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俊雪+王艷紅+孫溢濛+楊明明+張雅
【摘要】自2008年把大學生納入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范圍以來,大學生就醫時的經濟壓力得到了一定的緩解,但實施過程中仍有不足。本文在對昆明市呈貢區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發展歷程的研究基礎上,通過問卷調查、專家訪談等實地調查,深入分析了云南省昆明市呈貢區四所高校的大學生醫療保險,在實施過程中存在宣傳力度不強、認知度不高和醫療服務水平不佳的問題,為云南省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的改進提出了合理的建議。
【關鍵詞】大學生醫療保險 四所高校 實地調查
大學生醫療保險不同于一般的商業醫療保險,是指由政府、醫保中心和個人三者共同負擔,主要保障住院期間以及部分大病的基本醫療保險,也是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的一部分。通過預先向大學生收取適當的保險費用,建立醫療保險基金,對被保險人因病去醫療機構就診而產生的醫療費用給予一定比例的經濟補償[1]。大學生是一個特殊的群體,隨著目前疾病的年輕化,其健康方面的問題越來越突出,部分疾病的治療費用超出了他們的承受范圍,緩解他們的經濟壓力勢在必行。
一、大學生醫療保險的發展歷程
(一)歷史前沿
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主要經過公費醫療時期、改革探索時期以及社會醫療保險時期,其發展歷程體現了國家為了完善醫療保障體系,進一步推進“全民醫保”制度實施所作出的努力。
第一階段:(1953~1998年)傳統的大學生公費醫療時期。我國大學生公費醫療制度從1953年開始實行(僅針對全日制大學生、研究生),為大學生的健康提供了保證。財政部于1965年公布了一項規定,此后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由個人支付與公費支付相結合。
第二階段:(1998~2008年)大學生醫療保障制度的改革與探索時期。自1998以來,中國已經開始推動新的基本醫療保險制度,雖然職工已經被基本普及,但大學生尚未受益[2]。
第三階段:(2008年~至今)大學生社會醫療保險期。2008年,國務院辦公廳明確把在校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試點范圍,2011年7月7日起施行的社會保險法,第一次將大學生納入全民醫保的范圍,并寫入相關的法律文件中[3]。我國的“十二五”規劃明確指出到2015年底,把所有大學生納入城鎮居民醫療保險。
(二)發展現狀
1.全國醫療保險的發展概況。根據城鄉統籌發展的需要,中國社會科學院于2013年發表了《城鄉統籌藍皮書》。部分地區已開始整合,建立不同的保險等級和賠付比例,保險資金中的部分保險費用于商業保險,并參加大病補充保險。[4]“十三五”時期,我國醫療保險制度改革的根本任務是促進合理的“全民醫保”制度的建立,而定型的中國醫保制度必定是“整合”、“高效”、“法治”的。
2.云南省醫療保險的發展概況。2015年,云南省參保學生在一學年內的繳費額度由最初的80元提高到120元。學生從入學當年的9月1日起到畢業當年的8月31日止,享受醫療保障待遇。學生因病休學期間仍繼續享受醫療保險的待遇。
其他地區與云南省在大學生醫療保險政策方面存在一些差異,例如深圳則注重制度實踐的靈活性。被保險人未辦理轉診手續或者未到指定醫療機構辦理醫療手續的,根據醫療保險基金的支付范圍,申請人可以申請報銷,但報銷比例將減少。
與過去的醫療制度相比,目前大學生醫保費用的制定更加合理,對大病的醫療保障更加完善。但是其制度還不夠完善,仍舊存在一些問題,不能夠完全滿足學生的醫療需求。
二、國內外研究現狀
(一)國外研究現狀
