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調皮”的松鼠,一度成了最棘手的難題。捕殺,赤腹松鼠屬于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不捕,松鼠又確實給林場和村民造成了經濟損失。
人們絞盡了腦汁,但捕鼠越來越難。這種小精靈警覺性很強,經常更換棲息地,一旦發現有人,就會瞬間逃得無影無蹤。
調研發現,人工林采用單一樹種的栽種方式和鼠患爆發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
南方周末記者 聶輝
發自四川洪雅
“乖巧,馴良,很討人喜歡”。小學五年級課本里,法國作家布封筆下可愛漂亮的小動物“松鼠”,而今正成為四川洪雅縣村民眼中的公害。
由于持續啃食環剝樹皮,造成經濟林木枯死和材質下降,這種被洪雅村民稱為“刁梁子”的小精靈,正成為村民生計最嚴重的威脅。
這種在杭州西湖邊被奉為寶貝的精靈,在四川的待遇迥異——四川省林業廳2017年公布的全省“發生面積較大且危害較重”的有害林業生物名單,赤腹松鼠名列其中。
活松鼠送到集市上賣給游客,死了的則作為野味食用,或當作垃圾直接扔掉。自從2006年四川省林業廳批復同意以來,洪雅人與松鼠的戰爭已持續了十年。四川洪雅國有林場的告示一直不斷,鼓勵村民捕殺赤腹松鼠——村民每上交一條松鼠尾巴,可以到林場領4元補貼。
2017年,洪雅林場收購了一萬八千多條松鼠尾巴,但依然難以阻止樹皮被松鼠啃食后,經濟林不斷的朽壞。
“捕殺松鼠是出于經濟林保護,我們希望通過人工手段維護生態平衡,保護生物的多樣性。”洪雅林場森林保護科負責人劉曉鳳說。
人鼠大戰
鐵絲焊接的長方體籠子,裝上彈簧門,籠子里的吊鉤掛上誘餌……去年秋天,洪雅縣柳江鎮紅星村村民程敏家花20元錢買了兩只捕鼠籠,掛在自家的柳杉林中,誘捕松鼠。為了提高成功率,他們特意用最易散發香味的蘋果做餌,一旦“刁梁子”上鉤,碰到誘餌,彈簧門就會自動關閉。
但半年過去,他們失敗了。“松鼠越來越聰明,不會輕易進籠子。”程敏說。
用捕鼠籠捉松鼠,過去十年,是洪雅縣極力推廣的常見方法。2013年以來,洪雅縣林業局三次集中采購誘捕器發放給村民,目前已有累計數千個籠子分布在林區。
為了改進效率,村民一度把籠子固定在樹上。但現在,習慣了籠子存在的松鼠已經不再上當,一只籠子,一年只能捕到一兩只。
人鼠較量,已持續了二十年。在林場里待了二十多年的玉屏山管護站技術員陳兵親歷了全程。
一開始,人們想到的是彈弓。但松鼠一般在樹頂活動,難以打中。
上世紀90年代,洪雅村民動用了火銃。但剛剛見效,就遇上越來越嚴的槍支管理制度,最終只能棄而不用。
2003年,洪雅林場目禪寺工區曾一度投放毒餌“溴敵隆”毒殺赤腹松鼠,效果不錯。但因對環境和其它生物有不良影響,也被洪雅林場叫停。“有一定的毒性,對森林生態不利。”洪雅國家級森林病蟲害中心測報點負責人紀岷解釋。
人們絞盡了腦汁,但捕鼠越來越難。春秋兩季和早晚,是赤腹松鼠最活躍的時刻。但這種小精靈警覺性很強,經常更換棲息地,一旦發現有人,就會瞬間逃得無影無蹤。
在野雞坪區域,洪雅林場已與四川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合作,投放赤腹松鼠的不育劑,降低繁殖能力,但目前尚在實驗階段。
人們一度想到大量投放鷹和蛇,這些動物,是松鼠的天敵。玉屏山管護站站長祝大勇介紹,這些年經濟林場內鷹蛇越來越少,洪雅林場曾提出在林區內投放,但專家經過論證后覺得,投放松鼠天敵的可控性較差,因此不得不放棄。
