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艷林

摘 要:危害食品安全犯罪頻發,使得食品安全問題日益成為民眾關注的焦點。本文通過對T法院受理的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的數據統計分析,總結案件特點,厘清案件處理中遇到的主要問題,進而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建議,以更有力地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切實保障廣大人民的公共利益。
關鍵詞: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特點;對策和建議
近年來,我國食品安全形勢不斷好轉,但蘇丹紅、地溝油、瘦肉精、問題膠囊、皮革奶等食品安全問題仍層出不窮。且遺憾的是食品安全問題不僅涉及小作坊,許多大品牌也未能幸免。2017年1月1日以來,臺灣康師傅“油品事件”、上海福喜食品大量采用過期肉事件、南京冠生園的過期月餅等事件的相繼出現,凸顯出我國目前的食品安全形勢仍不容樂觀。
常言道,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近年來,T法院充分發揮審判職能作用,依法審判了一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嚴懲了一批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用刑罰手段守護人們舌尖上的安全。2014年至2017年,T法院共審結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9件,對1家單位判處罰金,對20人判處刑罰。具體而言:2014年度審結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5件10人,其中審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2件2人,生產、銷售偽劣產品2件5人,生產、銷售不符合食品安全標準的食品1件3人;2015年度共審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1件2人;2016年度共審結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2件6人,并對1家單位判處罰金,其中審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1件3人,生產、銷售偽劣產品2件6人(其中1件3人同時涉及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及1家單位;2017年度審結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1件2人。
一、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特點
1.犯罪主體以小作坊從業者為主,多為共同犯罪
犯罪主體多為自然人、個體工商戶,但因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多涉及原材料、添加劑等購置,及食品生產、運輸、貯存、銷售等多個環節,故此類犯罪往往在多人相互配合下進行,共同犯罪的比例較高,且部分案件呈現規模化、鏈條化特點。
2.犯罪時間長,涉案范圍廣,社會危害性大
該類案件犯罪時間往往持續達1年以上,部分達數年之久,犯罪對象范圍可能是整個社會,社會危害性極大,容易引發社會恐慌,甚至引起群體性事件,危害社會穩定。
3.被告人法律意識淡薄,對社會危害性認識不足
T法院受理的危害食品安全犯罪9件20人中,僅10人能自愿認罪,其余10人雖對自己的行為危害性有一定的認識,但認為整個行業都是如此,目前也沒有造成特別嚴重的危害后果,心存僥幸,妄想法不責眾。
二、辦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案件面臨的主要問題
(1)相關行業標準不統一,造成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難以把握。該類案件多是基于全國或全省嚴厲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契機,屬于運動式執法,案件類型集中,數量多,但因相關的行業標準不統一,難以準確處理。判決內容雖然能震懾和規范相關食品從業者,但也對相關部門處理危害食品安全犯罪起到一定的引導作用,這又要求法院辦理此類案件時更需審慎,對罪與非罪、此罪與彼罪的問題有正確的判斷。
(2)定罪量刑不平衡,難以達到良好的法律效果和社會效果。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分子定罪量刑時,特別是在緩刑的適用上,各地區別較大。因危害食品安全犯罪有時涉案人員眾多,社會輿論反映強烈,導致一些地方要么對此類案件過多適用緩刑,要么走上另一個極端,即一律不適用緩刑。
(3)犯罪時間跨度大,取證不及時,造成證據收集不充分,或者部分證據形式不合法、不規范。
三、對策和建議
食品安全是老百姓最關心的問題,也是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重要問題。據此,T法院將繼續堅持對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從嚴打擊的同時,貫徹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采取多種有效措施,切實維護食品安全,切實保障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和生命安全。
(1)加強與相關部門的合作,推進法律適用的統一。危害食品安全類犯罪因涉及范圍廣,面臨問題較新,需要法院、公安機關、檢察機關、食品藥品監督管理部門等相關職能部門合作,形成打擊合力。T法院將繼續積極邀請相關部門召開聯席會議,就該類案件中的疑點、難點問題進行討論,統一執法尺度和證據證明標準,建立共同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長效機制。
(2)堅持寬嚴相濟的刑事政策,從嚴把握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緩刑的適用條件。2014年度至2017年度,T法院生效判決的21名被告人中,僅1名被告人宣告了緩刑。在以后的工作中,T法院將繼續一方面嚴厲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累犯、慣犯、主犯,以及對社會造成嚴重影響的犯罪分子,積極響應人民群眾嚴厲打擊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需求,形成良好輿論氛圍。同時用好、用足罰金刑,剝奪犯罪分子再犯的能力。當然,另一方面也要考慮案件事實,嚴把證據關、適用法律關和審判程序關,正確量刑、平衡量刑,消除社會輿論對刑事審判的過度影響。對于犯罪情節較輕、參與時間不長的從犯,依法適用非監禁刑。
(3)加強能動司法,以司法建議的方式建議檢察機關、公安機關查處危害食品安全犯罪,并就證據的收集和把握上給予必要的指引。同時,積極總結審判經驗,通過庭審直播、公布典型案例、召開新聞發布會等方式進行法制宣傳,提升全民食品安全意識。更要大力宣傳培養全民食品安全維權意識,對發現的食品安全問題積極投訴舉報,形成全民抵制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的良好環境。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