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霞
摘要: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與經濟結構的不斷完善,我國經濟已經逐漸走向新常態。在經濟新常態下,社會結構更加合理,經濟政策更加完善,稅法制度趨向規范,“營改增”時代以來,各行各業迸發出新的市場活力,市場競爭加劇。服務業一直是我國的重點產業,為我國經濟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在營改增這一稅法改革下,其發展面臨著很多問題,例如會計政策制定不完善,會計核算出現偏差等,制約了服務業的發展與進步。本文正是基于這種背景,首先闡述了“營改增”的基本含義,對“營改增”有大致的了解,其次,闡述“營改增”對我國服務業的影響,闡述了服務業的發展問題,最后,針對這些影響提出一些建議和措施,以求通過這些建議措施對我國服務業的后續發展提供借鑒參考,最終促進服務行業的有續、健康的發展。
關鍵詞:營改增;服務業;影響;建議措施
一、“營改增”的相關概念
“營改增”是營業稅改收增值稅的簡稱,具體是指以前繳納營業稅的應稅項目現在改為繳納增值稅,其最大的優點是避免重復征稅,可以促進各個行業的良性發展,調動各方的積極性與主動性,促進服務業以及其他行業的健康發展,是我國稅收制度改革的一大重要舉措。實施“營改增”的過程中,主要發生如下變化:首先在征收范圍上,試點交通運輸業以及部分現代服務業,并逐步將范圍擴大到建筑業、房地產業、金融業以及生活服務業全覆蓋。其次,在征收稅率上,“增值稅”政策擴充了兩檔匯率,針對現代服務業、金融業,政府征收6%的增值稅,針對交通運輸業等,政府征收11%的增值稅。在實施“營改增”政策以來,全國上下都起到了良好的效果,其優點如下:首先,通過“營改增”政策,避免了重復征稅,不能抵稅,不能扣稅的弊端,充分發揮了增值稅“道道征稅、層層抵扣”的優點,能夠大幅度降低企業的稅收負擔,更為關鍵的是,“營改增”深層次地影響了社會經濟結構的變革,改變了以往不完善的價格體系,促進了社會的分工合作,把營業稅中的“價內稅”改成了增值稅的“價外稅”,形成了增值稅銷項稅額與進項稅額相抵扣的關系,深層次地影響了社會經濟的發展與各個行業的深刻變革。
二、“營改增”政策對服務業的影響
(一)避免了重復征稅的弊端,降低了服務業的稅收負擔
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前,服務業是繳納營業稅的行業,在營業稅繳納的過程中,首先按照其營業額乘以相應的營業稅的稅率繳納營業稅,而對于服務業在采購環節支付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卻不能相應抵扣,因此,這就導致服務行業承擔了增值稅進項稅額,又繳納了營業稅,出現重復征稅的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服務業的發展。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后,現代服務業開始繳納增值稅,原先在采購環節不能夠被抵扣的增值稅進項稅額現在能夠被抵扣,這一政策消除了服務業重復征稅的問題,實現了結構性減稅、合理避稅的目的,也使得整個征稅環節更加合理規范化,促進了我國服務業的健康發展與進步。
(二)加快了現代服務業與制造業的脫離,促進了社會行業分類與轉型
隨著社會的經濟發展與進步,我國的現代服務業開始出現兩種分類,首先是生產型服務業,是指與制造業相關聯的服務業,這類服務業是在制造業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提供的是與制造業有關的服務,在“營改增”政策中,也是對其進行試點改革。在“營改增”之前,生產型服務業是繳納營業稅的,不能抵扣相應的增值稅進行稅額,增加了企業的稅務負擔,并且制造業一般都將服務業內化為本企業的部門,一般趨向于“大而全”或者“小而全”的企業,不利于生產性服務業在傳統制造業中脫離出來,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后,生產型服務業可以抵扣相應的增值稅進項稅額,因此,大部分生產型服務業開始從制造業中走出來,實現外包,加快了現代服務業的獨立化與規范化的發展運營,使得社會經濟結構更加合理,促進了社會行業的轉型與分類。
