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卉
近年來,金融科技概念在全球范圍內迅速興起,以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創新技術為主的科技應用被廣泛地運用于金融領域的各個方面,也給金融行業的監管帶來了較大的難度,如何在促進金融科技正向發展的同時,實現充分發揮金融科技價值與金融科技監管之間的平衡,是金融行業面臨的難題。本文通過分析金融科技的特點、風險特征及面臨的監管挑戰,提出了關于金融科技的發展與監管方面的幾點思考。
一、金融科技的概念與特點
金融科技作為新興行業,目前在世界各國均處于初期階段,且發展情況差異顯著,對于金融科技的概念還沒有統一規范的定義,各方討論的“金融科技”的涵蓋范圍也并不完全相同。根據國際金融穩定理事會的定義,所謂金融科技,是指技術帶來的金融創新,即金融供應商運用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生物科技以及人工智能等各種技術創造新的業務模式、應用流程以及產品和服務,從而對金融市場、金融機構或金融服務的提供方式產生重大影響。
“金融科技”與“互聯網金融”既有相似之處,又有根本區別。從相似性看,“金融科技”與“互聯網金融”均體現了金融與科技的融合發展,都是通過運用科技手段為金融行業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務方式。從差異性看,互聯網金融是將傳統的金融模式轉移到線上交易的商業模式,而金融科技落腳點在科技成為金融服務的重要基礎設施,對金融的改變已經從渠道升級到更深層的技術層面,主要利用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等互聯網創新技術實現金融業務精細化運作,推動智慧金融創新發展,實現風險管理與控制,給用戶帶來全新體驗。
金融科技作為一種運用科技手段推動金融提質增效,促進金融業態往更高階進步變革的創新活動,具有三個鮮明特點:一是金融科技通過技術手段而非商業模式變化來實現金融創新。通過技術的創新實現金融業務的創新,打造新的生產方式,技術創新和更迭速度顯著加快。二是金融科技是從規模導向轉化為功能與結構導向,追求功能的優化和結構的完善,而不是簡單的技術復制,有助于實現高效、低成本的服務方式,優化客戶體驗。三是金融科技具有全天候、跨地域的屬性,通過技術創新使金融服務能夠覆蓋傳統金融機構不能覆蓋到的金融需求,擴展服務范圍與服務能力,擴大金融服務覆蓋面,打破了現有金融的邊界,打通金融服務“最后一公里”。
二、金融科技強風險特征與監管挑戰
(一)金融科技發展中呈現出一定的風險外溢性
金融科技能夠不斷提高金融服務的普惠性和便捷性,推動傳統金融業快速轉型。然而,金融科技并不會因為技術進步和創新而使得金融風險消失,相反,由于其具有跨市場、跨行業的特性,不同行業不同業務之間相互影響、滲透,在提高金融服務覆蓋面的同時,也打破了風險傳導的時空限制,使得信用風險、流動性風險等金融風險傳播速度更快。除此之外,部分金融科技創新產品過度包裝,忽略了其優勢下潛藏的風險,不能正確認識并及時采取行之有效的風險防控措施,這都會使金融科技風險呈現出一定的外溢性。
(二)金融大數據帶來新的風險隱患
大數據是推動數據分析和投資的重要驅動力,在金融科技的助推下,大數據與金融行業深度融合,有利于提高金融行業數據的準確性和及時性,進一步提高了金融機構在產品形態和營利模式上的創新能力。然而,傳統的金融風險管理體系缺乏對大數據運用的管理措施和具體要求,金融大數據潛在風險不斷加劇。一是隨著各個領域對大數據重要性認識的提升,金融機構通過多種渠道大量匯集數據信息,也使得信息泄露風險高度集中,數據安全問題日益顯著,一旦系統遭受病毒侵襲、黑客攻擊等問題將會對客戶的個人隱私、客戶權益甚至金融安全造成威脅。二是在利益驅使下,越來越多的機構或個人采取各種手段獲取他人信息,加上部分機構個人信息保護意識薄弱,隨意將自身掌握的客戶信息當做交易籌碼和資本,導致近年來個人信息泄露事件時有發生。三是大數據主要通過積累海量數據對客戶的行為習慣、思維方式進行分析,進而對其可能發生的行為的一個判斷,常常被應用于精準營銷、風控管理、金融決策,如果數據中混雜了虛假的信息,可能會導致錯誤的決策判斷,進而引發金融市場風險。
