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學娒+任海林
摘 要: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自覺滲透閱讀教學,通過精心設計導讀提綱,指導學生閱讀教材;深挖教材例題內涵,指導學生閱讀例題;自覺運用語文知識,指導學生閱讀概念等途徑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應用閱讀教學,闡明閱讀教學是將數學語言轉化為學生綜合數學能力的一個手段,對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數學語言;閱讀教學;數學閱讀
數學是一種語言,數學的教學仍然要借助語言來實現,語言的學習又離不開閱讀,所以數學的學習離不開閱讀。數學語言是文字語言、符號語言和圖形語言的融合。數學閱讀重在理解這三種不同語言的關聯,實現其與“內部語言”的轉化。筆者在教學中發現,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課堂上對數學課程語言信息的敏感性差,思維轉換慢,從而造成知識接受質差量少;數學語言發展水平低的學生,數學理解力也差,理解問題(如應用題)時常發生困難和錯誤。因此,教學中重視數學閱讀教學,對提高學生數學語言水平,提高學生數學綜合能力有著重要意義。
一、 精心設計導讀提綱,指導學生閱讀教材
如在教學八年級教材《每周干家務活的時間》一課時,我設計了以下提綱:(1) 通過閱讀,你了解了哪些調查方式?這些調查方式有什么特點?(2) 通過閱讀你認識了哪些概念?你怎樣理解這些概念?(3) 請你找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把問題記載下來。(4) 用提綱的形式寫出本節課的知識結構。將導讀提綱展示在屏幕上,然后給出約15分鐘時間,讓學生帶著提綱中涉及的問題認真閱讀,完成相應的回答與操作。而后讓學生匯報交流,我再補充完善。這樣較好地解決了本節課的重點,重要概念的學習。避免了教師對每一個術語、概念的講解,提高了課堂效率。這樣設計遵從了目標發展原則,學生能夠在教師的設計下精心閱讀教材,由淺入深的導讀提綱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用“閱讀——知道——讀通——讀懂——理解”的程序閱讀,有利于學生形成對教材內容的整體把握,讓學生記載不理解的問題,可以在師生互動中得以解決,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分析、綜合、知識系統化等能力。教師在教學中可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情,適時、適當地組織這種閱讀自學課,使學生在閱讀學習中,有目的、有效果,有助于提高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
二、 深挖教材例題內涵,指導學生閱讀例題
數學教材中的例題編寫語言簡練,一個詞語,一句話往往蘊含著豐富的意義。如教學“為什么是0.618”里一道題:“新華商場銷售某種冰箱,每臺進價為2500元,市場調研表明:當銷售價定為2900元時,平均每天能售出8臺;而當銷售價每降低50元時,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臺,商場要想使這種冰箱的銷售利潤平均每天達到5000元,每臺冰箱的定價應為多少元?”先朗讀此題,再默讀兩遍,然后指導閱讀教材的分析過程,教材中“本題的主要等量關系是:每臺冰箱的銷售利潤×平均每天銷售冰箱的數量=5000元”,這句中的“主要”一詞讓學生細心品讀,引導出等量關系:每天的利潤= (每件產品的銷售價—每件產品的進價)×每天的銷量。教材中對于每天銷售冰箱的數量推證粗略,這時引導學生再認真閱讀題目中的條件:“當銷售價定為2900元時,平均每天能售出8臺;而當銷售價每降低50元時,平均每天就能多售出4臺”,引導學生列出比例式:降低50元,可多售4臺;降低2個50元,可多售8臺;則降低x元,可多售y臺,比例式為504=xy,從中可表示出多售出的臺數y,這樣解讀教材,學生容易讀懂教材,得出一般性的方法。然后讓學生認真閱讀教材解題過程,體會應用題的解題過程和書寫。數學教材中蘊含了數學學科所特有的各種思維方法和解題方法,教師只有引導學生在閱讀中探求歸納思維及解題方法,才能真正提高學生的學習品質。
三、 自覺運用語文知識,指導學生閱讀概念
數學閱讀有其自身的特殊性。數學中的語言總是非常簡潔,一些數學概念、數量關系比較隱蔽。如在教學一元二次方程(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2的整式方程叫做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時,先讓學生默讀兩遍,而后分析這個句子的主干:主語為“整式方程”,謂語是“叫做”,賓語是“一元二次方程”,前面的“只含有一個未知數,且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2”整個作為句子的定語,它告訴我們首先一元二次方程是整式方程,其次,告訴這個整式方程具備兩個特點:①只含有一個未知數,②未知數的最高次數是2,然后讓學生總結這個概念提供了一元二次方程的哪些屬性?學生很快找準了此概念的三個特征,并能迅速記住概念。在數學概念教學中,教師要善于站在語文的角度,有意地運用語文的相關知識(如語法、詞義、中心句等),引導學生分析數學教材內容的段落、句子、關鍵詞,提高學生“咬文嚼字”的能力,鍛煉其信息提取、加工、整合的能力。
學生閱讀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一蹴而就的事。教師首先要有培養數學閱讀的意識,在教學中大膽創新、不斷摸索提高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途徑和方法,逐步實踐,逐步提高學生數學閱讀的能力,為今后乃至終身的學習打好基礎。
參考文獻:
[1] 邵建國.淺議“數學語言”的特點及其作用[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2(12):174-174.
作者簡介:
趙學娒,任海林,甘肅省武威市,甘肅省天祝縣朵什鎮窯洞灣小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