(三)增加了服務業會計處理的復雜程度,對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現代服務業的財務會計處理中,一般都是進行簡單的營業稅的計算進行稅款繳納,但是,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后,由于涉及到增值稅的進項稅額的抵扣,因此,會計核算工作更加復雜,首先,一般納稅人在“應交稅費”下又增加了“應交增值稅”與“未交增值稅”兩個科目,并且,還增加了“待抵扣的進項稅額”等科目,增加了會計業務操作的復雜性。其次,由于現代服務業該層繳納增值稅,所以,需要使用固定的增值稅專用發票,但是政府部門對于增值稅專用發票的管理和審核更為嚴格,因此,現代服務業的財務會計人員在發票的領取以及使用上就更需要注意,最后,增值稅的稅種變化給年度財務報表帶來影響,企業需要根據實際稅務政策的變化來相應調整報表的結構和財務分析方法,這就給現代服務業的財務會計人員的業務水平提出了更高更專業化的要求,現代服務業的財務管理也逐漸趨向于細化和規范化方向發展。
三、針對“營改增”對服務業的影響的建議措施
(一)加強財務會計人員相關培訓,提升業務水平
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以后,由于征收范圍,征收對象以及征收稅率都發生了一系列變化,因此,對服務業的財務會計人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服務企業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提升。首先,在財務員工招聘上,服務企業需要建立完善的招聘體系,招聘有財會經驗的財務管理人員,對企業的經營活動進行準確的會計業務處理,必要時,可以聘請第三方機構進行員工招聘工作,保證招聘工作的透明性與公開性,為服務企業招聘到合適的財會人員。其次,針對財務部門的員工定期組織財務會計培訓工作,例如“營改增”相關的政策法規以及政策實施之后發生的業務處理的變化,根據服務企業的實際情況針對性的培訓他們相關的財務業務知識,進而更好的處理服務企業的業務,最后,定期組織員工討論會,在政策發布實施之后,通過員工之間的交流明確企業各方面的經營變化,以便做出相應的調整對策,提升企業的抗風險能力和政策適應能力,從而促進服務企業的發展與進步。
(二)建立合理的內控制度,提升財務會計的監督管理水平
在現代企業發展過程中,建立合理的內控制度是對企業的運營發展至關重要的,尤其在“營改增”政策發布實施之后,由于服務企業財務會計發展處于深度變革期,會出現很多的問題與管理漏洞,一些財務人員利用這些漏洞為己謀私,給服務企業帶來了經濟損失。因此,需要在服務企業內部建立完善的內控監督制度,保證財務業務規范化與合法化運營。首先,需要在服務企業內部根據公司的經營狀況建立規范化的內控制度,必要時可以聘請相關的內控專家對其進行設計,保證內控制度的有效運行。其次,需要設立單獨的內控部門,這一部門由服務企業的領導層垂直領導,直接對領導層負責,保證其工作的獨立性,監督管理不會受到外界干擾,提升監督管理工作的透明化。最后,定期組織員工的培訓工作,對他們進行思想道德教育,提升他們的綜合素質,通過建立完善的內控制度,可以有效提升服務企業整體的監督管理水平,最終促進服務行業的健康運營。
(三)加強協作,提升稅收管理水平
在“營改增”政策實施之后,會計核算科目增多,征收管理難度增大,這就使得一些服務企業存在偷稅漏稅的現象,因此,政府部門必須加強管理監督工作,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完善:首先,政府部門積極設計相關稅收政策,加強稅收發票的管理與監督,從法制的角度不斷推進“營改增”的發展。其次,對于服務企業,必須加強相關的稅務業務處理工作,督促相關企業各級人員加強對增值稅發票的了解,確保相關服務行業能夠保管好、使用好增值稅專用發票,避免一些稅務業務處理錯誤的情況發生。最后,對相關服務企業進行思想道德普及工作,提升他們的社會責任意識和自律精神,避免違法亂紀,損害社會利益等偷稅漏稅現象的發生,最終促進服務行業有續、健康的發展。
參考文獻:
[1]王路,劉萍萍.營改增對現代服務業的影響以及對策[J].商場現代化,2013 (09).
[2]劉明明,王峰.淺談營改增政策對我國服務行業的影響[J].商業經濟,2012 (01).
[3]王紅霞,劉君.淺談營改增政策對社會經濟的影響[J].商場現代化,2015 (08).
[4]趙鵬,劉志.營改增政策的探討[J].經營管理者,2014 (09).
[5]劉坤,李莎莎.營改增政策對企業影響的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2012 (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