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現代網絡技術的飛速進步,互聯網的金融模式也隨之呈現百花齊放的姿態。創新模式不斷涌現,逐漸發脹成為涵蓋手機銀行、第三方支付平臺、線上P2P理財(又稱P2P網貸)、眾籌、阿里金融等多種形式,其中更以P2P網貸平臺為互聯網金融盛行以來最大的一個創新。P2P網貸平臺具備時間自主、空間自由、形式多樣、內容新穎等優點,吸引了社會群眾廣泛的關注,其發展對人們的日常生活與工作都產生了較大的影響,對商業銀行等傳統金融機構也造成了較大的沖擊。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對P2P網貸模式的特征與影響的深入探討,對商業銀行應對的挑戰進行思考,并提出合理的應對措施是十分必要的。
【關鍵詞】P2P網絡借貸模式 傳統商業銀行 金融創新
一、研究綜述
我國網絡借貸平臺起步較晚,2006年左右還非常少,2010年才逐步被投資人重視并大膽嘗試。2012年我國的網貸平臺逐漸突破固有壁壘,開始進行爆發式擴張。以2016年4月底至2017年4月底的數據為例,網絡借貸行業的累計成交量井噴式增長,其數值接近2.5萬億元;而截止4月底,網貸行業貸款的余額也維持在萬億元水平。這一現象表明,如今P2P的理財市場已經占據了一定的客戶群體,萬億級別的市場規模使其不再是小眾市場的存在。本研究旨基于當前互聯網金融迅速發展趨勢,以P2P網貸為切入點,分析其對商業銀行的發展影響,并由此引發對未來發展模式的探索。同時進一步從中提煉出具有實踐意義的觀點,以期推進商業銀行進行運營模式的改革,推動業務創新,從而更有效地服務于金融市場。
目前國外關于P2P網絡借貸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對影響P2P網絡借貸行為因素的分析上。Klafft(2008)從經濟金融角度展開分析,認為影響網絡借貸成功的最重要因素是借款人愿意支付的利率高低,其次是借款人的信用等級。Mingfeng Lin(2009)則進一步證明社會資本的存在可以有效的降低網絡借貸中的信息不對稱問題。國內關于P2P網絡借貸的研究多以理論分析為主,實證研究的比較少。孫之涵(2010)認為P2P網絡借貸彌補了傳統金融市場的空白,豐富了投資者的投資理財方式。他選擇了國內外P2P小額信貸網站(七家)作為研究目標,重點對所選擇網站的運營模式和經營現狀進行了分析歸納,并向國內還處于萌芽階段的小額信貸網站的運營、發展和風險提出針對性的措施和意見。
二、P2P網絡借貸模式的興起與發展
(一)P2P網絡借貸模式的起源
P2P借貸模式不再依托傳統的金融機構作為其融資中介,而是把具有合格資質的網站(通常是第三方公司)作為媒介平臺;資金訴求者在平臺上發布借款標的,同時資金供應方進行競標。當供需雙方在資金規模、期限和利率方面達成一致,借款人即可取得貸款的一種個人對個人的信貸方式。隨著互聯網技術的發展和普及,信息傳播的速度和范圍不再受到時空的局限,小額信貸開始于互聯網技術相融合,由此誕生了P2P借貸以及專門為P2P借貸提供服務的網絡平臺。
(二)P2P網絡借貸模式的優勢分析
首先是P2P資金的低門檻運營方式。在P2P網貸平臺,即使資金供應方無法提供大金額支持也能夠以投標的方式出借其相對剩余的資金。同時,當資金需求方所需額度較小,而無法或難以達到傳統商業銀行的放貸標準時,P2P網貸平臺的靈活性大大滿足了小額借款的需求。
其次,借款步驟方便快捷。通常在P2P網貸平臺上,借款人只需輸入基本個人信息,通過平臺審核后即可發布資金需求。
再次,資金融通效率高。在P2P網貸平臺上實現了資金供給與資金需求方的直接對接,這無疑會提高資金融通效率。
(三)國內主要P2P網絡借貸平臺
1.拍拍貸:拍拍貸是我國首家純信用無擔保P2P網絡借貸平臺。拍拍貸定位比較簡單,主要是擔當純粹的中介平臺。平臺本身不參與借款,而是提供信息匹配、工具支持和服務等功能,以中間業務收入為其主要收益來源。而為有效內部管理,拍拍貸劃定了在其標準下的信用等級,共分為六級,由高到低順序是:A、B、C、D、E、HR。信用核定結果將直接決定借款人可借資金規模和借貸成功率。
2.宜信:與拍拍貸不同,宜信的P2P網絡借貸平臺的模式更突顯其綜合化服務的特點。在宜信平臺上,宜信從有理財需求的客戶中吸收剩余資金,并將其投放給有資金需求的工薪階層、學生或小微企業主。資金供需雙方的匹配和借貸操作主要由宜信完成,資金提供者不能夠從宜信的網站上直接看到借款人的具體信息。
