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鑫超 吳振鵬 王鵬 楊朔
摘 要:采用國標GB/T 5538-2005中的過氧化值測定方法,對食用油與地溝油進行檢測。其中食用油的過氧化值≤7.5mmol/kg,均滿足國家油脂標準值。但地溝油的過氧化值范圍為98.32mmol/kg~132.54mmol/kg。兩種油脂的過氧化值差別較大,故可采用過氧化值指標鑒定食用油及其相應的餐余地溝油。
關鍵詞:過氧化值;食用油;餐余地溝油
中圖分類號:TS97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04-0007-02
Abstract: The peroxide value of edible oil and gutter oil was determined by GB/T 5538-2005. The peroxide value of edible oil was less than 7.5 mmol/kg, which met the national oil standard value. However, the peroxide value of gutter oil was 98.32 mmol/kg-132.54 mmol/kg. The difference of peroxide value between the two oils is great, so the peroxide value index can be used to identify edible oil and its corresponding after-meal gutter oil.
Keywords: peroxide value; edible oil; after-meal gutter oil
1 概述
地溝油問題是當今世界難解決的熱點問題之一。地溝油的餐桌化,已成為國內最嚴重的食品安全問題之一,嚴重危害到整個社會的國民健康[1]。為此,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辦公室于2010年3月18號發布了《關于嚴防“地溝油”流入餐飲服務環節的緊急通知》(食藥監辦食[2010]25號)。但由于地溝油均經過不同程度的精煉(脫渣、脫水、脫色、脫酸、脫臭等)[2],油脂性質得到了較好的改善。而且這些地溝油主要也是以一定比例摻入食用植物油的形式出售,常規檢測方法難以鑒別,導致地溝油監管難度大,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所以,為地溝油建立一種有效的檢測手段,是現今保證油類物質食品安全的關鍵之一。
常規油脂的理化指標主要包括酸價、過氧化值、水分、碘值、皂化值等。一般來說,正常食用油與地溝油在理化分析指標上應該存在差異。如酸價可作為分辨潲水油、煎炸老油與植物油的理化指標之一[3]。另外,很多報道[4],采用地溝油中的脂肪酸、膽固醇、重金屬、水分等指標,也可以對地溝油和食用油加以鑒別、區分。
過氧化值主要衡量的是油脂的不飽和程度,一般以每千克中活性氧的毫摩爾量(或毫克當量)表示。油脂在存放和處理過程中,受外界條件的影響,會產生氧化性酸敗,生成大量的過氧化物,最終分解為醛、酮類及其他過氧化物,導致油脂的性質發生變化[5],影響食用油的質構、營養,甚至會直接威脅消費者的健康。所以過氧化值是國家成品油脂衛生檢驗中的必檢項目,是判斷油脂酸敗程度的主要指標。
2 不同油樣中過氧化值的測量及比較
采用國家標準GB/T 5538-2005《動植物油脂 過氧化值測定》[6]中的分析方法,對市場上常見的幾種食用油及相應的餐余油樣品,進行了過氧化值測量。按照國家標準要求,本實驗中食用油的取樣量為5.0g,餐余地溝油的取樣量為0.5g。為了消除實驗過程中其他干擾的影響,本實驗按同一方法,進行了空白試驗操作,空白樣品的量為5.0g。過氧化值的單位采用mmol/kg。具體的油樣編號及過氧化值測定結果見表1、圖1。
國標中對油脂的過氧化值標準值,主要是根據油脂的種類和級別不同而進行分別定義的。但對于常見的食用油脂,其過氧化值的標準大致可以分為三類:一類油脂的過氧化值≤5.0mmol/kg,二類油脂的過氧化值≤6.0mmol/kg,三類油脂的過氧化值≤7.5mmol/kg。個別油脂,如麻油,其過氧化值≤12mmol/kg。在本文中,僅僅是對食用油和地溝油進行分別,所以,采用7.5mmol/kg作為油脂過氧化值的標準值。
圖1中1號數據為國家標準值7.5mmol/kg。2~11號油樣為商用食用油。圖中數據顯示:所購買的食用油的過氧化值基本上低于國家標準值,甚至很多油脂均小于5.0mmol/kg的一級油脂標準,說明市場上品牌油在過氧化值這一指標上,是符合國家標準的。麻油的過氧化值為10.88mmol/kg,也低于國家標準值12mmol/kg,所以也符合國家標準。
本實驗針對日常生活中常使用的大豆油、花生油、葵花籽油、玉米油、橄欖油等油樣,分別采集了大型食堂的泔水油、家庭廚房餐余油、小吃部煎炸油等樣品,并測定了這些油樣的過氧化值,具體數據見圖1中的12~17號過氧化值結果。可以看到所有食用油脂,通過炒制、煎炸操作后,過氧化值均大大增加,遠超國家的標準值,其中最大值為132.54mmol/kg,最小值為98.32mmol/kg。說明通過高溫炒制、煎炸等操作后,油脂中的過氧化物明顯增加,已經不再具有可食性。
3 結束語
植物油經過炒制、煎炸操作后,油脂中的過氧化物將明顯增加,導致油樣的過氧化值遠遠高于國家7.5mmol/kg的標準值。鑒于餐余地溝油與食用油過氧化值的巨大差異,可以將油樣的過氧化值作為鑒別餐余地溝油和食用油的特異性指標。
參考文獻:
[1]李臣,周洪星,石駿,等.地溝油的特點及其危害[J].農產品加工,2010,210(6):69-70.
[2]范寧偉,李忠巖,翦英紅,等.油類樣品中常見金屬元素的含量測定及評價[J].桂林理工大學學報,2017,37(2):336-341.
[3]潘劍宇,尹平河,余漢豪,等.潲水油、煎炸老油與合格使用植物油的鑒別研究[J].食品科學,2003,24(8):27-29.
[4]張強,陳秋生,劉燁潼,等.地溝油識別與鑒別方法研究現狀[J].糧食與油脂,2010(9):39-40.
[5]孫麗琴,孫立君,鄭剛.不同的存放條件對油脂酸價和過氧化值的影響[J].糧油倉儲科技通訊,2007,2:45-46.
[6]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GB/T5538-2005動植物油脂過氧化
值測定[Z].
[7]翦英紅,范寧偉,辛丙靖,等.餐余地溝油綜合利用前處理技術研究[J].科技創新與應用,2017(31):59+6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