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曉榮
為黨的事業增添正能量是我們黨在新形勢下賦于離退休干部工作的重要使命,圍繞如何有效發揮離退休干部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中正能量作用開展了調研。以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為例,離退休干部具有十分明顯的智力優勢和豐富的金融理財經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一支重要力量,充分挖掘他們的寶貴知識財富,對社會有利,對退休人員有利。
一、基本情況
截至現在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機關共有離退休人員211人,其中離休人員11人、退休人員200人,在離退休人員總數中,按離退休前所任職務劃分,任廳級職務的13人,占比7%;處級職務102人,占比48%;科級以下職務80人,占比38%;工人16人,占比8%。從原職稱級別看:高級職稱70人,占離退休人員總數的33%;中級職稱80人,占離退休人員總數的38%。從文化程度看:大學本科44人,占離退休人員總數的21%;大學專科65人,占離退休人員總數的31%。從年齡結果看:80歲以上40人,占離退休人員總數的19%;79至70歲55人,占離退休人員總數的27%;69歲以下116人,占離退休人員總數的55%。身體狀況良好的147人,占離退休人員總數的70%,這些人員大部分在70歲以下。從知識水平、年齡、身體狀況綜合統計分析,80%的人仍然能繼續發揮作用。
二、離退休人員的優勢
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機關的離退休人員多年在金融系統工作,長期從事金融政策研究,國家貨幣政策管理,金融形勢分析研究,貨幣支付與結算等工作,許多人還有多年的領導崗位經歷。屬于現在社會中的金融專業人才,與社會大眾比,具有獨特的金融優勢。
(一)掌握基本金融知識
我們的退休人員長期從事金融業的研究、分析工作,大專以上學歷108人,高級專業技術職務70人,平均在金融系統工作32年,最長的達45年,在職期間積累了豐富的經濟金融理論知識,許多人都在刊物上發表過相關理論文章,部分人還有著作,對金融路線、方針、政策做過系統調研分析,對金融運行情況做過長期理論研究,大部分人員在退休后仍然不斷學習金融知識,離退休人員訂閱的報紙刊物中,50%以上與經濟、金融有關,他們擁有的金融理論知識和實踐經驗是其他行業人員無法相比的,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寶貴財富,將這些退休人員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他們就能形成一支普及金融知識的播種機、宣傳隊。
(二)了解金融方針政策,能引導社會大眾合理理財,防止非法集資活動
現在社會上非法集資活動十分猖獗,非法集資者大部分在公園等健康與娛樂場所向離退休老人散發傳單,散布高息存款,高息理財信息。由于有高于正規銀行存款利息的誘惑,許多社會上其它領域離退休人員把多年的積蓄交給了這些非法集資者。但這種高利息并不是實體經濟運行中的增值利潤部分,最初能夠支付的利息只是靠借新債還舊債的模式運行,向擊鼓傳花一樣,資金在原始出資人、非法集資者、資金使用者之間傳遞,而資金使用者所要支付的利息,往往要高于合法經濟收入水平。它們非正規渠道資金不是從事投機活動,就是從事違法活動。一旦投機出現風險,或違法經營被查處,就會形成資金鏈斷裂,出資人就會形成資金損失,甚至血本無歸。我們的離退休人員因為懂國家金融方針政策、懂資金運行和增值規律,無論從政策上,還是從技術分析上都能辨別非法融資的危害性。活動于社會場所,就能幫助其它領域離退休人員識別參加非法集資的風險,識破非法集資者的陰謀,既保護了國家正常的金融秩序,又保護了普通社會大眾的積蓄不受損失。
(三)具有管理經驗,能為個體、私營企業提供管理咨詢
為了促進就業,保持社會穩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黨中央國務院提出了大眾創新,萬眾創業的舉措,國家及各地方都出臺了一系列鼓勵和支持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發展的政策和措施。從工商注冊信息看,個體工商戶、小微型企業數量呈迅猛增加狀態,以太原為例,2017年6月末,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數量已達77000余戶,成為了解決就業問題的最大平臺,各金融機構也出臺了不少支持小微型企業的信貸措施,但是總體上講,這些個體工商戶、小微企業管理架構不健全,內部制度不完善,特別缺乏財務管理知識和經驗,普遍不具有平衡投融資方面的基礎和能力,往往出現一方面為了實現發展目標,不顧資金成本從民間高息融資的情況,而民間融資中介雖然打著支持個體工商戶、小微型企業旗號,實質上是為自身利益最大化入手,既上浮貸款利息,又搭車銷售,咨詢顧問服務等其他產品,對這些企業造成了沉重的財務負擔,形成了辛辛苦苦,入不敷出的局面。另一方面,由于融資難,融資成本高的情況,使不少個體個體工商戶、小微型企業在具有較理想的投資機會面前畏手縮腳,錯失了許多寶貴機會。以政府或單位牽頭,組織企業咨詢顧問隊伍,廣泛宣傳投融資基本理論,退休人員與個體戶一對一結對子,幫助其規劃資金、籌資方案,培訓相關人員,能有效促進個體工商戶、小微型企業健康發展,促進廣泛就業,有利于社會和諧發展。
