等于高等教育,中職教育要以培訓技能為主,但自然文化課程也是教學的重點。其次,中職教育作為一種教育形式,要做好學生的定位,對學生教育的內容及意識要做到合理的規劃。
(2)學生特征。中職教育不同于高等教育,其學生構成較為復雜,通常來講都是有初等教育畢業的或者肄業的學生升入,同時還有一些社會考生,這就使學校的教育復雜化,學生的復雜性讓課程與教學內容也有了差異性;此外,中職教育學生學習能力較差,自我管理意識不強,在學生管理和教學中需要格外注意。
(3)專業設置特征。中職教育招生對象是面向完成初等教育的學生,其人才培養目標是培養應有型人才,更加注重實踐能力的培養,因此,在專業設置和課程講授中應該更加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而且要為下一階段的高等教育奠定基礎。
(1)課程設置問題,理論大于實踐。隨著我國教育領域改革的逐漸深入,中職教育的課堂改革也在不斷完善,但在完善過程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針對中職機電專業的《機械基礎》課堂來講,由于中職教育也存在升學的問題,教師在課堂的知識教授中,存在理論知識大于實踐的問題。中職教育學生年齡相對較小,因此,為了實現與高等教育的對口升學,教師往往將知識直接灌輸給學生,忽略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導致學生沒有實踐的機會,這就完全背離了中職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2)學生學習能力不強。中職教育的學生構成大部分來自于初等教育的畢業生,這部分學生年齡較小,而且學習能力不強,自我管理意識差,在中職教育中,一些學生完全無法理解課堂知識,只是機械的記憶,同時,疏于實踐技能的培養,導致課堂知識傳授的失敗。
《機械基礎》這門課堂本身就是一門實踐性非常強的課堂,對于中職這個程度的學生來講,完全不需要高深的理論,只需要一定的實踐能力即可,但目前的中職教育由于各種因素的影響,背離了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
(3)教學模式落后。教學模式是我國教育改革工作中重點要解決的問題,從傳統教育到如今的素質教育,都是對于教學模式和人才培養目標的改革和創新。中職機電專業的《機械基礎》教育課堂仍然存在教學模式落后的問題,教師忽略了課堂中學生主體地位的問題,仍然一味地采取知識灌輸式的教學,將知識生硬地傳授給學生,忽略學生的理解接受能力;此外,傳統的教學弊端還在于對知識考核的不科學,職業教育就是以培養人才的實踐能力為目標,而往往在知識考核中,都是對理論知識的考核,至于實踐能力只是象征性的考核甚至完全沒有考核,因此,職業教育的課堂改革勢在必行。
(1)合理設置課程,重視實踐教學。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標就是培養具有一定知識和機能的復合型人才,任何階段的職業教育都要以此為教育目標。針對中職機電專業的《機械基礎》課程,要重視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適當較少理論課程的安排,針對《機械基礎》這樣的課程,教師如何繪聲繪色的講述都不如讓學生實際看一下機械,這種看到見摸得著的實際才能最重要,最能讓學生銘記,因此,要注重實踐課程的設置,同時多給學生提供實踐的機會和空間,讓學生能真正提高自己的實踐技能。
(2)培養學生的自律性,全面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眾所周知,中職教育由于學生的復雜性,導致學生整體素質不高,學習能力不強,這種問題是由于升入的學生來源復雜造成的,但是中職院校有責任和義務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自律性,在《機械基礎》課堂中,教師不僅要進行知識的傳授,同時要對學生進行管理,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達到國家對于人才的要求標準,也讓學生意識到學好專業技能更是社會立足之本,實現自我價值的根本途徑。
(3)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育水平。教學模式可以從兩點進行分析,首先從課堂教學分析,課堂教學是學生獲取知識的主要渠道,教師要創新教學模式,多了解先進的教育理念,摒棄傳統的“填鴨式”教學方法,要以學生為主體,形成互動課堂,讓學生充分參與到課堂當中。
針對《機械基礎》這門課堂,教師首先要做好備課,對于本節課要講授的知識做到完全了解,其次,要通過生活中的例子或者學生熟悉的事務將知識引入其中,吸引學生興趣,讓學生對于知識產生好奇,進而進行知識的傳授,此外,《機械基礎》作為一門實踐性較強的科目,在實踐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自己動手,對機械的知識和組裝做到了解,從而提高自己的實踐能力。此外,針對中職院校學生來源復雜的問題,教師可以采用“分層次教學”這種先進的教學模式,即對學生進行知識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的劃分,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在學習中找到自信,單獨考核,單獨教授,這樣對于學生自信心和價值觀的培養也是具有積極意義的。
創新教學模式的另外一個方面就是要創新考核評價體系,職業教育作為以培養實踐人才為主要目標的教育類型,對于學生考核不能完全局限于理論上的考核,應該增加實際技能的考核,甚至更加重視實踐技能考核。一切理論都是來源于實踐,實踐才是檢驗理論的標準,中職機電專業作為實踐性非常強的一個專業,《機械基礎》也是主要考察學生對于機械知識的了解程度和使用程度,因此,實踐考核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整個學生評價體系中,建議實踐考核比例要占到60%,而理論知識只要占到30%即可,余下的10%作為學生學習能力與學習態度的考核標準,這樣才能培養出具備一定理論知識的、具備高綜合素質的復合型人才,才是職業教育的根本目的。
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逐步深化,我國各階段教育中的問題也逐漸顯露出來,但我們并不避諱,這即是我們進行改革的目的,有問題就要改正,這也是我黨一直以來堅持的標準和原則。中職教育作為我國教育體系的一個部分,其改革勢在必行,針對其機電專業的《機械基礎》課程,首先要從課堂改革開始,不斷完善和改變,雖然目前仍然存在一些問題,但相信隨著我國教育改革的更加深入,其中問題一定會得到解決,實現教育改革的完整,達到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標準,實現職業教育的人才培養目的,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1]許芹.改變教學教法,推進中職《機械基礎》教學的思考[J].考試與評價,2016,(3):81.
[2]黃健.中職《機械基礎》實驗課程開發的思考[J].科技風,2016,(1):225.
[3]李懷秀.機電專業的《機械基礎》教學模式改革初探[J].亞太教育,2015,(22):153+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