最可靠的,還是人。
迫不得已,2006年開始,洪雅林場決定以經濟手段,鼓勵護林工人和周邊村民參與滅鼠。村民捕殺一條赤腹松鼠,可以尾巴作為物證,領取4元錢的補貼。
對年人均收入14501元的村民而言,4元一條的價格,并不算低,“松鼠肉賣給肉鋪,一只也能掙十幾塊錢”。
效果昭然。2017年這一年,光玉屏山管護區兩萬多平方米的面積,就收購了兩千多條松鼠尾巴。整個洪雅林場,一年收購了一萬八千多條松鼠尾巴。
洪雅林場森保科負責人劉曉鳳介紹,近幾年每年能收到約兩萬條尾巴,村民捕捉到的松鼠數量整體穩定。
2013年,林場捕殺赤腹松鼠一萬六千多只。2014年,林場捕殺了20348只赤腹松鼠。如此持續多年,這幾年,赤腹松鼠的危害才略有緩解。
“面積最大, 分布最廣, 危害最嚴重”
赤腹松鼠已成了洪雅人工林區危害最嚴重的生物。“面積最大,分布最廣,危害最嚴重。”洪雅林場玉屏山管護站站長祝大勇如此形容,松鼠危害已成林場“無煙的森林火災”。
松鼠在洪雅成災,是從1997年開始的。1997年,當地大面積退耕還林,山上都被種上了柳杉和杉木等經濟林。在人工林區,因為樹種單一,柳杉和杉樹的樹皮,成了赤腹松鼠唯一可靠的主食。
“松鼠附身在樹枝上,用牙齒切入樹皮,一點點撕扯樹皮。”程敏見過,一只赤腹松鼠很快就能剝下一米多長的柳杉樹皮。
赤腹松鼠啃食柳杉樹皮,有時為了取食,有時只是玩耍、磨牙或尋找筑巢材料。赤腹松鼠將窩搭在茂密的樹冠內,除了樹枝、野草,它還用柳杉和杉木樹皮作為建材。
程敏家的八畝山林,全部栽著柳杉和杉木,每年都會有近百棵被松鼠啃食。這些小家伙最喜歡啃食的,是生長三五年的柳杉。
被啃掉樹皮的柳杉,枝頭的樹葉很快會泛黃落掉。洪雅林場有11個管護區,玉屏山管護區的鼠害最為嚴重。在玉屏山管護區,受松鼠危害最嚴重的區域,道路兩旁幾乎沒有樹皮完整的樹木。祝大勇估算,應該有近三成的樹木被破壞。
據洪雅林場森保科科長劉曉鳳估算,松鼠給林場造成的危害,每年直接的經濟損失就得超過千萬元。正常成材的柳杉可以賣到800元每立方米,遭松鼠啃食的柳杉售價只有100元,而且很難出售。
大量人工柳杉林受害,甚至威脅到洪雅林場人工商品材基地建設。被啃掉樹皮后,這些本該成材的樹木逐漸枯死和變形,基本也就成了廢材,只能砍了燒柴。
作為全國著名的柳杉、杉木人工商品材基地,光98.8萬畝的洪雅林場里,人工林就有18.5萬畝,其中柳杉占90%,杉木占10%。
這些“調皮”的松鼠,一度成了最棘手的難題。
作為主要的森林鼠害,赤腹松鼠同時卻又是林業中的“三有”動物,“國家保護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經濟、科學研究價值的野生動物”。——捕殺,赤腹松鼠屬于國家保護的野生動物。不捕,松鼠又確實給林場和村民造成了經濟損失。在防控松鼠問題時,林場遭遇兩難。
經林業部門批準,當地展開了捕殺行動,活捉的松鼠賣給游客,殺死的松鼠就成了人們的下酒菜。
肉鋪老板也將收購的松鼠肉煙熏,在集市上標價每只松鼠25元出售,“每個月都能賣出四五只,主要賣給喜歡吃野味的老客”。在旅游旺季,洪雅縣柳江鎮的部分餐館也為游客烹飪松鼠肉。
林場收購松鼠尾巴,只是作為村民捕殺松鼠的憑證。松鼠尾巴味道難聞,收購后大多被統一銷毀。
一位林場森保科工作人員稱,曾有外地的老板提出收購松鼠尾巴意愿,但因為赤腹松鼠屬于國家保護野生動物,沒有物流公司愿意運輸,該項合作最終作罷。
