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大學生考試失信情況日益凸顯。采用質性研究結合問卷調查的方法,對蘇州某高職院某二級學院的31名因考試失信受到學校紀律處分的學生進行研究,發現這些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存在實際的或是可能的問題。主要從3個方面加強上述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防止學生因對考試作弊受到處分的認知偏差帶來次生的消極的認知和行為。
關鍵詞:考試失信;高職生;感悟社會支持
一、 考試失信狀況不容樂觀
以蘇州某高職院某二級學院為例,2016~2017學年因考試作弊(含考試違紀,以下同)受到學校處分的學生為31人次,學校公布的考試作弊率為0.68%,與此同時,蘇州某高職院某二級學院開展了一項匿名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某二級學院高職生承認自己這一學年考試作弊的比率為3%,遠遠高于受到學校紀律處分的考試作弊率0.68%,可見高職生的實際作弊情況不容樂觀。
根據蘇州某高職院某二級學院的匿名問卷調查結果顯示,高職生考試作弊的形式多樣,主要有夾帶小抄,交換試卷,交頭接耳,假借文具,還有極少數的高科技作弊手段。
二、 考試失信危害
1. 影響社會誠信,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高職生是整個社會的一個特殊群體,大學期間是高職生價值觀形成和確立的關鍵時期,如果高職生在校期間出現大面積的考試失信等行為會影響整個大學校園的誠信氛圍,進而影響整個社會的誠信風氣。
2. 破壞考試功能,考試只是教育的手段,目的是用考試檢驗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診斷教學質量,承載著檢驗教學過程設計的正確性和教學活動有效性等功能。目的是以考促教、以考促學。考試作弊會拉高成績,呈現出虛假的高分,不能為下一步的人才培養提供有效的參考。
3. 影響學風建設,良好的學風一旦形成就有一定的穩定性和一貫性,學生能主動學習,學習的情緒飽滿,學習的興趣濃厚,考試作弊的學生通過不勞而獲的手段輕松獲得好成績,這就會讓那些踏踏實實努力的學生懷疑自己勤奮的意義,對已經形成的學風和正在形成的學風造成一種破壞作用,最終影響學風建設和學校教書育人的全過程。
4. 危害教育公平,高職生的學習成績關乎獎學金評定、入黨、實習點安排等,考試作弊直接影響學生的班級和年級排名,有些學生通過考試作弊的方法取得好的成績,阻礙了考試所特有的評定和激勵功能,造成教育過程的不公平,進而影響教育結果的公平。
三、 考試失信高職生感悟社會支持情況
問卷調查法在研究蘇州某高職院某二級學院高職生作弊的動機,作弊方式等方面具有優勢,事實上,在研究蘇州某高職院某二級學院高職生考試作弊原因時,質性研究方法更有優勢,正如馬太·邁爾斯所言,質性資料可以探究事件究竟如何與為何發生,顯示在某特定情境里因果關系運作的情形。
本文采用質性研究結合問卷調查的方法,采用感悟社會支持量表(PSSS),對蘇州某高職院某二級學院31名因考試作弊受到學校處分的學生進行施測,結果表明,31名學生的總分平均分為29分,家庭支持4個條目的得分為9分,朋友支持4個條目的得分為11分,其他支持(其他支持在量表中是指老師、同學、親戚的支持)4個條目的得分為9分,總分和各組塊的得分都處于較低的狀態。
通過31名學生的逐一單獨訪談發現,這些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存在實際的或是可能的問題,有7名學生自訴自己的家長從來不關心自己的學習情況和生活情況,有4名學生生活在單親家庭,有2名學生從小就是隔代撫養,有10名學生在班級處于游離狀態,他們在班級沒有合得來的同伴,不關心班級事務也極容易被班集體忽視。有9名學生沒有從小到大的玩伴,遇到煩惱無處傾訴。
總之,31名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存在實際的或是可能的問題,他們覺得遇到困難時,不能從家庭獲得切實的幫助,也不愿意跟父母分享自己的喜怒哀樂;對班級事務漠不關心,對學校的一些社團活動也不能積極參與。沒有知心朋友,覺得在遇到困難時朋友不能真正幫助到自己。
四、 基于考試失信高職生感悟社會支持情況的建議
在平時的工作實踐中筆者發現有部分同學因考試作弊受到紀律處分后,會出現自暴自棄的情況。基于本文的研究結論,筆者認為對蘇州某高職院某二級學院31名因考試作弊受到學校處分的學生應該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加強情感支持,防止這小部分學生因對處分的認識有偏差而出現次生的消極認知和消極行為。
1. 家庭的溫暖,班主任、輔導員設法與學生家長取得聯系,建議家長多與學生進行情感上的交流,給學生提供必需的生活和學習費用,在學生遇到困難時能給予最大的精神和物質的支持。
2. 老師同學的關心,學生離開家庭到高校求職,遠離父母,父母的關愛和陪伴會缺失一些,在校園班主任輔導員和班級同學相處的機會相對較多,對于游離在班級邊緣的學生,應安排主要學生干部主動去關心和幫助這些學生;班主任輔導員也應該經常深入班級宿舍,對于有困惑困難的學生給予及時有效的幫助,讓學生感覺到來自師長的關愛。
3. 朋友的支持,建議這些學生要真誠對待朋友、真心關心朋友,主動無所圖地去幫助朋友。要不斷地提高自己,成為對朋友有用的人。努力讓自己成為一個幽默樂觀人,這樣在本人遇到困難和困惑時,就會有更多的朋友伸出援助之手。
教書育人是各級各類學校亙古不變的主題,學校給予考試失信學生相應的紀律處分只是一種手段,不是目的。在處分后要注意關注這些學生的思想和心理狀態,加強上述學生的社會支持系統,防止學生因對考試作弊受到處分的認知偏差帶來次生的消極的認知和行為,對后續的學業和生活造成不良的影響。
參考文獻:
[1]李孝更,金惠怡,孫冬帥.大學生考試作弊之形、因、害、治.現代教育科學,2017,(2):55-61.
[2]田建榮,馬瑩.高校學業考試現狀與高校教學質量保障的基本途徑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2009,30(3):37-41.
[3]Matthew BM,張芬芬,譯.質性資料的分析:方法與實踐[M].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08:16.
[4]汪向東,王希林,馬弘.心理衛生評定量表手冊[M].北京:中國心理衛生雜志社,1999:131-133.
作者簡介:
李克英,江蘇省蘇州市,蘇州衛生職業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