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美德
摘 要: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技術水平通過幾十年的努力已經得到很大的提升,取得不錯的成果。信息技術的進步有助于提升我國國民的生活水平,促進整體經濟的進步,因此信息技術在國家長遠發展中占據至關重要的地位。為了能更好地促進電子信息產業技術的發展,文章首先研究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現狀,并分析影響該產業創新的因素,在此基礎上提出相關措施,推動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技術不斷創新。
關鍵詞: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影響因素;措施
中圖分類號:F407.67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2095-2945(2018)04-0036-03
Abstract: The technical level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in China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through several ten years of efforts, and good results have been achieved. The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helps to improve the standard of living of our people and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the whole economy, so information technology plays a vital role in the long-term development of the country. In order to better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this paper first studi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and analyzes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innovation of the industry, and then puts forward relevant measures, promoting the innovation of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technology in our country.
Keywords: electronic information industry;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bility; influencing factors; measures
1 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現狀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自誕生以來經歷幾次重大的轉折已經得到很好的調整,但是作為一個新興的產業目前還是處于第三產業當中,尚未成為一個獨立的產業。電子信息產業的影響力度越來越大,已經逐漸滲透到國民經濟當中,電子信息產業逐漸受到人民的關注。我國電子信息產業變化是多方面的,以下從電子信息的產業結構、開發水平、產品出口額等角度研究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現狀。
1.1 電子信息產業的產品結構變化
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產品結構當中,初期投資類產品所占比重最大,消費類與基礎類的產品逐年遞增,目前,后兩類產品已經逐漸深入到我國國民的生活當中,并發揮出巨大的作用。電子信息產業當中移動通信產品、集成電路、網絡產品等等成為當前最火爆的產品[1]。從產品結構來看,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已經逐步在提升消費類產品所占據的比重,產品的轉化能力在提升。
1.2 生產技術大幅度提升
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產業生產技術大幅度提升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方面,我國集成電路生產技術已經逐步進入國際發展水平,在程控交換機、傳輸設備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更是能夠與國際先進技術相媲美;另一方面,我國的計算機并行處理技術、路由器開發、移動通信設備等方面取得長足的進步,能夠不斷的創新以滿足市場的需求。
1.3 產品出口額不斷增長
我國國內電子信息產業逐步走向國外,得到眾多國家的認可。近幾年我國的電子信息產業產品出口額占據對外貿易比重都遠遠高于20%,電子信息產業表現出貿易順差的現象[2]。
1.4 電子信息產業與大企業關系密切
這一點主要是源于我國電子信息行業本身在起步之初,是由大型企業建立自我的獨立開發機構所帶動的。我國眾多的電子信息技術研究成果都是源自于大企業或者三資企業的科研成果。因此,這些企業壟斷一大部分電子信息技術,電子信息產業技術的發展與大企業緊密相連。
2 電子信息技術創新能力的影響因素
2.1 內部因素
(1)基本因素——研發投入
科研技術的研發投入是科研項目進行的基本條件,有了資金的支持才能夠持續不斷的進行創新。電子信息產業比較復雜,研發過程時間長,并且屬于高端信息技術,因此其研發投入耗費更多。研發投入作為信息技術發展的初始階段是必不可少的,同時研發投入伴隨著技術生產的每一個過程,投入量的多少直接影響技術創新能力的強度。
(2)企業管理者的能力
上面談到信息技術創新與企業密不可分,企業是技術創新的推動者,企業的領導者則對技術創新具有決定權。企業家能夠將自我的眼界、胸懷、理論知識轉化為實際的科技成果,就需要企業具備較高的能力[3]。一方面,企業家需具備創新的理念,能夠從市場當中抓住機遇,根據市場的需求開展技術創新活動。另一方面,企業家還需具備風險意識,明確技術創新是否符合新時代的社會需求。正確對待電子信息技術的創新,正視風險與機遇并存。當然,管理能力也是企業領導者必不可少的條件。領導者善于管理,能夠及時審時度勢,對企業進行調整,把握機遇,調整企業的發展方面,處理好創新與企業發展之間的關系,推動創新計劃的完成。endprint
(3)創新的戰略規劃
