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長營
河南省商丘市虞城縣劉店鄉有一個叫王澤林的男子,他先后收養了82個孤兒,有40多個考上了大學,其中兩個分別考上了北京大學和清華大學,有10多個孩子光榮入伍。他還撫養了7位孤寡老人。
在虞城縣王澤林孤兒院餐廳兼學習室的墻上,掛著已考上大學的孩子的照片,其中鄭義飛考上了清華大學,張斌考上了北京大學。這些照片激勵著孤兒院的孩子們努力學習。
1995年,王澤林靠多年種地的經驗,摸索出了一套一年六收的農業生產模式。他先后開辦校具廠、香油廠,自己富裕起來后,就開始琢磨著怎樣回報社會。他在社會上捐資助學、資助老人,成了三鄉五里有口皆碑的農村好人。王澤林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榮譽稱號,并被選為河南省第九屆、十屆人大代表。
2000年6月,王澤林從商丘電視臺的一個新聞節目中看到,由于父母雙亡,11歲的李艷華、7歲的李兵權跟著多病纏身的爺爺過日子,急需社會的援助。王澤林立刻趕往商丘市睢陽區郭李莊村,把姐弟倆領到家中撫養,并把他們送到王七廟村小學上學。
一時間,很多孤兒通過不同渠道找上門來。在政府的資助下,王澤林又從家里拿出3萬多元,在虞城縣至亳州公路東側建起了虞城縣首家民辦孤兒院。為了照顧好孩子和老人,不論是嚴寒的冬天,還是酷熱的夏季,王澤林每天夜里都要起幾次床,挨個房間查看,從沒睡過一天囫圇覺。
對于王澤林來說,每年僅供孩子上學的開支至少要5萬元。從2006年開始,有12個孤兒吃上了“小五保”,民政部門每年補貼兩萬多元。王澤林像對待親生孩子一樣,照顧著這些孤兒。2004年,由他資助的貧困學生郭義飛,以690分的優異成績考入清華大學。
多年來,王澤林先后靠創辦校具廠、香油廠、書畫院等,掙得一些收入來彌補公益支出。盡管這樣,為了節省開支,王澤林經常吸劣質煙,出門辦事一般不坐車,還自帶干饃充饑。外出辦事,他常騎那輛20元錢買的破三輪車。但他十幾年來,向教育事業捐資捐物卻達10多萬元。
逢年過節,虞城縣民政局、劉店鄉政府等單位都會帶著物品慰問孤兒院的孩子們。現在當地民政部門已經正式管理這個孤兒院,孤兒院改名為“劉店鄉澤林福利院”,虞城縣民政部門負責人為法人代表,王澤林負責實際管理。
王澤林的感人事跡被多家媒體宣傳報道,他被國務院授予“全國勞模”,多次被河南省委授予“優秀共產黨員”,被河南省人大授予“省優秀人大代表”,被中華愛國工程聯合會授予“公益之星”等榮譽稱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