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娟娟,葉雅雅
(泉州輕工職業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1)增強教師存在感。就當前教學情況來看,大多高職院校的學生學習興趣普遍較低,且在教學過程中無法調動自身積極性與主動性,導致無法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其根本原因在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無法有效突顯自己的主導地位,使自身價值無法得到完全發揮。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很多人都會通過各社交媒體進行自我展示與自我宣傳,而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就在于其本身缺乏存在感,所以才通過這種方式來增強自身的存在感。而高職院校的教師較其他高等教育教師地位較低,造使自身存在感降低,以至于在教學工作中無法有效發揮自身價值。因此,高職教師應該在教學過程中通過滿足學生實際需求來提升自身“被需值”,進而發揮出真正價值,并提高教師自身存在感。同時,使學生的學習水平得到有效提高,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2)增強學生主體感。在新時代的高職教育過程中,應遵循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應進一步加強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主體感,從而有效提升學生自身積極性與主動性。高職院校的教育目標以培養具備專業知識技能與較高職業綜合素養的復合型人才,其教學有效性最終體現在對學生的培養效果上,但在教學過程中也不能因此忽視教師的重要性,而過分強調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作用。如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未能夠充分發揮自身價值,對學生進行積極正確地教學指導,那么學生則會降低對教師的需求,且在教學過程中不配合教師的教學指導,或是消極對待,從而使教師無法和學生產生良好有效地互動,導致課堂教學氛圍較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為了保證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應在保證教師充分發揮自身作用的基礎上增強學生主體感,使二者能夠相互促進發展。在教學過程中,教師通過對學生進行積極正確地教學指導,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充分認識到教師的重要性,使教師的被需值得到有效提升。而通過加強學生主體感,使學生在教學過程中能夠調動自身積極性與主動性,進而積極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使教師與學生產生有效互動,營造出良好的課堂學習氛圍,進而實現課堂教學有效性。
(3)自我價值的實現。人的自我價值實現是一個不斷呈螺旋上升的過程,而通過不斷的自我價值實現使自身逐漸追求實現更高層次的自我需求。從職業教育領域的角度上進行分析,職業教育當中的教師與學生都處于相對實際復雜的社會關系中,且都會不知不覺地進行相應的自我表達,以期望自身價值被他人和社會認可。因此,高職院校教師在進行學生教育過程中,需要充分認識到自身工作對社會發展的重要性及對學生能力發展的價值,而對學生進行教學的過程就是教師自我價值得以實現的過程,同時也是教師被需要的有效體現。
(1)平等的教學模式。受傳統教學模式影響,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與學生很容易產生相互對立的現象,當教師在進行課堂知識的講解時,學生無法調動自身積極性,只能被動地進行知識學習,嚴重阻礙學生學習興趣的提升,甚至會產生厭學心理,進而導致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的需要值降低,對學生而言根本不被需要。因此,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采用平等的教學模式,以幫助教師與學生能夠形成良好有效地溝通與互動,進而形成輕松、愉快的教學氛圍,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發表自身觀點,希望得到教師的分析與指導,使教師的被需值得到有效提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采用情景教學法,以幫助學生加深對專業知識的記憶與理解,從而有效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通過采用平等的教學模式,使教師與學生在教學過程中共同進步,共同成長,同時使高職課堂教學效果得到有效提升,實現教學的有效性。
(2)贊揚型教學方法。受傳統觀念所影響,許多高職院校學生都存在一定程度的自卑感,認為自身不如其他高等院校的學生,是當前教育體系中的失敗者,進而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一定的懶惰性與畏難心理。因此,為了有效改善這這種現象,幫助高職院校的學生能夠獲得健康成長,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發揮自身價值,幫助學生進行有效轉變。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對學生進行適當表揚與贊賞,從而使學生的心理狀態由自卑逐漸向自信轉化,幫助學生走出自卑情緒。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及時的表揚,使學生得到積極地教學反饋,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使其積極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并能夠和教師進行積極互動,進而形成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提升課堂教學效率。在學生進行學習的過程中,逐漸能夠主動向老師尋求幫助與指導,使自身能力得到提高。同時,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自身價值與作用也得到充分發揮,從而使教師的被需值獲得較大提升。
綜上所述,從教師被需值角度對當前教學過程進行分析,得出教師被需值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師自身價值與作用的充分發揮具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提升高職課堂教學的有效措施,保證高職院校的人才培養工作得以有效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