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日常檢查工作中發現資本項下資金借道經常項下進行跨境的案例,在分析外匯檢查工作面臨的挑戰和困難的基礎上,提出如何實現有效監管。
【關鍵詞】服務貿易項下退匯 分拆付匯 展業三原則
近年來,外匯管理的理念和方式有較大轉變,隨著外匯管理局簡政放權,銀行外匯業務大幅改革,涉外主體享受到了更多的便利。但是,在筆者工作中發現,各項措施在便利企業操作和銀行審核手續的同時,也給異常外匯資金流動提供了便利。異常外匯資金流動行為日趨復雜多變,個別涉外主體行為規避外匯監管呈現新特點,外匯管理工作面臨新的挑戰和困難。對于外匯檢查部門,這些異常行為面臨取證難、定性難、處罰難的境地,導致外匯管理政策被規避,外匯監管效果大打折扣。
一、案例
案例一:服務貿易收匯且開具發票后,全額退匯
2015年10月21日,B公司在Y1銀行辦理1筆服務貿易項下向其境外關聯公司BS公司的退匯業務,金額為12.34萬美元。該筆資金為BS公司在2014年2月至4月期間分6次匯給B公司的款項。B公司稱該筆資金全部為多收款項,申請全額退回BS公司。這些資金退回的時間與匯入的時間間隔超過一年半,時間間隔過長,存在較多疑點:一是B公司在收匯時曾向Y1銀行提交過其開給BS公司、明細為“管理咨詢費”、金額共計14.82萬美元的發票,如果資金全部為多收款項,B公司不應該開具發票。二是B公司申請收匯的6筆款項全額退回,可以說明收匯當時并沒有真實的服務貿易業務發生。三是退匯與收匯時間間隔超過一年半,在此期間此筆資金完全起到境外借款作用,難以確定此筆款項實際用途和性質。B公司在2015年12月16日和12月28日再次辦理類似退匯業務,金額分別為10.9萬美元和24.1萬美元,退匯與收匯時間間隔最長的超過四年,最短也已超過兩個月。
案例二:通過境內多家關聯公司向境外同一收款人付匯
EG、ES和EW是境內的三家關聯公司,均與境外EF、ER兩家公司有資金往來。2015年12月24日,Y2銀行為EG、ES和EW分別向境外同一公司EF公司辦理匯款業務,三筆匯款金額均為31,148英鎊,折合46,822美元,交易附言均為“特許使用服務費”;同日,Y2銀行為該三家公司分別辦理向ER公司的匯款業務,金額均為362,346港幣,折合46,752美元,交易附言均為“管理咨詢(業務規劃及支持服務費)”。2015年2月至12月期間,Y2銀行為該三家公司辦理類似業務30筆,金額折合1,414,752美元,每筆匯款金額均接近等值5萬美元。
二、存在的問題
(一)存在資本項下資金借道服務貿易款項下跨境的可能
案例一中,如果是正常的服務貿易業務,BS公司向B公司支付服務貿易費用、B公司開具發票后,業務已經完成。但是此案例中,B公司在收款一年半之后,要求把款項全額退回,不符合正常邏輯,也從另一方面說明B與BS之間的服務貿易業務很可能是以服務貿易之名,行境外借款之實。B公司在借款使用完畢之后,又以服務貿易退匯的名義歸還。案例二則存在客戶將資本項下資金分拆為多筆金額小于5萬的資金、以服務貿易名義向外支付的較大可能。
由此可見,在實際業務中存在資本項下資金借助構造的服務貿易業務進行跨境的可能。
(二)關聯公司之間開具的發票對交易真實性的證明效力有限,交易真實性無法核實
本文兩個案例所涉及的收匯方與付匯方互為關聯公司,辦理收款業務時,收款的企業都開具了明細為服務貿易項下的發票。但對于關聯公司,服務貿易的合同和發票都是非常容易取得的,交易真實性無法核實。