(四)能幫助廣大未就業青年或需要再就業人員規劃就業發展途徑
我們的離退休人員長期的經驗積累以及人民銀行培養的終身學習的習慣,他們總在不斷的收集各方面信息既關心分析宏觀形勢,又關注所在地各行業的發展情況,相對于未就業人員來說,在未來形勢的分析判斷方面具有知識優勢和經驗優勢。讓他們充當未就業青年或再就業人員的指導老師,一定能起到積極有效作用,既利于社會穩定,也利于就業人員本身。
三、需要建立的渠道
讓離退休人員發揮余熱、貢獻社會,需要構建一定的渠道與平臺,經調研發現,下列渠道是離退休人員為小康社會做貢獻的有效途徑。
(一)加強與社區聯合互動,為離退休人員搭建平臺
政府及單位要按照離退休人員居住地與當地社區建立聯系制度,以社會組織為核心,搭建離退休人員與其他人員聯絡互動的平臺,一方面展示出我們的退休人員的愛心、才能,另一方面讓我們的離退休人員了解社會其他人員的需求,以幫助他人進入小康社會。endprint
(二)通過文體娛樂活動廣交朋友,相互幫助共建小康社會
每天都有許多閑賦的退休人員在廣場、公園進行跳舞、唱歌、太極拳等活動。這些活動特別有益于退休人員的身心健康,并且通過活動能結識許多興趣一致、志向相同的朋友。作為離退休管理部門,應開展雙向調查,既調查每位退休人員的興趣愛好,又調查各種活動的場所及時間,摸清情況,針對性的為退休人員提出文體活動的建議,鼓勵他們投身于文體活動之中,一方面豐富精神生活,強健體魄,另一方面廣交各不同領域的朋友,給不懂金融的人宣傳金融方針政策,提供金融理財咨詢服務,同時也讓其他人根據其專長為我們的退休人員提供其他方面的支持與幫助,促使不同領域的退休人員之間廣結朋友,相互關愛,共同享受美好的夕陽紅生活。
(三)通過電視、電臺為媒介,開展退休人員專業技能傳授等活動,讓社會大眾了解人民銀行離退休人員專業素養,主動向社會公眾人員宣傳金融、理財等知識
電視、電臺是傳達信息速度最快,群眾感受最直觀的媒介,單位定期不定期的組織離退休人員開展專業技能演講、理論研討等活動,并通過電視、報紙等廣泛宣傳,能讓社會大眾、企事業單位了解人民銀行離退休人員的專業素養和敬業奉獻精神,促進其主動向我們的離退休人員進行咨詢。
(四)定期組織離退休人員參加銀企交流會議,讓退休人員為企業出謀劃策
要以促進地方經濟發展為目標,定期組織離退休人員參加銀企交流會議,或者深入企業調查研究,了解和掌握企業發展運行中的困難,根據各企業的不同問題,由離退休人員組成專家組,為企業出謀劃策,幫助渡過難關,促進健康發展。
(五)搭建與高校經濟金融師生交流平臺,為大學師生傳經送寶
人民銀行太原中心支行機關的離退休人員,從學歷上看,大學本科人員43人,占離退休人員總數的20%。從專業技術職務上看,具有高級職稱的64人,占離退休人員總數的36%。可以說他們是既有理論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金融人才,而現在大多數的經濟金融類院校中的老師,大部分是從學校畢業后直接任教的,雖然掌握書本上的理論,但卻缺乏實踐經驗,搭建與經濟金融類院校溝通的平臺,讓我們的離退休人員把中國金融從計劃經濟到目前市場經濟下的逐步發展演變過程,傳授給經濟金融類院校師生,既有利于學生學以致用,也能促進老師結合中國特色講授學生,使我國的金融朝著具有中國特色的現代化方向發展。
(六)給離退休人員推薦技術一流、服務周到、收費合理的養生健身館所,促使他們廣交朋友,相互幫助
從收入上說,人民銀行離退休人員在當今社會中不低于社會平均水平,每個人渴望有健康的身體,一些服務一流的養生場所,有利于他們的健康,同時在這些場所他們也能切磋到年齡相仿、不同領域不同知識機構的人,從而使他們發揮各自的優勢進行相互幫助,促使老年群體身心健康,和睦相處,帶動整個社會健康發展。
(七)為離退休人員推薦保健醫生,促使他們各取所得,相互支持
由于隨著年齡的增大,身體功能衰退,以及在職工作時過度操勞,我行的離退休人員大部分存在這樣那樣的健康問題,身體的疾病,既造成了患者的痛苦,也造成了個人及單位的財務負擔,而醫療系統許多技術較好、身體健康的醫生退休以后,往往自開診療所,或為他人開的診療所坐診,根據我行的離退休人員健康狀況及患病的情況,了解所在地各大醫院名醫退休后的情況,為他們牽線搭橋,建立關系,促使這些離退休名醫為我們的離退休人員健康服務,同時我們的離退休人員為他們理財服務,形成相互支持的關系,促進他們各取所得,共同享受幸福退休生活。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