電子信息產業技術作為一項高投入的行業,其創新必須進行戰略規劃,制定明確的創新目標。戰略對信息技術創新是否成功,是否能夠轉化為生產力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正確的戰略規劃,能夠推動電子信息技術創新的進程,反之則會產生消極影響。企業如何制定創新的戰略規劃需要從企業內外環境入手。
2.2 外部因素
(1)政治經濟影響因素
政治經濟影響因素是指政府出臺的能夠對電子信息產業技術發展所產生影響的法律法規。縱觀我國近幾年電子信息技術所取得的長足進步,不外乎建立在我國政府政策的支持上。我國政府積極支持電子信息產業的發展,由此可見,國家的政策影響力是十分巨大的,決定著一個行業的現代化進程。我國電子信息技術產業受到國家政策的積極影響企業發展水平正在逐步提升。當然,國家技術創新政策也有很大的影響力。
(2)知識產權法
知識產權保護創新成果的獨立性,避免由于技術創新的擴散而對創新企業產生不利影響。當然,我國對知識產權的保護還能夠減少企業對創新成果的管理成本、人力成本。知識產權保護法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的發展有著重要意義,但是,隨著創新力度不斷提升,法律的缺陷逐漸表現出來,市場當中,很多知識產權被侵害,對正規商家造成經濟損失和信譽損失。為了推動我國電子信息產業不斷創新,有必要提升我國法律法規對創新成果的保護力度,不斷完善法律法規。
3 增強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的措施
3.1 提升創新的基礎投入和科技投入力度
(1)提升基礎投入力度
基礎投入是指投入的資金,資金是支撐電子信息技術創新的必要條件。目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技術的創新經費僅占有其銷售收入的百分之二,遠不及發達國家的投入水平。我國近幾年電子信息產業的科研經費不斷增加,但是其比例并沒有大幅度的變化,所以,總的來說,我國在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方面的投入偏低,需要不斷的增加投入。一方面,企業應當重視創新對企業長遠發展的影響力,提高創新意識,按照自身的創新戰略計劃投入資金;另一方面,我國政府發揮國家的引領作用,積極投入資金支持電子信息技術的創新。國家資金的投入不僅是啟動資金數量的增長,更多的表現出對該行業的信心,聯手各大企業,齊頭并進為電子信息產業提供各項支持,促進該行業快速成長。
(2)提升科技投入力度
電子信息產業是高新技術產業,對技術性人才要求較高。想要推動該行業技術創新,必須投入大量的技術型人才。企業在引進人才的同時,也需要不斷的提高企業內部人員的專業素質,培養一批具備管理、創新的綜合性人才。
3.2 提升專利的保護力度
(1)不斷完善專利保護法
專利始于企業的獨有財產,僅企業自身擁有使用權,但是由于產品在銷售、使用過程中帶有擴散性,專利就難以保持其獨立性,必然被其他企業所運用。這種問題在電子信息行業中屢見不鮮。因此,我國需要不斷完善專利保護法,對盜竊他人專利的違法行為給予一定的懲罰,規范市場行為,確保電子信息產業的健康發展。專利保護法的強制執行能夠給予企業更多的創新力量。
(2)制定專利戰略
制定專利戰略計劃對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的推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可以推動我國電子信息產業持續不斷的進步。一方面,我國可以從國外購買優秀的專利技術,研究并運用到我國生產當中,對其進行再研發,轉化成我國的專利;另一方面,我國需要不斷的關注國際專利的發展進程,不可固守自封,要不斷的開拓進取,加強自主創新與研發的力度,既在技術上領先于國際,又要強化技術的保護力度。
3.3 提升科技成果的轉化率
專利只有通過生產活動,形成產品進入到大眾的生活當中才能夠形成經濟效益。縱觀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的眾多研究,發現存在如下問題:科研成果數量眾多,但是過于分散,企業之間缺乏合作,單一的科研成果不能轉化實際的經濟收入,造成眾多科研投入的浪費。因此,我國必須提升科研成果的轉化率,本文建議,電子信息企業之間、企業與高校之間、企業與科研機構之間應當相互合作,共享科研成果,將科研成果凝聚在一起轉化成生產力。
3.4 提升引進技術的吸收能力
我國目前只有少數的電子信息技術領先于國際,很多技術還是受制于發達國家。我國在電子信息技術科研技術層面還存在很多的缺陷,很多企業從國外引進先進的技術,但是引進技術僅停留于使用層面,沒有對技術進行解剖、再升級,可見我國對引進技術的吸收能力比較薄弱。俗話說“借力使力不費力”,我國應當借助國外先進的電子信息技術,增加吸收國外先進技術的意識。如何吸收國際電子信息技術,首先,對我國自身的發展狀況進行定位,明確發展的階段,致命后期發展目標,確定引進技術目標。其次,積極吸收,并創新引進技術,這樣可以縮減我國電子信息產業創新的成本投入,縮小我國與發達國家之間的差距。
3.5 提高科研管理隊伍的整體素質
電子信息技術行業作為高新技術行業,其發展水平受制于從業人員的技術能力。行業的發展與技術人員緊密相連。提高該行業從業人員的素質是十分必要的。人才是吸引過來的,企業需要為人才創造良好的工作環境和晉升渠道;其次,企業應當幫助員工規劃發展計劃,使員工能夠看到成長的道路,更好的發揮自身職能;再者,企業建立良好的培訓制度,不斷的引進新人才,還需要對現有的人才進行培訓,在人才管理上堅持與時俱進的精神;最后,企業應當建立良好的獎懲制度,對有重大貢獻的創新成果給予物質、精神或者職位的獎勵,對不思進取的員工進行懲罰。獎懲分明,不以職位論英雄,公平對待每一位成員方能夠激發員工積極創新,用于探索的精神。
4 結束語
現階段,我國電子信息技術對國家經濟、民眾生活的影響越來越重要,但是我國電子信息技術明顯存在很多的缺陷,自主創新能力不足,阻礙著該行業前進的步伐。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的影響因素眾多,不是單靠一方力量就可以達到國際水平,需要政府、企業、技術人員共同努力,才能獲取較大的成功。因此,我國政府應當與企業攜手共進,深入分析各種因素對技術創新造成的影響,以及哪些因素需要調整,以針對性的手段解決突出問題。加強在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的投入力度是不可避免的,同時推動其他影響要素的進步,為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創造良好的環境。
參考文獻:
[1]馬永康.關于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思考[J].科學與財富,2016(12).
[2]端木飛.工業企業電子信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研究[J].信息通信,2015(5):265-265.
[3]楊剛.探析電子信息技術的創新策略[J].住宅與房地產,2016(15).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