3.紅嶺創投:注冊在深圳這個金融創新快速發展的城市,紅嶺創投的P2P網絡貸款平臺模式也更為前沿化。借款人首先需要滿足一定要求(如是否成年,是否有工作等)然后注冊成為網站用戶,獲取網站給予的信用評級。之后借款人將借款理由上放平臺,并確定貸款金額,還款期限和還款方式,之后等待合格者來競標。競標借款項目的網站用戶成為實際上項目的出借人。投資人(出借人)通??梢詫⒆杂匈Y金分成多份投給不同的借款人,以分散風險。在紅嶺創投平臺,投資人有權利查看自己的借款人的還款進程。
4.人人貸:人人貸的P2P借貸模式較為有特色的就是在每筆借款交易完成后,人人貸公司都會根據借款人信用等級,從借款額提取0~5%不等的“風險備用金”。當借款出現嚴重逾期時,人人貸平臺就會從預先開立的風險備用金賬戶提取資金,向貸款人墊付剩余未付本息,保障出資人的本息。此外,人人貸公司在借款人提出借款申請后也會對借款人的基本信用情況進行復核,并通過電話、網絡等渠道進行詳查。借款人需要通過人人貸平臺的核查評定才能成功發布借款信息。
三、P2P網絡借貸模式對傳統商業銀行的影響
(一)對商業銀行服務模式的影響
1.網絡技術的高度發展大大降低了獲取信息的難易程度和交易成本,減弱了民眾對傳統商業銀行融資中介服務的依賴。在資金融通的過程中,信息不對稱通常是資金供求雙方無法有效達成共識的主要原因,資金提供者無法知曉資金需求者的訴求,而資金需求者無法獲悉接觸資金提供者的渠道。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與推廣,信息的傳遞變得更加便利,商業銀行不再是獲取金融信息的唯一渠道。信息的多元化渠道為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礎。endprint
2.貸款模式不再受到傳統金融服務模式的局限。受限于龐大體系的約束,傳統商業銀行的服務模式無法隨著市場迅速作出改變而使得提供的服務通常比較固式化,而在信息攝取和分析上也趨向保守的方式,即通過人工收集并記錄在封閉的系統中。P2P網貸作為新興崛起的方式,充分利用了網絡這個平臺,在業務傳達上更為靈活,客戶有了更多的自主權去選擇相應的產品。他們不再被動地接受傳統商業銀行帶來的結果,而是可以通過網絡資源去獲取信息,分析評價,從而作出自己的判斷。這在極大程度上滿足了現代客戶對資金更加個性化的掌控需求。
3.P2P網貸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贏得了難以在商業銀行取得貸款的小微客戶群。傳統商業銀行由于經營模式及經營成本所限,對借款客戶的資質要求較為嚴格,小微客戶的金融需求通常很難得到滿足。但是P2P網貸的產生為小微個人、企業提供了新的投融資渠道,大大放寬資金規模的限制也是互聯網金融的一大特色。個人、企業可以通過網絡這個端口更加自由地進入投融資領域,進而滿足社會對小微金融的潛在需求。
(二)對商業銀行存貸款業務的影響
1.貸款作為商業銀行的一項重要的資產構成,利息收入是商業銀行的主要利潤來源。P2P網貸以其操作優勢,在貸款業務方面吸納了部分原先屬于或者潛在的商業銀行貸款對象,使得原本屬于商業銀行的利潤轉移到了P2P網貸模式中,分割了商業銀行在信貸市場的份額。
2.存款業務是商業銀行的運營基礎,貸款與存款產生的利差基本決定了商業銀行當年的利潤水平。從目前市場情況來看,P2P網貸平臺上的項目投資的預期收益率一般都較為可觀,大大的得到具有較高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者們的青睞。與此相應,資金從商業銀行轉移至網貸渠道,減少了商業銀行的資金儲備,特別是活期存款余額。商業銀行的吸儲能力受到極大挑戰。
(三)加速商業銀行金融脫媒
在一般市場存在著交易成本以及信息不對稱的問題,這在金融市場也一樣。而金融中介——商業銀行也因此孕育而生。在過去數十年中,商業銀行在資金融通這一方面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即使在今天,商業銀行也依然是金融中介的主導者。但是隨著互聯網金融的發展,P2P網貸平臺憑借自身的網絡資源優勢呈現迅猛的擴張勢頭,其在金融市場上的中介角色越來越不容忽視。投資人不再單純依賴商業銀行來去的資金融通,P2P網貸平臺在信息互通上的高效性與相對較低的交易成本也逐漸被市場所認可。
四、P2P網貸模式對商業銀行發展的啟示
(一)P2P網貸模式對商業銀行經營理念方面的啟示
傳統上商業銀行由于利益驅動,業務大多以大型企業與高端個人為重心。為避免風險,銀行通常會設置較高的金融門檻,并且伴隨著嚴格的審核制度,因此大量中小企業或者普通大眾通常難以取得他們期望的金融支持。但即使如此,商業銀行長久以來在整個金融市場建立的信譽度還是被大眾所認可,依然有其可拓展的市場空間。
