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通過雙寡頭及多頭競爭中的古諾模型和斯塔爾伯格模型的比較,闡釋了在寡頭壟斷市場中,廠商選擇同時設定產量(同時博弈)還是產量領導(序貫博弈),對寡頭利潤會產生影響。另外寡頭市場中企業數量的多少也會對廠商利潤產生影響。并運用古諾均衡和斯塔爾伯格均衡討論我國家電連鎖企業發展現狀及改進方向。
【關鍵詞】寡頭壟斷 古諾模型 斯塔爾伯格模型 家電連鎖企業
寡頭壟斷市場是現實中較為普遍存在的市場結構,由于處在寡頭壟斷環境中的廠商有不同的博弈策略,相應地也會存在不同分析寡頭壟斷的模型。古諾模型和斯塔爾伯格模型就是寡頭壟斷廠商基于不同的博弈策略下的經典模型。
一、文獻回顧
關于雙寡頭競爭的應用研究多數集中于討論寡頭獲取行動優勢的狀況。Gal-Or(1985)、Dowrick(1986)建立雙寡頭模型,討論了基于不同反應函數的寡頭先動優勢和后動優勢,并比較了兩者之間的差異[1-2];Muceller(1997)基于特定產業周期理論,從路徑依賴的角度研究了領先寡頭先動優勢[3];VanderWerf等(1997)基于實驗方法論的比較,驗證了研究先動優勢方法論的差異會影響先動優勢的研究結果[4]。另外,部分學者關注和研究了寡頭產量和社會福利的競爭博弈。Haan Marks(1996)研究了斯塔爾伯格競爭對福利的提高效應的影響因素,提出市場進入壁壘的存在會影響斯塔爾伯格競爭對福利的提高效應[5];Okuguchi(1999)同樣基于古諾模型和斯塔爾伯格模型,比較不同反應函數下的博弈均衡,研究其差異及由此導致的利潤和產量的差異[6];Rassenti等(2000)討論了基于重復古諾競爭博弈的均衡解的收斂性[7];Matsumura(1999)研究了基于有限多階段古諾雙寡頭博弈模型的斯塔爾伯格領導者的前提假設,并分析討論了存量對其產生的作用[8];Huck等(2001,2002)運用實驗經濟學方法研究了古諾模型和斯塔爾伯格模型下的產出總量和效率,并討論了博弈結果因受外生條件的影響而產生的改變[9-10]。
關于多寡頭競爭也有很多學者進行了研究。Sherali(1983,1984)等針對多寡頭競爭的情況,假設市場存在1個領先寡頭和多了后動寡頭,構造了Stackelberg-Nash-Cournot模型,并基于此模型討論了均衡解是否存在及是否唯一,后來在此研究的基礎上擴展了斯塔爾伯格雙寡頭模型,假設市場存在多個先動寡頭和多個后動寡頭,指出在該模型競爭策略考慮產量的情況下,先動寡頭的利潤因為先動優勢必然會高于后動寡頭,在位寡頭的利潤必然會隨著新進入的寡頭而減少[11-12];Daughety(1990)討論了一般情況下的斯塔爾伯格均衡解[13];Wolf ,Smeers(1997)擴展了Stackelberg-Nash- Cournot模型,建立了隨機Stackelberg-Nash-Cournot模型,并運用實證驗證了模型的均衡解及性質[14]。綜合上述文獻可知,學者們普遍認為基于產量的競爭策略,先動優勢顯著,進入市場的先后順序影響競爭結果。也有部分學者通過改變約束條件研究企業后動優勢的問題,研究主要集中于增加產品或市場,改變競爭策略集等假設。本文將對先動寡頭和后動寡頭的行動優勢、產量和利潤等方面,運用多寡頭古諾模型中與多寡頭斯塔爾伯格模型進行比較分析,并對此作進一步研究。
二、經典模型——雙頭壟斷下的古諾模型和斯塔爾伯格模型
(一)同時設定產量(同時博弈)——古諾模型
古諾模型假設寡頭市場中存在兩家廠商,廠商1和廠商2必須對彼此的產量選擇進行預測。憑借預測選擇,兩家廠商的產量水平達到利潤最大化,并以此尋求預測均衡。
古諾模型不僅假定寡頭市場僅有兩個生產廠商,而且要求兩家廠商生產產品同質化,即無差異產品,在產量可能范圍內,相同的生產成本及單位成本固定不變。且市場信息公開對稱,兩個廠商面對相同的市場需求情況及線性需求曲線。
在古諾均衡中,利潤最大化仍然是博弈的目標,兩家廠商均在對方的產量選擇預測既定下達到利潤最大化及均衡狀態。古諾——納什均衡可用圖1表示:
(二)產量領導(序貫博弈)——斯塔爾伯格模型
前提假設為產量領導則一家廠商在另一家廠商之前做出決策。我們把這種情況稱為斯塔爾伯格模型,以此來紀念第一位系統研究領導者和追隨者相互影響的經濟學家。
在斯塔爾伯格模型中,若假設產量領導者是廠商1,其選擇的產量為y1。作為反應,廠商2選擇產量y2。廠商間均認同總產量的多少決定市場均衡價格,即p(y)=p(y1+y2)。斯塔爾伯格均衡可用圖2表示。
(三)雙頭壟斷下古諾均衡和斯塔爾伯格均衡下廠商利潤的比較
通過的古諾均衡下的廠商利潤和斯塔爾伯格均衡下廠商利潤比較可知:在斯塔爾伯格均衡下,領導者的利潤大于古諾均衡下廠商的利潤,追隨者的利潤水平卻小于古諾均衡下的廠商利潤。
三、經典模型的擴展——多頭壟斷下的古諾模型和斯塔爾伯格模型
四、研究結論
通過本文的分析可知,寡頭壟斷市場條件下,企業同時博弈和企業序貫博弈策略的選擇會影響到企業利潤,而且寡頭市場下廠商數量對與企業利潤也會產生影響。同時廠商數量在【2,12】之間時古諾均衡下廠商的利潤大于斯塔爾伯格均衡下追隨廠商的利潤,在廠商數量時,古諾均衡下廠商的利潤小于斯塔爾伯格均衡下追隨廠商的利潤。因此若廠商數量較多時,寡頭中的廠商可能充當斯塔爾伯格模型中的追隨者。
