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芙+張中文
摘 要:本文以淮陰商校與臺灣雙鏌創建“校中廠”的校企合作模式為例,詳細解析了“校中廠”合作內容及運行管理中出現的問題及解決辦法,對推動“校中廠”校合深度合作起了重要作用。
關鍵詞:“校中廠”;淮陰商校與臺灣雙鏌校企合作;運行管理
近年來,我校緊緊抓住國家改革示范校建設的契機,圍繞“立足淮安、面向區域經濟、為社會培養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培養目標,以專業建設為龍頭,大力推進校企合作。校企合作、工學結合、頂崗實習是現代職業教育人才培養模式的主要內容。在經濟欠發達地區實施校企合作培養模式具有相當大的難度,也是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的重要制約因素。為此,我校充分利用數控專業創辦生產性實訓基地,積極探索和嘗試“校中廠”的辦學模式,實施工學結合、理實一體的人才培養和教學模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三年內,我校與臺灣雙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等104家企業進行了校企合作,并呈現出蒸蒸日上的良好發展勢頭,至今保持著和諧的合作狀態,為推進海峽兩岸關系、為地方經濟發展作出了貢獻。
一、 “校中廠”的實踐意義
“校中廠”是校企合作推進過程中產生的新模式,是校企合作、共同發展的創新之舉。
在學校創辦“校中廠”對企業來說,可以節約場地資源,包括廠房、員工宿舍、員工餐廳等;學生在“校中廠”工作,但是由于在學校,學生管理工作大部分環節是由學生負責的,還幫企業節省了員工管理成本;節省員工培訓的周期,節省用人成本;避免企業長期招工的局面,盡管學生流動性較大,但對技術熟練的學生可以通過提高薪資的辦法長期留用,從而為企業招攬優秀的員工,這樣企業便可借助學校人才的優勢,實現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對學校來講,可以實現學習的生產化,將專業教學與企業生產很好地對接;由于設備是企業帶進的,可以省去學校在實驗實訓上的設備投資;企業的工程師或生產車間的師傅給學生做專業指導,可以節省學校的師資力量;還可以免費地培訓教師,從而節約學校對教師的培訓成本。
對學生而言,雖在進行專業學習,實際在從事企業生產,可以學到最貼近產業的技術,能感受企業濃厚的文化氛圍;大部分的生產都是帶薪的,在學習的同時還可以獲得勞動報酬;對于技術過得硬的學生一畢業就能立即到企業實踐操作,能與企業生產無縫對接,從而獲得一份理想的工作。
因此校中廠的出現真正實現了學校、企業、學生三方共贏,企業收到了“人才”效益、經濟效益、技術效益;學校實現了“工學結合”的人才培養目標、提高了教師的企業實踐能力;學生實現了學生身份與企業員工身份的快速轉變,提升了就業競爭力。
二、 發動社會力量“請進來”、把工廠引入學校,建立“校中廠”
淮陰商校在高教園區管委會和開發區人社局等多方力量的關心下,先后考察了膳魔師(江蘇)家庭有限公司、臻鼎科技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臺灣雙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還考察了南京金陵中等專業學校、南京高等職業技術學校、鎮江高等職業技術學校、蘇州高等職業技術學校等多家兄弟學校,想利用學校、企業、社會三方力量為我校尋找理想中的合作企業,在學校創建“校中廠”。在多次考察后,臺灣雙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廖健郎總經理一行三人在市開發區招商局李局長的陪同下到淮陰商校進行具本洽談,季校長、傅校長、相關負責人參加了會議,會上與雙鏌達成協議,在我校建立生產型實訓基地。
(一) 臺灣雙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情況
臺灣雙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模具制造及塑料射出技術為背景的企業,二十多年來,開發了多種熱流道技術和噴嘴,迎合客戶的不同需求。其合作伙伴CHIMEI、HP、SAMSUNG、TOYOTA、DELL、SANYO、SUZUKI、ASUS、SONY、LG、MAZDA等均為國內外知名企業,因其技術含量較高,技術工人的培養需要時間較長,在新工程塑膠不斷研發生產的今天EDENMOLD亦不斷加大研發,從而獲得較佳技術成果及競爭力,在國內外享有盛譽。
(二) “校中廠”合作模式在我校與雙鏌之間體現的具體內容