(三)逃避稅務管理,造成資金流出壓力
目前外匯政策規定,單筆等值5萬美元以上的服務貿易外匯收支,金融機構應按規定審核并留存《服務貿易等項目對外支付稅務備案表》。檢查發現,案例二這種通過多家關聯公司匯給境外同一公司,這些行為無疑都存在逃避稅務管理的嫌疑,且造成了外匯資金流出的壓力。
三、檢查處罰過程中的困難
(一)銀行對服務貿易項下資金收付審核不嚴
通常情況,銀行在為企業辦理收付匯業務時,如果遇到申報在資本項下的款項時,會比較謹慎的審核相關材料,但對于申報在服務貿易項下的款項、特別是單筆金額在50,000美元以下的款項時,則會放松審核要求。如案例一中,若銀行在B公司第一次辦理退匯業務時就發現其提供的發票與實際情況不符的問題,及時要求該公司進行合理解釋,那么可能就不會出現該公司后續兩筆不符合邏輯的退匯業務。
(二)銀行在此類業務操作中有縱容和指導客戶的嫌疑
案例二中客戶存在比較明顯的分拆行為,若沒有銀行在其中指導和配合,客戶很難完成筆數如此頻繁的匯出業務。銀行在業務操作中,不僅沒有按照外匯管理的思路對客戶可能違規的行為進行提醒和警示,還存在縱容和指導客戶,甚至鉆政策法規空子逃避外匯監管的嫌疑,影響非常惡劣。
(三)處罰定性有困難
本文的案例,根據現有外匯法規處罰定性皆存在一定困難。目前外匯法規規定,服務貿易項下退匯要求“按照原匯入或匯出資金交易性質規定的交易單證和整個退匯過程的相關說明或證明材料,退匯金額不得超過原匯入或匯出金額,且原路匯回”。但是此項法規,對于案例一的情況,無法控制,造成了資本項下資金借道服務貿易款項下跨境。
目前涉及服務貿易分拆的法規僅規定“境內機構和境內個人不得以虛構交易騙取資金收入,不得以分拆方式逃避外匯監管”。但對于“故意分拆”,僅給出了的含義解釋“是指境內機構和境內個人為逃避外匯限額管理,同日、隔日或連續多日等頻繁與境外同一收(付)款方辦理服務貿易外匯收支行為”,對于分拆的具體金額、筆數和收付款頻率等均未做出明確界定。也沒有法規明確對于案例二 “多個境內關聯公司同日向境外同一收款人匯出多筆5萬等值美元以下匯款”界定是否屬于分拆行為的法規,因此定性存在一定困難。
四、建議
(一)要求銀行對客戶“盡職調查”更為深入而非限于形式
本文案例涉及的銀行合規經營意識不強,交易真實性實質審核不夠,業務操作不規范,展業原則落實不到位。建議外匯局明確要求銀行辦理業務前,應對客戶從多維度、多角度進行“盡職調查”,尤其對于關聯公司之間的交易背景進行深入的調查。在辦理業務時,銀行應要求客戶提供充分證明交易真實性的材料而非限于形式的合同和發票。這樣,一方面提高企業資金違規跨境的成本,另一方面保證銀行辦理業務的真實性,切實落實“展業三原則”。
(二)建議外匯局完善相關外匯法規細則,加強對服務貿易退匯業務監管,為處罰定性提供依據
建議外匯局完善服務貿易項下退匯業務的相關法規,督促銀行加強對服務貿易項下退匯業務的審核,避免外匯資金違規跨境,同時建議外匯局出臺服務貿易分拆法規細則,以列舉方式明確服務貿易分拆行為的特征,避免銀行指導和縱容客戶辦理分拆業務,并為處罰定性提供依據。
作者簡介:孟姝希(1983-),女,漢族,遼寧沈陽人,碩士,經濟師,現供職于中國人民銀行營業管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