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思想品德課程開展的最終目的不是向學生灌輸更多的基礎知識,引導學生借助這些知識來應付考試,而是要在知識傳授的過程中,借助豐富的思想品德內容來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引導學生掌握為人處世和生存的方法。除此之外,思想品德課程還涉及了國家的政策方針、經濟、文化等內容,這些內容都是與學生的生活息息相關的。所以,在組織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活動的時候,教師需要借助生活化的手段來豐富課堂,將生活與思想品德聯系起來,為學生以后在生活中更好地運用所學的思想品德內容打下堅實的基礎。
關鍵詞:初中思想品德;生活教學;教學方法
《義務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明確指出,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活動的開展需要以生活為切入點,借助生活內容來豐富課堂教學內容、教學方式,使學生在生活中建立正確的人身觀、價值觀等。對此,教師在組織教學活動之前,首先要弄清楚思想品德與生活的關系,借助生活來豐富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在生活中學到接地氣的思想品德內容,在拉近學生與思想品德課程距離的基礎上,使學生能在生活中有所思有所悟,自覺地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并借此來規范自己在生活中的言行舉止。我在初中思想品德生活化教學活動開展中,一般會從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這兩部分入手。
一、 教學內容生活化
(一) 引入具有鄉土氣息的生活化內容
教材是教師組織一切教育教學活動的基礎,在普適性原則的指導下,教材編寫人員常常會將適用于全體學生的內容編入其中,這在一定程度上忽視了某一地區的特殊情況。對此,教師在利用教材內容組織教學活動之前,首先要對教材內容進行深入的分析,從中探究極具生活性質的內容,并在此基礎之上,將與學生家鄉風土人情等有關的內容引入其中。這樣,一方面可以豐富課堂教學內容,一方面可以借助學生耳熟能詳且極具特殊情感的風土人情內容來拉近他們與思想品德的距離,并在風土人情的作用下,學到有價值的極具實用性的思想品德知識。在組織“中華文化,傳承創新”這一教學內容的時候,位于東北地區的學校,老師可以直接借助當地有名的二人轉、秧歌等表演來引導學生在直觀的活動中感知其中所蘊含的豐富的文化因素;位于長江三角洲地區的學校,教師可以直接借助當地的水鄉古鎮來引導學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經驗來體驗其中所蘊含的豐富的傳統文化內容;位于北京地區的學校,教師可以直接用京劇、畫臉譜等引導學生親身體驗其中的文化魅力……諸此種種,將抽象的教材內容與當地的風土人情相結合,自然會使學生在感同身受中加深對教材內容的理解,并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來談一談如何對這些文化內容進行創新,在生活的引導下,其創新意見具有可行性。
(二) 引入具有情趣的生活化內容
在傳統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活動開展中,教師只是將學生作為接受知識的容器來向其灌輸教材中的知識,而學生只需要通過大量的識記即可完成學習任務。通過分析初中思想品德教學內容我們會發現,其中蘊含著豐富的極具啟發性的內容,這就為我們將學生作為課堂活動主體來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提供了豐富的素材。而且在學生的自主探究下,其對知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遠比教師的知識灌輸要好。仍以“中華文化,傳承創新”這一內容教學為例,在外來文化的沖擊下,不少學生無法深刻理解中華文化包含哪些內容,甚至會貶低中華文化。此時,我會借助學生生活中常見的一些文化現象,諸如可口可樂、麥當勞、肯德基、迪斯尼、CNN(美國有線新聞網)等引導學生思考這些文化現象在我們的生活中產生了哪些影響,對中華文化有什么影響。很多同學在這些生活中常見的文化現象下發散思維,也有的同學談及了中國的一些文化“被韓國化”,這些赤裸裸地現實使學生看到了外來文化的利弊,同時也深刻地領悟到傳承傳統文化迫在眉睫。
二、 教學方式生活化
(一) 創設生活情境
將抽象的思想品德理論知識和現實生活有效結合在一起的最佳方式莫過于情境創設。因為生活中蘊含著豐富的思想品德內容,一個個真實的生活場景都是思想品德教學內容的再現,而對于剛剛接觸思想品德且生活經驗有限的中學生來說,他們難以發揮自身的主觀能動性,把自己的日常生活與抽象的思想品德聯系起來,此時就需要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借助極具生活化的情境將抽象的知識直觀、形象地呈現在學生面前,為學生搭建生活與思想品德的橋梁,使其在生活情境中調動已有的生活認知來自主感知其中所蘊含的思想品德教學內容,在加深理解的基礎上,對其言行提出明確的要求。我在組織“學會與父母溝通”這一內容的時候,會組織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將真實的生活情境引入到課堂之中。如:吃飯的時候媽媽一直給孩子夾菜,但是孩子不愿意吃,隨著飯碗中菜的數量越來越多,孩子忍無可忍將飯碗砸碎,引發了家庭矛盾。在這一生活情境下,我將學生分為兩組來扮演角色,第一組學生主動與父母進行交談溝通來緩和矛盾,第二組學生則順其自然,對于親子之間發生的矛盾置之不理。在學生生動的角色扮演中,我們可以看到,第一組學生會主動向父母說清楚自己為什么不愿意吃飯,而父母表達自己對孩子的關心,在雙方的溝通交流下,矛盾自然而然地得以化解,而且孩子也會感受到父母對自己的愛。而第二組學生由于矛盾仍然持續存在,一旦父母做出有什么不符合自己心意舉動就會大發脾氣,使家庭矛盾升級惡化。在兩組角色扮演對比中,學生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與父母溝通的重要性,以及在學生的表演中,學會與父母溝通的方式,避免了枯燥的理論說教使學生產生排斥心理這一情況的出現。
(二) 融入實踐環節
正如上文所提及的,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是引導學生借助所學知識來指引生活,學會生存,知識應用是教學活動開展的最終目的。所以,我在組織思想品德生活教學的時候,會打破傳統課堂教學的局限,將學生從課堂中解放出來,開展積極的生活實踐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掌握有價值的思想品德內容。
總之,在初中思想品德教學活動中,教師可以借助生活化的教學手段來豐富課堂活動,使學生在生活的引導下扎實掌握思想品德教學內容,并將自己的生活所思所想引入其中,提高思想認識。
參考文獻:
[1]張效庚.實現初中思品課教學生活化的意義和方法[J].新課程研究(上旬刊),2016,(01).
作者簡介:
施紹柱,云南省昆明市,云南省昆明市東川區銅都中學。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