人工林樹種單一是誘因
不唯洪雅地區,在四川德陽、成都、樂山、雅安等地,赤腹松鼠亦早泛濫成災。出現赤腹松鼠大量啃食樹皮的地方,幾乎都是柳杉、杉木、銀杏等成片的人工林。
人工林內樹種單一,正是鼠患嚴重的一個重要原因。早在1990年,浙江省浦江縣人工林就曾遭遇赤腹松鼠的大面積危害。浦江縣林業局調研后認為,人工林采用單一樹種的栽種方式和鼠患爆發之間有著必然的聯系。
洪雅國家級森林病蟲害中心測報點負責人紀岷介紹,松鼠是雜食性動物,一般以果實、種子、昆蟲、鳥卵等為食。天然林中生態鏈完整,松鼠食物來源豐富。其天敵也較多,主要有鼬科動物、猛禽及蛇等。天然林的環境中,松鼠的種群一直維持在合理的范圍之內。
但樹種單一的人工林,打破了生態鏈之間的平衡,原生物種逐漸衰減、退化,動植物種類單一。一方面造成松鼠的食物來源減少,松鼠不得不選擇啃食樹皮。同時,由于天敵減少,松鼠的繁衍速度加快。
“松鼠沒有吃的,自然就會啃樹皮。”在經常打獵的柳江鎮村民羅老五的記憶中,大面積人工種植柳杉之前,玉屏山上還有很多地方是未開墾的荒山。山中灌木和雜草沒腰,經常可以在樹林里遇到野兔等小動物,每次“跑山”都能收獲滿滿。
現在的山上,除了墳場附近,到處都是齊刷刷往上長的柳杉和杉木。站在林子里幾乎看不到天空,林下也是光禿禿的土地。羅老五每次進山采摘野果都很困難。村民見到過貓頭鷹等大型飛禽的記憶,甚至都要推到四五年前。
上世紀50年代至70年代末,全國各地封山造林,森林被看作是一種經濟資源,經濟成為造林的“指揮棒”。中國林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陳幸良介紹,中國天然林破壞后,在大面積建設人工林過程中,為便于管理,獲得更多的林木蓄積量和經濟利益,栽種樹種普遍單一,一度在全國范圍內形成“南杉北楊”的格局。人工林林下植被覆蓋率低,林中適生的物種變得稀少,生物多樣性降低。
這正是問題所在。中國林業大學自然保護區學院院長雷光春提醒,我國人工林在建設過程中,樹種單一的情況一直比較普遍,“單一樹種種植方便,而且便于管理,能夠快速實現造林工程”,但單一樹種的人工林中,鼠患和病蟲害也一直比較嚴重。
在自然林中,動植物種類多樣,形成了穩定的生態鏈。松鼠的食物來源豐富,天敵也比較多,“鼠患幾乎是不可能形成的”。但由于人工林樹種單一,林間密度大,加上人類活動頻繁,造成林下植物生長困難,松鼠天敵遷徙。林內的食物稀缺,天敵減少,松鼠很容易泛濫成災。
反思已經開始。2017年9月,《聯合國防治荒漠化公約》第13次締約方大會期間,國家林業局對媒體稱,中國的植樹造林工作,已經從單一樹種的初級階段,改為樹種混交等對生態更加友好的做法。對恢復生態狀況比較差的地區,盡可能地讓人工林接近天然林,維護生物多樣性的功能。
在洪雅,改變正在發生。2017年1月,洪雅縣國有林場改制為財政全額撥款的公益一類事業單位。林場由木材生產轉變為生態修復和建設為主,由注重經濟效益轉為注重森林生態效益。
在總結改制經驗時,洪雅林場柏木崗工區主任茍興政分析稱,洪雅林場赤腹松鼠等危害嚴重,野生動植物的種類和種群數量減少,和人工林樹種單一的經營方式有很強的相關性。
劉曉鳳介紹,改制過程中,林場正通過在局部營造針闊混交林,增加赤腹松鼠食物來源。適當留存部分雜木林,加大對松鼠天敵的保護力度,逐漸恢復原生植被狀態,以維護林場內的生態平衡。
“最好的辦法,還是生態防治。”劉曉鳳感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