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瀟
【摘 要】結合2017年和2018年的煤炭進出口的具體數據,對煤炭進出口量、對外貿易地區分布和具體影響因素進行了分析,并對煤炭貿易發展趨勢進行展望。
【關鍵詞】煤炭;進出口;市場
中圖分類號: F426.2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2457(2018)30-0205-002
DOI:10.19694/j.cnki.issn2095-2457.2018.30.090
1 我國煤炭進出口概況
我國是一個以煤炭為主要能源的國家,長期以來,煤炭在我國一次性能源生產和消費中的比重一直在60%以上,而且這種格局在短期內不會根本改變。2017年,我國生產原煤35.2億噸,同比增長3.3%。
1.1 煤炭進口分析
1.1.1 煤炭進口量分析
隨著經濟發展對煤炭需求的增加及國家產業政策的重大調整,國際煤炭價格相對有比較優勢,我國煤炭進口不斷增加,自2012年以來,煤炭進口經歷了一個波折的發展,在2013年煤炭進口達到近些年的最高峰,3.27億萬噸,此后連續兩年下降,并在2015年達到近些年的最低點,2.04億萬噸。此后,煤炭進口漸漸回升,2017年全國累計進口煤炭2.71億噸,同比增加0.15億噸、增長6.1%。其中,第一季度進口6471萬噸,同比增長33.8%;第二季度進口6855萬噸,同比增長15.07%;第三季度進口7159萬噸,同比下降0.38%;第四季度進口6604萬噸,同比下降12.39%。
1.1.2 煤炭進口貿易地區分布
中國煤炭的產量和消費量在全球占有很大的比重,根據統計,2016年,中國煤炭消費量和產量分別占全球的50.6%和46.1%。我國煤炭的消費量很大,2017年,我國進口煤主要來源于印度尼西亞、澳大利亞、蒙古、俄羅斯及加拿大,上述五國共出口中國煤炭占中國全部進口煤炭的90%以上。
1.2 煤炭出口分析
1.2.1 煤炭出口量分析
我國煤炭出口量相比我國的煤炭產量和進口量而言,出口量比較少。2000年以前呈逐漸上揚的態勢,到2003年達到歷史峰值9403萬噸,隨后逐年下滑,到2015年進口量達到近年最低的514萬噸。2017年全國累計出口煤炭817.22萬噸,同比減少61萬噸、下降7%。其中,第一季度出口煤炭245萬噸,同比下降12.1%;第二季度出口煤炭128萬噸,同比增長55.85%;第三季度出口煤炭128萬噸,同比下降21.5%;第四季度出口煤炭151萬噸,同比下降39.11%。
1.2.2 煤炭出口貿易地區分布
我國煤炭出口流向主要是銷往韓國、日本、臺灣等煤炭資源稀缺的亞洲國家。從2013年開始韓國超越日本,成為中國最主要的煤炭出口國。2017年,中國出口韓國煤炭343.6萬噸,約占中國出口總量的42%,出口日本煤炭318.1萬噸,約占中國出口總量的38.9%,出口臺灣煤炭76.5萬噸,約占中國出口總量的9.4%。
2 影響煤炭進出口量的因素分析
根據以上相關數據分析,我國煤炭進口量遠遠大于出口量,具體因素如下:
2.1 外貿政策影響
2.1.1 出口方面
出口方面,中國煤炭一直延續出口配額制度, 嚴格實施出口通關時的“許可證核銷”制度。中國煤炭出口必須經過中央政府指定的“煤炭出口專營公司”在核發的許可證種類、數量的范圍內進行。這在一定程度上對煤炭的出口起了限制作用。
2.1.2 進口方面
在煤炭進口方面,煤炭關稅稅率逐步下降,并在2008年所有煤炭進口關稅調整為零。雖然2014年10月頒布政策,取消無煙煤、煉焦煤、煉焦煤以外的其他煙煤、其他煤、煤球等燃料的零進口暫定稅率,對應煤種恢復實施3%-6%的最惠國稅率。但對于進口煤主要來源國之一的印尼,由于與中國的自由貿易協定,其依舊享有零關稅政策。而主要來源國的另外一個國家澳大利亞,自2016年1月1日起《中澳自由貿易協定》執行開始,未制成型的其他煙煤進口基礎稅率第一年降至4%,第二年遞減至2%,第三年開始為零關稅;未制成型的無煙煤、煉焦煙煤、其他煤以及褐煤等貨品從協定生效日起執行零關稅。這些措施的實施,有利于降低進口煤炭的價格,從而促進了煤炭的進口量的增長。
2.2 國內市場對煤炭的需求量大
隨著我國工業化、城鎮化進程加快,電力、鋼鐵、冶金等重化工業快速發展,帶動煤炭消費大幅增加。而且煤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持續推進,在去產能、環保以及安監等多重監管壓力下,國內煤炭產能釋放受到一定抑制,國內煤炭供應出現缺口,市場對進口煤的需求隨之上漲。根據最新統計,2018年上半年動力煤供需缺口合計為7,923.73萬噸。而煉焦煤方面,由于下游煉焦行業面臨環保限產壓力較大,對焦煤需求存在波動,其供需缺口合計為467.34萬噸。而2018年上半年我國累計進口煤炭1.46億噸,同比增長9.9%。進口煤增速高于全國產量增速,進口量占同期產量的8.84%,這些數據都充分說明進口煤仍是我國煤炭市場供應的重要補充,我國市場對于進口煤炭的需求量還是很大的。