(三)金融網絡風險不斷加劇
隨著金融科技的快速發展,由于技術的復雜化、模式的多元化、主體的分散化,用戶了解金融機構本身及其運作模式、信用狀況等信息可能反而增加了難度。金融行業網絡通訊更加開放、生產操作自動化程度越來越高,導致金融網絡安全風險不斷加劇。同時,各金融機構的規模和發展階段不同,風險防范水平也存在較大差異,部分金融機構安全意識淡薄,風險防控機制不完善,金融網絡使各金融機構、業務部門之間相互滲入和交叉,風險相關性日益增強。在以第三方支付、網絡借貸等為主要模式的金融科技格外活躍,而金融科技的帶來的創新以及市場的復雜性難以預料,需要防范這些機構利用金融科技來加大金融風險的可能性和突發性。
(四)技術與風險相伴而生
金融科技推動金融業務創新,使信息技術逐步從基礎業務向引領方向發展,新技術應用提高了業務與技術的耦合度,同時也增強了金融風險的傳染性和隱蔽性。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創新技術在金融行業的應用和發展不但影響了傳統金融機構的盈利能力,還增加了機構之間的關聯性和金融體系的復雜性以及信息科技的操作風險,金融網絡安全風險不斷加劇,新的逆向選擇風險不容忽視。由于金融科技還沒有經過一個完整周期的檢驗,其風險管控相關的探究較為有限,很可能造成對金融科技潛在風險的低估和誤判,這就要求金融機構和監管當局密切關注金融科技的發展變化、潛在風險和可能產生的影響,建立健全金融科技風險防控相關制度,切實加強對金融科技風險防控的監管力度。
三、金融科技發展與監管的思考
(一)建立健全金融科技安全體系
金融科技的發展與安全息息相關,對于金融行業而言,注重風險管控,保障技術安全是整個金融科技創新發展的底線。為了降低金融科技風險,監管部門需要充分認識金融科技模式的復雜性,在進一步加快科技金融創新發展的同時,調節好分業及混業兩大監督管理形式,構建監管部門、金融機構和第三方企業共同參與的風險分擔機制,強化專業資源配置,厘清監管職責范圍,增強各個部門的協作,努力破除金融機構和科技企業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逐步建立切實有效的監督管理機制。
(二)鼓勵金融科技創新,培育良好生態體系
按照“技術中立”原則,應根據金融科技業務本質,采取鼓勵金融科技創新監管措施,如“監管沙盒”、“創新中心”和“創新加速器”。“監管沙盒”即金融科技企業在“監管沙盒”這個安全空間內對其創新的金融產品、服務、商業模式和營銷方式進行真實或虛擬測試,而不用立即受到監管規則的約束。“創新中心”即通過加強與金融科技企業的溝通交流和政策輔導,引導金融機構了解金融監管框架,充分認識科技創新中需要注意的監管政策和法律準則。“創新加速器”即政府部門通過提供資金扶持或政策扶持等方式與金融機構建立合作機制,加快金融科技創新發展,培育良好的金融生態體系。
(三)運用監管科技提升金融監管能力
近年來,隨著金融創新層出不窮,科技發展針對跨行業監管挑戰提出了新的要求,監管科技(Regtech)應運而生。監管科技作為金融科技的重要分支,通過運用新技術,促進達成監管要求。監管科技公司通過利用大數據、人工智能、云計算等新興數字技術作為監管手段,利用其敏捷、速度、集成和分析的特點,提升跨行業、跨市場交叉性金融風險的監測,及時發現和解決違規操作、高風險交易等潛在問題,在監管部門與金融機構之間建立可信賴、可持續、可執行的監管協議與合規性評估機制。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