1. 淮陰商校負責提供鋼結構廠房600平方米,水電供應正常,廠房內水電設施完備,電力負荷能夠滿足生產要求;負責基礎設施維護,避免影響臺灣雙鏌正常生產;按照雙方洽談要求提供頂崗實習生,根據臺灣雙鏌需要制定實習目標,調整學生教學內容及時間,并對提高實習質量提出建議;為臺灣雙鏌進出貨物提供方便,實行免檢,確保貨物運輸及時、暢通;組建校企合作領導小組,安排專人對實習生進行管理,并保持與臺灣雙鏌的聯系、溝通;負責學生實習教學時間之外的其他時間的安全教育與管理。組織學生按時按規定參加臺灣雙鏌的實習工作。實習學生的實習表現記錄到學生的學習成績和評優等次。如遇實習期滿或其他原因造成實習生減少,應按臺灣雙鏌要求及時補充實習生。
2. 臺灣雙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向學校提供機加工設備全套。負責廠房的改造和設備的安裝調試等;為保證實習教學質量,需選派業務能力強、思想素質好的人擔任實習指導老師,按學校計劃的實習時間和實習內容組織教學;在學生實習時間內要全面負責學生的安全教育與管理;合作過程中發生的糾紛需與學校一起處理,對于不服從管理的實習生,臺灣雙鏌有權終止其在公司的實習;實習過程中負責管理、考勤,實習結束后,優先錄用畢業實習生,并簽訂正式用工合同。
3. 為學生謀求應有的福利,雙鏌為實習生購買商業保險(包括意外傷害、醫療等保險等);為學生提供培訓機會和實習崗位,實習期間的補貼按照同工同酬原則,第一個月為培訓期,發放相應補貼,補貼費用由企業直接支付給學生。第二個月開始基本薪資由學校和企業共同商定;節假期間及特殊情況下的延時根據自愿的原則,按照相關法律規定執行支付加班費用;實習期滿后優先錄用為雙鏌正式員工,崗位晉升優先任用,并可以享受臺灣雙鏌公司正式員工同等待遇。
在開發區人社局各位領導的關懷下,淮陰商校與臺灣雙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正式簽署“校中廠”建立協議。
三、 “校中廠”的運行管理
1. 共建合作管理機制
為保證臺灣雙鏌工業股份有限公司在淮陰商校創建“校中廠”能夠了正常運行,雙方根據原協議內容要求,共同管理,分工合作。雙方均委派一名代表就合作內容在執行過程中的若干問題進行協商,負責協調各自單位上下級之間的關系和精神傳達,以確保校企合作的正常運行。
2. 共建課程體系
為突出工作實踐在課程中的主體地位,要求專業課程體系建設與課程標準的設計均需雙方共同參與完成。包括課程方案的建立要體現職業性、實踐性和開放性;整合課程內容要強化學生的應用能力,整合原數控專業的多門課程,將原指定核心課程分成與企業工作過程相對接的六大模塊。
3. 共同編寫教材材
根據專業實踐需求、現有的實訓條件和與工作過程相對接所需掌握的各大模塊內容由淮陰商校數控專業教師和臺灣雙鏌企業一線師傅共同編寫教材。
4. .共建教師團隊
由于學校專業教師企業實踐經驗不足、企業一線工作的工人存在理論或教學經驗不夠等情況,現通過“校中廠”的運行,讓教師和學生一起參加崗位培訓,企業崗位能手也一起參加淮陰商校專業教師的理論培訓,這樣互相取長補短、相互傳授經驗,有利于學校教師的成長和企業師傅的水平提升。
5. 共建考評制度
學生在“校中廠”中實踐情況由學校和企業共同考核,對于考核標準和考評制度由淮陰商校和臺灣雙饃公司共同商定,既要反映學生在校期間理論學習情況,也要反映學生在企業實踐情況,此時由企業指導師傅結合在本崗位進行實踐鍛煉的專業教師,根據各階段的實踐內容,聯合進行制定考核方案并實施考核。考評方案參照企業的崗位培養要求進行設置,既保證實踐教學任務的順利完成,又有針對性地提高了學生的專業技能,最終實現學生職業技能對接崗位需求。
四、 工作成果及啟示
“校中廠”的校企合作模式在淮陰商校健康運行主要獲得了以下收益:
學生職業能力有所提高,通過親身體驗企業運行管理中的各種規章制度、工作作風、文化氛圍、質量意識等,畢業后可以立即適應崗位需求,不需要專門的崗前培訓就能直接上崗。
教師的專業技能不斷進步,在沒有引入“校中廠”之前,每年學校專門安排青年教師下企業鍛煉,歷時半年,也取得不錯的效果,但是由于專業教師緊缺,不可能每一個專業教師都有機會下企業。在創辦“校中廠”后淮陰商校數控專業教師每學期均置身于企業氛圍中,擔任教師和學徒兩種身份,得到企業專家手把手地培訓,并陪同學生一起體驗實際的工作過程,這樣有利于打造一支會做能教、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
學校的教學成本明顯降低,首先節約了每年送教師下企業實踐用去的大量車旅費、食宿費,以及帶學生參加企業實踐時教師的管理費、食宿費等,其次是節省了在數控機床設備上的投資,最后是節省了學生在校期間實驗實習的刀具、鋼材等耗材費用。
企業獲得了優秀的人才,學生在“校中廠”中實習,由企業安排指導教師指導學習,企業的指導教師根據企業培養人才的內在需求來培養我們的學生,有利于企業實施人才戰略。主要表現在:學校讓企業優先挑選并錄用實習過程中表現出色的學生,這樣企業便減少了用人成本,同社會招聘相比降低了招工風險;這樣企業切身體會了接受學生頂崗實習不是負擔,而是能讓學生成為本企業有效的勞動力,大大降低了勞動力成本;通過校企合作項目,將企業文化與理念傳輸給教師和學生,擴大了企業品牌與無形資產的影響,造就了企業的潛在合作伙伴和客戶群體。
作者簡介:
劉芙,張中文,江蘇省淮安市,江蘇省淮陰商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