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梅 周超文
“以前,我和老伴在家就靠在外打工的兒女們寄點生活費過日子,日子過得緊巴巴的。如今,我房前屋后這5畝多甜橙每年都能賣上2萬多元!這甜橙簡直就是我們眼中的‘金蛋蛋!”2017年12月2日,四川省瀘州市江陽區況場街道雙湖村,村民茍清惠看著自家屋后豐收的甜橙,臉上早已綻滿笑容。
雙湖村是況場街道較為偏遠的一個村,因交通不便,多年來村里的青壯年紛紛外出務工,留下來的都是老人、婦女和兒童,還有村民房前屋后500余畝撂荒山坡地。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6年前,返鄉創業被村民推選為村主任,后又當選村支書的青年農民許開平,面對村民房前屋后撂荒的山坡,他請來的江陽區農業專家論證適合發展甜橙后,引種了美國紐荷兒甜橙,并采取“以獎代補”的方式對果苗給予補貼,讓村民房前屋后那一片片荒山披上了綠裝。
為掌握甜橙管理技術,村黨支部在甜橙管理節點到來前,專門請來瀘州市和江陽區農林局專家在果園里舉辦技術培訓班,手把手給予指導。通過培訓,現在每戶至少有一人以上掌握了甜橙管理技術,其中有5個村民還獲得了助理農技師職稱。同時,村黨支部牽頭成立了甜橙種植專業合作社,實行病蟲害統一聯防、統一肥水管理、統一采摘甜橙,并及時做好市場信息引導和銷售服務。村黨支部成員和甜橙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除了管好自家果樹外,經常穿梭于村民的果園,查看病蟲害的發生情況,及時指導果農進行生態種植。
“種植甜橙讓村民房前屋后的荒坡披上了綠裝,更要讓它變成‘聚寶盆。”許開平說,為解除村民“賣果難”之憂,自2015年開始掛果后,村黨支部就依托“互聯網+”,借助淘寶等電商平臺進行促銷。尤其是甜橙種植專業合作社將甜橙生態種植管理以圖片、視頻等形式進行宣傳后,很快就贏得了瀘州市民的青睞。這兩年,村民房前屋后的500多畝甜橙,在未成熟時,就被很多消費者定下了“娃娃親”,村民只管種植,銷售上不用操心。
2017年,由于管護到位,雙湖村甜橙畝產量都在2000斤左右。按目前訂單價3元/斤計,全村500余畝甜橙至少可實現收入300萬元,讓以前房前屋后只長雜草的荒坡硬是變成了人見人愛的“聚寶盆”。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