多頭壟斷下古諾均衡和斯塔爾伯格均衡告訴我們,利潤最大化的驅動是寡頭在市場進出策略選擇的根本出發點,選擇何種策略由市場中的寡頭數目決定,如果市場中的寡頭數目較少,一般情況下會選擇主動進入策略。相反,如果市場中的寡頭數目眾多趨于飽和時,那么多數寡頭會傾向于選擇成為斯塔克爾貝格模型的跟隨者,以此使利潤達到最大化。對比上述情況,我國的家電連鎖市場上的寡頭數目超過兩個,但是數量也并沒有多到飽和程度。因此,面對多個廠商間的動態博弈、激烈的市場競爭以及外資零售業的不斷涌入和沖擊,國內家電零售連鎖企業一方面必須從自身著手,建立完善內控機制,同時必須準確捕捉市場動向。因此,以國美和蘇寧電器為領導者的國內家電連鎖行業寡頭,面對市場進出策略選擇,必須發揮先動優勢選擇“進入”策略,提高企業生產銷售能力,盡可能擴大市場份額,樹立市場品牌影響力,獲取最大利潤。endprint
家電連鎖企業規模的不斷增大必然會引致各方面激烈競爭,企業市場進出策略先動優勢的驅動更會加劇競爭。以上分析告訴我們,家電連鎖企業利潤最大化的實現途徑只能是發揮先動優勢,努力擴展新市場、進入新領域。通過對家電連鎖業市場進行分析,我們知道已有市場份額的擴大已經不能形成競爭力,未來的市場走向是對更多領域的拓展,例如高端市場的多元化深度挖掘及逐步成型的電商線上平臺。面對市場規模擴張的加大、發展速度的加快,家電連鎖企業不能滿足于傳統實體店的經營,必須拓展線上銷售渠道,打造個性化的線上銷售平臺。雙渠道同時經營,為客戶提供個性化、多元化選擇,形成獨具特色的雙渠道銷售模式。
五、討論
國內家電連鎖業寡頭市場的數目決定了其市場具有極強的可挖掘性,也必然帶來搶占市場的激烈競爭。寡頭市場“先動優勢”的趨勢和刺激,國內廠商、外資零售業的博弈競爭,必然會帶來很多問題,內外部壓力要求建立健全規范的行業市場準則,特別是市場競爭的加劇所催生的品牌化、差異化戰略更加劇了行業規范發展的困難。
(一)以行業立法為約束,規范市場行業準則
國內家電連鎖業的寡頭壟斷競爭及其各種非常規競爭手段的愈演愈烈,充分暴露了我國有關商業法律法規的缺失和不健全。任何一個行業發展初期,利潤最大化和市場擴張的驅動都會促使企業利用一切手段進行連鎖擴張,但當行業市場逐漸成熟時,行業立法的重要作用就會凸現出來。加強家電連鎖行業的立法規范,建立健全相關制度規范和引導業內有序競爭迫在眉睫。行業法律法規的建立健全從某種程度上看還可以避免社會資源的無效浪費,有效保障供貨商和消費者的利益??傊?,只有良好的行業規范約束市場競爭,才能使家電連鎖經營商達到追求規模效益和發揮先動優勢占領市場的同時,避免引起行業危機爆發,維持市場的公平有序競爭。
(二)線上線下雙渠道整合,完善企業產品差異化能力
分析國內家電連鎖業現狀,家電企業經營的各個環節中,無論是從產品種類、品牌定位,還是從銷售模式及后期的銷售維護來看,很難看出較大的差異。
當產品趨同時,會導致利潤率降低,阻礙行業發展。糾其原因,首先寡頭廠商應當發揮先動優勢,搶占市場以達到利潤最大化。供給充足的情況下,買方對產品的關注會聚焦于價格,為了創造健康和諧的行業市場,避免產生惡性價格戰,差異化產品和差異化經營可以使眾多電商企業凸顯自身特色。根據邁克爾·波特的價值鏈理論,商品的銷售環節不是決定電商企業價值的唯一因素,服務、物流、營銷、管理等從各個方面不同程度的影響著企業價值。例如售后服務的差異化、特色實體店的不同客戶體驗、獨具特色的營銷方式等都是家電連鎖企業電商實現差異化管理經營的途徑,發揮具有自身特色優勢的特色核心業務,使消費者在眾多電商平臺中選擇印象深刻的網站。銷售方法上,可運用多樣的線上宣傳方式,如PC端和移動端的音頻、APP等終端來吸納新的客戶。既占領了線上市場,又維系了傳統市場客戶。線上線下雙渠道整合關鍵在于對市場細分,找準企業定位,用產品服務的異質化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發揮先動優勢。
(三)提升企業自身的競爭能力,改進盈利模式
家電連鎖企業線上業務的主體是客戶群,簡單來說,針對客戶群的有效服務是線上業務跨越發展的關鍵。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人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廉價已經不能成為吸引消費者的動力,更多的消費者偏好高質量的商品。家電產品因其不同于其他廉價產品,過低的價格與產品質量可能產生不匹配的狀況,因此消費者更愿意相信優質與高價相匹配。這就要求電商以誠信為根本,質量為準繩,確保進貨渠道正規,用優質產品保障消費者的利益。其次,購物觀念的更新使消費者對購買的產品和服務提出了新的要求,比如物流服務的高時效性、售后服務的個性化,以及線上平臺是否能夠提供線下實體店的體驗,都從不同程度上體現的產品服務的優質。單一的服務已經不能滿足消費者對家電連鎖企業的要求,也無法有效維系客戶群。再次,傳統盈利模式逐漸削弱了家電連鎖企業的競爭力。企業必須調整經營理念,以客戶為導向重新進行市場定位,重新理解產品與服務的關系,將服務延伸為產品的一部分,發揮先動優勢主動順應市場變化,積極投入研發新產品,并注重將優質融入產品更新中,實現市場與利潤的“雙贏”。