美國學者StevenE.Abraham,Paulab.Voos(2008)在論文California's Health Insurance Act of 2003:View of the Market中介紹了美國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模式和其對學生醫療保險的影響。新加坡實行的是儲蓄基金型醫療保障制度,其主要特征是強制性儲蓄。另外,新加坡還設有專門的醫療協會(SMA,SingaporeMedicalAssociation)[5],該協會下設有由政府出資專門針對學生的基金會對無力支付醫療費用的窮人給予一定醫療補助,體現了社會公平。
(二)國內研究現狀
在大學生參保意愿方面,唐雪蓮于2016年利用分享鏈接等便捷方式,有針對性的發放問卷。通過對回收的問卷進行分析,發現多數大學生對于醫療保險的認知度較低,保險意識薄弱[6]。2016年陳雪梅、單聰在江蘇省內14所學校進行了實證調查,發現大學生對報銷程序不太熟悉,以及報銷費用的滯后性大大降低了學生對醫保的滿意程度[7]。
從以上國內外專家和學者的研究中可以發現,大學生醫療保險制度中仍存在一些問題,例如:大學生對其的認知不高、了解程度不夠等。基于這些問題,本文有針對性地對云南省昆明市呈貢區四所高校進行實證調查,具有一定的區域性和代表性。
三、云南省部分高校醫療保險的實證調查
(一)調查方法和內容
本文通過采用文獻研究法、問卷調查法和專家訪談法,進一步了解到四所高校大學生醫療保險實施的基本情況。
專家訪談法:筆者對云南師范大學校醫院喻涓副院長進行訪談,喻副院長介紹了云南師范大學向醫保中心申請的特殊政策,以及校醫院內部針對本校學生制定的補充醫療保險。此外,筆者還與學校研究社會保障方面的胡曉輝老師進行了交談,對全民醫保下的大學生醫療保險有了更深的認識。
問卷調查法:本文選取云南省呈貢區云南師范大學、云南大學、昆明醫科大學和昆明理工大學為樣本,于2017年4月對四所高校的學生進行隨機抽樣,發放了兩種問卷(見附錄),共650份。問卷一包括大學生參保意愿度,學校宣傳力度,大學生的了解程度和認知度;問卷二涉及到大學生醫療保險的使用過程、使用效果以及滿意程度。回收到有效問卷640份,有效回收率為98.46%。endprint
為了避免被調查者的排斥心理,調查內容并不涉及個人隱私等敏感問題,問卷采取匿名的方式收集,高校大學生對問卷的填寫很認真,所以回收的問卷具有較高的可信度和代表性。本次研究的數據整理分析主要通過Excel完成。
(二)調查結果分析
本次實證調查,男生192人,占比30%;女生448人占比70%;男女性別選擇適當。城鎮學生208人,占32.5%;農村學生432人,占67.5%;二者比例合理,調查數據具有代表性。
如表1所示,有55%的學生認為大學生醫保的繳費應由政府+醫保中心+個人三方共同承擔,少部分學生認為應該由個人或政府+學校來繳納保險費用。由此可以看出,大多數同學能夠比較理智和客觀的認識到醫療保險費用的繳納應由政府、和個人三方共同承擔,而不應該僅由一方承擔。
大學生應該對政策的基本規定等具有相應的了解,但從表1可以看出大學生對醫療保險報銷過程仍然有32%的人是完全不了解的。這樣的結果反映出制度存在問題,仍需彌補。
經過調查顯示,認為就醫方便是大學生選擇醫療機構的主要原因,占63%。由此可見,在大學生生病時會優先選擇校醫院。另外,大學生從未去過校醫院的占8%,這說明大學生對校醫院還是比較信任的,校醫院的利用率還是很高的。
經過調查統計,除了73%的大學生具有成功報銷的經驗,還有27%的大學生沒有報銷成功,這說明醫療保險的報銷過程存在一些問題。另外,超過了一半的受訪者對醫療保險制度感到滿意,只有20%的人認為對他們的影響不大,可見大多數學生對目前的醫療保險制度是基本滿意的。
通過數據的比較可以發現,有33%的大學生覺得報銷范圍限制的太窄(定點醫院、藥品等),39%的學生認為校醫院醫療條件有限。這說明校醫院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首診需求,且學生就醫過程中接受的藥物治療存在一定的瓶頸。