2.3 進口煤擁有比較優勢
2.3.1 價格方面
一直以來,進口煤價格比國內煤價格擁有比較優勢,根據統計,2017年下半年,國內煤價持續維持高位,海外煤價遭遇進口限制遭遇價格壓力,從而導致國內和進口煤價格差在50元---70元區間浮動,此后隨著國內煤價快速下跌,價格差縮小,根據2018年3月的統計,國內和進口煤依然存在30元左右的價格差。進口煤的價格優勢顯現,不僅沿海電廠包括內陸的部分企業都會傾向采購進口煤。
2.3.2 品質方面
以2017年增速最快的煉焦煤為例,煉焦煤進口量6935萬噸,同比增長17.1%,主要來自澳洲和蒙古,分別是3098萬噸和2627萬噸,占比分別是44.7%和37.9%,這與進口煤煤質優良和性價比高是分不開的。我國的煉焦煤硫分一直相對偏高,而市場需求離不開澳洲和蒙古的低硫主焦,所以進口量增長比較大。
2.4 國內部分行業和地區的市場需求
從行業角度,以電廠為例,國內電廠對進口電煤、動力煤的需求比較大,其消費傾向于澳洲煤和印尼煤。
從地區角度,我國部分南方城市從國內采購煤資源距離遠,運價高,運輸環節多,且鐵路運輸運量低于進口煤海運運量,總的從成本角度分析,相比于進口煤,國內煤成本更高。
3 未來煤炭進出口的發展趨勢
3.1 清潔煤是未來煤炭進出口的導向
近年來,環境問題日益受到世界各國的重視,煤炭在為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平穩發展提供能源保障的同時,其帶來的資源、環境、生態和安全問題也越來越突出。所以,在煤炭從開發到利用全過程中,減少污染排放、提高利用效率成為必然趨勢。2017聯合國組織的能源會議上,參與會議國家和企業承諾,要發展CCUS。CCUS(Carbon Capture,Utilization and Storage)碳捕獲、利用與封存是應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關鍵技術之一,即把生產過程中排放的二氧化碳進行提純,繼而投入到新的生產過程中,可以循環再利用。在對于煤炭行業來說,積極推廣該技術,從長遠看,有較高的社會效益和綜合經濟利益。
而推廣清潔煤技術,一方面政府應給與必要的政策和資金支持,鼓勵煤炭企業提高清潔煤技術的利用率,以日本為例,日本計劃在2030年實現煤炭資源循環利用,實現煤炭利用零排放,并制定了分三個階段的技術研發和推廣戰略。在日本,將煤炭作為清潔能源使用的主要技術障礙已不存在。日本經驗說明,國家加大對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技術的研發投入推廣,是推動潔凈煤技術發展的重要動力。另一方面煤炭企業應主動引進、開發和利用清潔煤技術,遵循市場需求發展的規律,堅持技術進步與管理創新,煤炭企業才能在市場中獲得更高的效益和更長遠的發展。
3.2 煤炭貿易價格將繼續穩中上漲
我國煤炭無論在產量上還是進口數量上在全球均占有很大的比重,主導地位突出,所以我國政策或經濟環境的變化,對全球煤炭市場的波動均會產生影響。結合我國目前煤炭現狀分析,未來煤炭貿易價格將繼續高位運行。從我國國情分析,影響煤炭貿易價格的主要因素如下:首先,煤炭貿易受環保要求的制約,且清潔煤技術的推廣和應用成本較高,勢必會加大落后產能淘汰,煤炭供應下降,導致價格趨于上漲;其次,煤炭供需不平衡也會導致價格上漲,2015年以來,受供給側改革和需求改善等影響,煤炭價格探底回升,2017年全國煤價屢次走高,與供需不平衡緊密相關,下游需求激增,導致短時期內全國煤炭供應偏緊,從而致使煤價走高;最后,我國相關的政策也會影響煤價的變化,一是2018年1月1日開始施行《關于建立健全煤炭最低庫存和最高庫存制度的指導意見(試行)》和《煤炭最低庫存和最高庫存制度考核辦法(試行)》,其通過庫存標準將動力煤價格維持在500~570元/噸的綠色區間。通過政府監管直接影響煤價的穩定增長;二是2017年以來實施的進口限制,去年7月中國二類口岸開始限制煤炭進口業務,受該政策的影響,8月下旬動力煤價格快速增長。2018年4月,我國部分地區先后暫停了二類港口的煤炭進口業務,而且我國第一次對一類港口的進口煤進行限制,這一限制政策的影響力勢必大于去年7月的影響力,煤價從總體上看將繼續在高位運行。
【參考文獻】
[1]雷強.國際煤炭價格與我國煤炭進出口的關系研究[J].價格月刊,2013(11).
[2]郭丹.基于政策導向視角下中國進出口貿易——以煤炭進出口貿易為例[J].現代商業,2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