參考文獻
[1]Gal-Or E.First mover and second mover advantages[J].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1985,26(3):649-653.
[2]Dowrick S.Von Stackelberg and Cournot duopoly:Choosing roles[J].Rand Journal of Economics,1986,17(2):251-260.
[3]Muceller D.Firstmover advantages and path dependence[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dustrialOrganization,1997,15(6):827-850.
[4]VanderWerf P,Mahon J.Meta-analysis of the impact of research methods on findings of first -mover advantage[J].ManagementScience,1997,43(11):1510-1519.
[5]HaanM,Marks H.Stackelberg and Cournot competition under equilibrium limit pricing[J].Journal of Economic Studies,1996,23(5/6):110-127.
[6]Okuguchi K.Cournot andStackelberg duopolies revisited[J].The Japanese Economic Review,1999,50(3):363-367.endprint
[7]Rassenti S,Reynolds S,Smith V,Szidarovszky F.Adaptation and convergence of behavior in repeated experimental Cournot games[J].Journal of Economic Behavior and Organization,2000,41(2):117-146.
[8]Matsumura T.Cournot dupoly with multi -period competition:Inventory as a coordination device[J].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1999,38(3):189-202.
[9]Huck S,Muller W,Normann H T.Stackelberg beats Cournot:On collusion and efficiency in experimental markets[J].TheEconomic Journal,2001,111(10):749-765.
[10]Huck S,Muller W,Normann H T.To commit or not to commit:Endogenous timing in experimental duopoly markets[J].Gamesand Economic Behavior,2002,38(2):240-264.
[11]Sherali H,Soyster A,Murphy F.Stackelberg-Nash-Cournot equilibria:Characterization and computations[J].Operation Research,1983,31(2):253-276
[12]Sherali H.A multiple leader Stackelberg model and analysis[J].Operation Research,1984,32(2):390-404.
[13]Daughety A F.Beneficial concentration[J].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90,80:1231-1237.
[14]Wolf D,Smeers Y.A stochastic version of a Stackelberg-Nash-Cournot equilibrium model[J].Management Science,1997,43(2):190-197.
作者簡介:何曉瑤(1986-),女,臨河人,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在讀博士,研究方向:區域經濟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