關于校醫院需要改進的方面,較多學生選擇了醫務人員服務態度和藥品齊全度,分別占到77%和71%,其次的是醫師水平和校醫院的醫療設備,分別為62%和61%,相差不大,31%的學生認為其健康宣傳力度也需要改進,19%的學生覺得就醫費用需要降低。通過對數據的分析得出,大部分學生對校醫院里醫務人員的服務態度和藥品齊全度感到失望,出現這種情況也與報銷范圍限制的太窄有關。此外,校醫院醫師水平和醫療設備也是大學生比較關心的方面,體現出校醫院繼續整改的緊迫性和大學生對自身權益認識的提升。
四、大學生醫療保險實施中的問題及原因分析
(一)存在的問題
1.大學生認知度不高。經調查,大部分的學生表示并不清楚學校開過有關大學生醫療保險的講座或選修課等。大學生的認知度不高直接導致參保的熱情度不夠,并且真正用到大學生醫療保險的時候,不能使它發揮最大的作用。
2.校醫院醫療及服務水平不佳。大部分同學反映現有的醫師水平有限,不能完全解決其首診問題,甚至有時會出現誤診的情況。其次,醫護人員的工作繁忙、重復,容易產生厭煩情緒,再加上校醫院的管理缺乏一定的人員激勵機制,沒有充分調動醫護人員的積極性。
(二)存在問題的原因
1.大學生醫療保險意識淡薄。部分大學生認為自己的身體健康,參加保險沒有什么大用處。另外,部分大學生在家已經參加醫保,他們認為大學生醫療保險只是在就讀期間有用,沒必要重復參加。
2.醫療條件及藥物方面的政策落實不到位。一方面,學校不夠重視醫療保險的宣傳,導致學生在使用過程中,出現報銷不成功的情況。另一方面,現行的大學生醫療保險政策存在一些漏洞,例如政府對后期醫療保險實施過程的監督力度不夠,導致校醫院及定點醫院為學生提供的醫療條件不佳。
3.報銷程序繁瑣。第一,先墊付費用后期報銷的這一規定有時會給貧困學生帶來困難。此外,節假日也不能從學校轉診到定點醫院,且醫療費用無法報銷。第二,大學生醫療保險異地報銷困難。各省之間的醫療保險制度存在很大差異,異地就醫報銷程序繁瑣、無法及時報銷、跨省報銷難度大等使大學生對醫療保險制度不信任。
五、改善大學生醫療保險的建議
(一)學校及社會應加強宣傳力度
學校應多舉辦健康知識講座或課程,定期通過各學院舉辦有獎知識競賽,校醫院也可定期開展咨詢活動,普及衛生知識,做到有病及時就醫。社會的相關醫療機構應加強宣傳力度,發放健康手冊,提高大學生的自身健康意識,促使大學生積極參保。
(二)大學生應加強自身的醫療保險意識
當代大學生是國之棟梁,他們有義務學習了解醫療保險方面的知識。大學生應積極主動參加學校開設的相關課程及活動,通過進一步了解相關健康知識,減少諱疾忌醫的現象。這不僅有利于醫療保險制度的發展與進步,更是他們對自身健康負責任的表現。
(三)建立大學生醫療保險資料庫
目前異地報銷難度大,國家可通過建立大學生醫療保險資料庫,實現全國大學生醫療保險信息共享。通過構建合理的異地報銷制度,使學生在異地就醫時能夠及時報銷,降低自身的費用負擔,更好地利用醫療保險,使之能夠發揮最大的作用。
參考文獻
[1]毛瑛,井朋朋,吳靜嫻,等.我國醫療費用控制策略研究[J].中國衛生經濟,2014,33(9):31-34.
[2]姜耀輝.“全民醫保”背景下新型大學生醫療保障體系探析[J].勞動保障世界:理論版,2011(7):40-43.
[3]劉鐵明.大學生醫療保險研究述評[J].醫學與社會, 2006,19(2):20-21.
[4]母玉清,蒲川.關于提升縣級醫院服務能力的探討[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13,27(2):21-23.
[5]王勤.新加坡醫療保障制度及其對我國的借鑒[J].經濟管理,2007(11)76-79.
[6]唐雪蓮.大學生醫療保險的參保意愿與行為研究[J].企業導報,2016(17):88-90.
[7]陳雪梅,單聰.參保大學生滿意度調查研究分析——基于江蘇省大學生醫保實施情況調查及問題分析[J].國外醫學·衛生經濟分冊,2017,34(1).
基金項目:云南師范大學大學生科學研究訓練基金項目(ky2016-091)。
作者簡介:邵俊雪,孫溢濛,楊明明,張雅,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會計學;王艷紅,云南師范大學經濟與管理學院財稅系講師。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