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醫院中醫婦科 李 影/王 清
“手腳冰涼,你宮寒了”“痛經啊,你一定是宮寒”“備孕好久也沒成功,一定是宮寒啦”……仿佛所有的婦科疾病,都可以用宮寒來解釋。那么,中醫到底有沒有宮寒這個概念呢?女性宮寒會造成什么疾???宮寒又該如何預防?下面我們就來捋一捋宮寒到底是個啥吧。
宮寒,最早出現于漢代張仲景的《金匱要略·婦人雜病篇》,“宮寒經閉,不孕病,溫經湯”。此后歷代中醫論著中都有對宮寒的描述。宮寒并不是一個專有病名,表述成一種癥狀或者疾病的機理更為準確。中醫認為,宮寒確實存在,而且是一種疾病狀態。
我們再把宮寒深入剖析一下,“宮”有廣義、狹義之分,“寒”也有實寒、虛寒之別。
狹義的“宮”即子宮,廣義的“宮”指的是胞宮,包含子宮、輸卵管、卵巢、子宮周圍的毛細血管、神經、韌帶等。
寒有虛實之分,實寒指飲食貪涼、外感寒邪等“外寒”侵入人體,停滯胞宮而導致的寒證,主要表現為經前或經期小腹冷痛、絞痛,常伴月經錯后、月經色暗有血塊;虛寒指人體平素脾腎陽虛,“內生之寒”凝聚胞宮,常表現為小腹隱痛,月經量多、色淡,出血不止,伴腰膝酸軟、四肢不溫、小便清長、夜尿頻多、大便溏薄等。其實,宮寒就是婦科生殖系統功能失調的一種狀態。
既然宮寒是一種婦科功能失調的疾病狀態,那么,經孕胎產乳雜病都可以因為宮寒而導致相應的病狀。如門診常見的痛經、閉經、月經錯后、功能性子宮出血、不孕、白帶過多,先兆流產、習慣性流產、惡露不盡、慢性盆腔疼痛等,這些婦科常見的功能失調性疾病和癥狀的病因有很多,但宮寒確實為其中一個重要而常見的病因病理分型。通過對近30年中醫文獻的檢索,可以看到,無論是寒凝血淤的實寒,還是脾腎陽虛的虛寒,都以痛經、不孕、閉經、月經錯后、功能性子宮出血、習慣性流產、惡露不絕、慢性盆腔疼痛等最為常見。
國醫大師許潤三教授曾解讀,痛經、不孕、月經錯后、功能性子宮出血、白帶過多、流產、惡露不絕、慢性盆腔疼痛等均可由于宮寒所致,但其中又分寒凝胞宮的實寒和脾腎陽虛的虛寒證,且虛實會有不同的全身和局部癥狀,需要專業醫師幫你辨識。
實寒的病理機制是寒凝胞宮,氣血運行不暢,治則宜溫化寒濕,兼以行氣活血,治療常以溫經類藥物為主加減。
虛寒的病理機制為脾腎陽虛、胞宮失去溫煦,治宜溫經扶陽,兼以補氣養血,治療多以溫補類藥物為主加減。
虛寒、實寒均可以通過辯證取穴進行針灸、艾灸、推拿按摩等方法治療。
實際上,痛經、不孕、閉經、月經錯后、功能性子宮出血等疾病病因很復雜,有時伴有嚴重的器質性病變,如嚴重的子宮內膜異位癥也可引起痛經、不孕,雖然可以辨識為宮寒,但同時可能有較重的淤血和痰濕的病理機制,需要中西醫結合進行針對性處理,比如手術、激素等治療配合中醫的調治。
通過臨床實踐證實,宮寒的治療必須經過專業醫生的辨識,采用對應的方法進行調治。
日常要注意避寒涼
宮寒的預防實際上和多數中醫的養生觀一致,需要從日常的衣食住行幾方面加以注意:
1.飲食有節。不可貪食寒涼之品,如綠豆、苦瓜、涼瓜等,尤其應注意少喝冷飲。多食用溫經暖宮的食物,如核桃、大棗、花生、洋蔥。每日午餐或晚餐后喝一杯姜茶,能化解體內寒氣,長期堅持對調理宮寒十分有益。
2.保暖。盡量不穿露臍裝,注意給小腹、腰部和雙腳保暖。尤其注意腳部保暖,春夏之交不要過早暴露雙腿、過早穿短裙。平日多用熱水燙腳,刺激足底的經絡和穴位,也可改善宮寒狀態。
3.生理期保健。月經期間、產后、哺乳期要注意避免過多接觸寒涼,如經期女性不要冒雨涉水、坐臥濕盛之處、游泳等。
4.多運動。中醫有“動則生陽”之說,即運動可以改善體質,每天保證半小時的走路時間,能改善循環,氣血流通,寒濕不易留滯。
5.中醫按摩刮痧。經常按摩涌泉穴(位于足底部,蜷足時足前部凹陷處),對于固護體內的陽氣以及預防宮寒都是有很大益處的。如果堅持每天按摩,就可以遠離宮寒了。還可以刮痧,每隔3~5日刮拭一下腰骶部、小腹等,一直到發熱發紅,這也是可醫治和預防宮寒的有效辦法。
需要注意,美容院所謂的“暖宮”并不可靠。女性朋友不要被“宮寒”這個詞匯嚇壞了,也不要被美容院所謂的保健給忽悠了,中醫的疾病觀是辨證論治,宮寒與否,需要通過專業中醫師的判斷,不能一概以宮寒論之。而且宮寒的預防,我們通過注意日常衣食住行就完全可以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