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慧翔
對于沒能當場抓住嫌疑人的案件,美國刑警普遍采用“10分制”的評估方法來判斷是否實施后續偵查
過去七年間,斯克里普斯霍華德新聞社的前記者托馬斯·哈格羅夫一直致力于收集全美范圍內的謀殺案數據,并以此為基礎運營非營利機構Murder Accountability Project(MAP)。作為目前全美最大的謀殺案數據庫,MAP數據庫中收錄了自1976年以來發生在美國境內的899191起謀殺案,比FBI的記錄還要多出27000起。
根據MAP的統計,美國謀殺案的平均破案率為66.54%,其中2012至2016年這五年間,美國謀殺案的平均破案率為58.42%。FBI公布的數據則顯示,2014年美國謀殺案破案率為64.5%(在MAP數據庫中為61.12%),過去十年的破案率也大致如此。
這一水平和其他國家相比,是高是低?2006年,中國的殺人、強奸等8類案件中的命案破案率高達89.6%。同一時期,英國謀殺案的破案率為87%、法國為81%。而根據瑞典國家犯罪委員會的統計,德國涉及人身安全的案件破案率為88%,瑞典則為15%。
從瑞典的15%到美國的60%多,再到英國德國的接近90%,不同國家的破案率為何相差如此之多?一個重要原因是各國對“破案”的定義不同。
德國對“破案”的定義十分寬松,確定了兇手身份就算是“破案”。加拿大的“破案”則是指確定兇手身份,并開始走其他相應流程。而在美國,知道了嫌疑人是誰還算不上破案,要成功抓捕才是“破案”。瑞典的“破案”定義則更進一步,要走到起訴嫌疑人這一步,才算是“破案”。從知道兇手是誰到成功抓獲兇手,再到對其進行起訴,難度依次上升。加拿大的“破案”標準雖然比美國寬松,但其暴力犯罪的破案率也就維持在60%左右。因此如果放松標準,美國的破案率未見得比其他國家低。只能說,西方發達國家的破案率和中國相比,都不那么高。
而在實際操作中,偵查方式和制度設計是美國謀殺案難破的主要原因。
在美國,破案的多數情況是巡警當場采取行動的結果——六到九成的被捕人犯是由巡警逮捕的。對于沒能當場抓住嫌疑人的案件,美國刑警普遍采用“10分制”的評估方法來判斷是否實施后續偵查。這種方法是通過將與犯罪有關的因素確定為若干分數來判斷案件的可偵查性。例如,嫌疑者能被報案者或目擊者描述并指出姓名的得9分,見證人報案并已知嫌疑人身份的為7分,案發現場有可用指紋為7分等。評分超過10分的案件破案可能性較大,警方一般會安排后續偵查。少于10分的案件,往往不再進行后續偵查。同時,因為沒有“命案必破”的壓力,對于非常依賴后續調查的謀殺案來說,破案就更難了。
根據FBI在2014年發布的數據,當年美國強奸案的破案率為39.3%、搶劫案的破案率為29.6%,涉及財產的非暴力犯罪如飛車搶劫,其破案率甚至低至12.8%。因此,不僅是謀殺案難破,其他案件也難破。美國謀殺案的破案率雖與國外相比看起來較低,但在國內的犯罪類型中,已經是破案率比較高的了。
另一方面,美國的警察機關分為聯邦警察、州警察、城市警察和縣警察四級,四級警察機關互不隸屬,不存在上下級關系,是典型的分散型警察體制。在這樣的體制下,容易出現各級警察職能交叉重疊、互相推諉的現象。聯邦調查局的調查權限又僅限于聯邦犯罪,只要嫌疑人不跨州犯罪,聯邦調查局就沒有權限介入調查。而地方警局的警力通常比較薄弱(偵查人員約占全部警員的12%左右),因此謀殺案的調查常因警力不足而走入僵局。
但目前警方已經開始認可民間組織的工作,在FBI總部舉辦的國際兇殺案調查員協會會議上,哈格羅夫開始教授探員們使用MAP系統。而在亞特蘭大等地,警方已經開始與MAP合作,共同調查多宗懸案。
(作者系知名媒體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