我國商業銀行應充分認識并承認P2P網貸對銀行業造成的各種影響,不僅要轉變經營理念,更要以此改進傳統的經營方式以適應不斷變化的市場。在經營理念方面,商業銀行需要進一步提高整體服務意識,借鑒吸收互聯網金融中突出的“以客戶為中心”的理念,在經營方式上尋求不斷完善。貼近市場,著重設計以客戶需求為主導的產品。從而擴大銀行業務的普遍性,提高客戶對商業銀行的信賴感,使客戶愿意并且持續使用銀行產品。
(二)P2P網貸模式對商業銀行存貸業務的啟示
注重消費信貸和小微信貸。在發達國家,消費信貸已是一項重要的銀行業務,操作運行都已十分成熟。美國的消費信貸基本占據所有銀行貸款的6%。而我國銀行的消費信貸還處于初級階段,且絕大部分以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為主,業務模式較為單一。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對消費的需求也越來越多元化,大數據背景下的消費信貸潛力不可忽視。據壹零數據統計,2017年5月P2P消費信貸規模保守估計在人民幣280億元左右,占同期P2P網貸整體規模(人民幣2313億元)的12.1%。5月,P2P消費信貸對應借款人約118萬人,人均借款約1.6萬億元,人均投資額在1.9萬元左右。此次統計已排除購房贖樓用途,消費類資產覆蓋場景主要包括3C/數碼、住房裝修、汽車消費、教育培訓等。隨著個人征信體系的不斷完善,電子商務普及帶來的不斷提高的網購群體的借貸消費意識,銀行在未來發展上相信會加大在消費信貸和小額信貸上的關注和投入,進一步挖掘這個巨大的潛在市場。
(三)P2P網貸模式對商業銀行服務模式的啟示
信息時代客戶對商業銀行的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的多樣化要求越來越高,優化業務流程、調整組織架構是傳統商業銀行不得不面對的改革進程。首先,重視小微企業作為新的利潤增長點。在傳統金融產品差異化越來越小的今天,隨著利率市場化的推進,利潤空間不斷被議價能力較強的大中型企業壓縮,而小微企業對融資的需求一直持續增長。部分商業銀行已經開始設立專門的部門服務小微企業,相信日后會有更多貼合小微企業需求的產品推出。其次,商業銀行也應汲取現代化信息技術的優勢,在各個層次的客戶群體推進網絡銀行、電話銀行、在線客服等服務渠道,降低運營成本、提高業務效率,使得客戶需求能夠快速準確地得到滿足。最后,商業銀行需要再次審視內部資源,精簡業務流程,提高對互聯網資源的利用。商業銀行可利用其在資本市場上的優勢進一步改進原有產品,如活期存款等,包裝成短期靈活的理財產品以減少因P2P網貸等平臺帶來的存款流失。
五、結論與建議
針對P2P網貸給商業銀行帶來的這些沖擊,商業銀行的高級管理層需要正視互聯網金融帶來的市場沖擊,及時調整經營理念,注重新興崛起的小微客戶群體,向下層機構傳達以“客戶為中心”的服務意識;調整經營戰略以適應市場發展;注重產品金融創新。同時,作為金融機構需要設立應對機制防范在互聯網金融發展過程中可能出現的風險控制問題,營造安全的金融環境,促進資金運作的良性循環。此外,面對迅速發展的互聯網金融,金融監管部門逐漸完善的監督管理制度也是必不可少的。
參考文獻
[1]謝平.“互聯網金融模式研究”[J].《金融研究》,2012(12):11-22.
[2]孫之涵.“P2P網絡小額信貸探析”[J].《征信》2010(3):90-92.
[3]李海峰.《網絡融資——互聯網經濟下的新金融》[M].中國金融出版社,2013.
[4]張楠.“淺析互聯網金融對傳統網上銀行的影響”[J].《中小企業管理與科技(上旬刊)》,2014,01:290-291.
[5]劉明彥.“互聯網金融,傳統銀行的掘墓者——從P2P說起”[J].《銀行家》,2014,01:107-109.
[6]李博,董亮.“互聯網金融的模式與發展”[J].《中國金融》,2013,10:19-21.
[7]莫易嫻.“互聯網時代金融業的發展格局”[J].《財經科學》,2014,04:1-10.
[8]劉偉毅.《互聯網金融》[M].北京:中國經濟出版社,2014.
[9]馬運全.“P2P網絡借貸的發展、風險與行為矯正”[J].《新金融》,2012(2):46-49.
[10]趙樂峰.“P2P網絡借貸融資可得性分析”[D].河北經貿大學.2013.
[11]Freedman S and Jin G Z.“Dynamic Learning and Selection:the Early Years”.[D].《Working paper,Uni—versity of Maryland》.
作者簡介:勵潔芳,女,漢族,對外經濟貿易大學經貿學院。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