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邢曉婧
中國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國資委)1月31日宣布,經報國務院批準,中國核工業集團有限公司(中核集團)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有限公司(中核建集團)實施重組,后者整體無償劃入前者,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為激發企業活力,提高競爭力,中國政府致力于推動國企央企整合,中核與中核建作為央企中排名前列的軍工企業,二者重組消息傳聞已久。去年3月包括中核科技在內的兩集團旗下上市公司就曾發布公告稱,控股股東正籌劃重組事宜,方案確定后尚需獲有關主管部門批準。中核集團與中核建集團合并后,中國的核電行業將形成“新中核”、中廣核與國家電投三足鼎立的格局。可預見,合并后的“新中核”在中國核電“走出去”戰略中,將具有更加明顯的優勢。
如何看待中核集團與中核建集團的重組?此舉將對核電產業有何影響?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1月31日接受《環球時報》記者采訪時稱,中國核電產業不僅關注國內市場,還關注包括“一帶一路”相關國家在內的國際市場。重組有利于增強國企綜合實力,提升競爭力,有助于開拓國際市場。重組之后形成“新三角”格局,使得核電產業比較整齊,未來發展也會比較順暢。
有聲音認為核電價格或因此有所下降,林伯強對此持不同看法,他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核電產業對技術要求很高,一般來說,競爭不會很激烈”。
中核集團與中核建集團的合并是國企央企改革的最新舉措,至此由國資委直接監管的央企減為97家。此前,中國已有南車北車等多組央企進行整合。林伯強認為,合并重組是央企未來的發展趨勢,在不壟斷的基礎上整合企業,國際上很多國家也采用同樣做法。國資委減少直屬企業數量、集中力量將企業做大做強的目標非常明確,地方省份也可能緊跟國資委腳步進行相應調整。▲
環球時報2018-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