閻紅斌
摘要:本篇文章首先對國有資產的基本含義進行概述,從資產分配問題、產權明確問題、管理體系問題三個方面入手,對當前國有資產監管存在的問題進行解析,并以此為依據,提出加強基層國有資產財政監管的相關建議。
關鍵詞:財政部門;國有資產;財政監管
財政部門國有資產在我國國有資產中占據主要位置,充分落實好國有資產監管工作是財政單位首要職責。在當前社會經濟水平不斷提升的背景下,財政單位國有資產不管是在規模方面,還是在數量方面都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財政監管水平有待提升,和規模比較監管水平過于滯后。所以,加強基層國有資產財政監管,減少資產問題出現是財政單位當前主要工作內容。
一、國有資產的基本概述
所謂的國有資產主要指,包含在國家監管范疇內的各項資產和資產權利的總和,以國家所有權客體形式出現。通常情況下,國有資產主要涉及了國家結合相關法律標準或者法律權限獲取及認定的資產;國有資本及收益所產生的資產;國家向行政及事業單位撥放經費所產生的各項資產;對企業減稅及免稅之后產生的資產[1]。
從法律角度來說,國有資產也就是在滿足國家法律要求下給國家所有并能夠給國家提供經濟效益的各項資產總和。是國家所有資產及資產權限的總稱。國家包含了在歷史范圍內,所以國有資產將會隨著國家的形成而形成及發展。
二、當前國有資產監管存在的問題
(一)資產分配問題
財政單位中資產來源主要以財政撥款及配發為主,其以財政部門固定資產形式存在,同時可以無償應用。在進行應用時,假設缺少合理方式對資產應用情況加以追蹤和監管,將會引發資產隨意應用現象。當前,諸多基層部門受到利益驅使,隨意采購物資,同時沒有對物資應用情況進行管理,使得國有資產大量流失,沒有將其應有作用充分發揮,影響國有資產整體應用效率。此外,因為資產分配缺少合理性,使得部分資產分配標準沒有實現充分執行,所以資產應用效率不高現象較為普遍,甚至存在超出財政支出的狀況。
(二)產權明確問題
在當前背景下,大部分基層部門均朝著經營性的趨勢發展,所以資產本質也出現改變。但是針對產權關系來說,沒有得到轉變和管理。因為資產本質出現改變,使得產權關系也應該發生改變[2]。但是在實際中,大部分基層部門沒有對資產產權加以明確,在轉讓及銷售資產時,缺少相關手續,導致資產權限不明,從而給國有資產大量流失埋下隱患。
(三)管理體系問題
資產管理體系作為確保國有資產科學應用的保障,但是當前財政部門沒有根據各個基層部門資產應用情況,建立對應的管理體系,使得管理工作無法順利落實到實處,不但在國有資產管理中缺少精準的職責體系,同時也不能給國有資產應用安全提供保證,諸多資產沒有記錄到對應賬目中,在應用環節中缺少審批手續。總體角度來說,財政單位的資產監管工作沒有實施到位,給諸多資產問題出現提供了條件。
三、加強基層國有資產財政監管的相關建議
(一)強化資產管理理念
要想實現對國有資產的科學管理,財政單位應該樹立良好的管理理念,轉變思想意識。長時間以來,我國財政部門在開展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時,沒有把其他性質資產融合其中。從國有資產角度來說,其免費性得到了人們的共識,在這種情況下,假設管理理念存在偏差,將不利于后續資產管理工作的開展[3]。要想將這一狀況進行轉變,財政部門需要把盤活資產、調控預算等現代化管理理念運用其中,以此實現國有資產的科學應用。并且,財政單位也應該把現代化管理方式融合進來,加強資產評估機制的構建,確保國有資產的完善性和安全性,以此達到對國有資產科學管理的目的。
(二)完善相關管理體系
當前,在進行國有資產管理時,主要把管理職責分配給各個部門,資產評估工作也由各個部門來落實。在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基層機構均建立了資產評估部門,這些部門從表面上和原機構不發生關系,但是從實際角度來說,市場存在明脫暗不脫的狀況。因為業務中涉及的依屬關系,部門干預管理和評估結果的狀況頻頻出現,導致評估結果不理想,無法保證評估結果的合理性和真實性。財政單位需要結合現有的國有資產管理條例和標準,全面落實國有資產管理工作,以縣市為單位實現公開招租,并安排三家以上的評估部門作為該階段基層部門資產評估的中介機構,全面實施優勝劣汰體系,嚴把質量關。資產評估部門可以采用評定估算等方式,獲取資產評估結果,并交由財政單位進行核查,做好備案工作。
(三)科學設定國有資產賬目
國有資產統計報表已經被融入到國家統計報表范疇中,但是部分縣鄉等基層部門,不管是在權責分配上,還是資產明確上,都存在一定問題,從而引發賬實不符狀況,使得國有資產產權記錄不精準。根據這種狀況,財政單位應該結合房地產統一登記數據,構建完善的資產管理賬目,真正實現賬實相符,給國有資產監管工作順利開展提供數據支持[4]。與此同時,要想保證國有資產應用安全,應該加強對各個基層部門資產應用情況監管。在市場快速發展背景下,資產本質將會出現一定改變,所以在資產轉讓及銷售時,需要對資產產權加以確定,不管針對任何活動,都要突顯國有資產本質,保證國家產權合理,維護國家自身利益,實現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四)優化資產交易管理
在完成資產評估工作之后,由資產占有部門委托產權交易部門通過縣級以上報紙、報刊等,將相關信息進行發布。采用報名登記等方式,繳納一定數額的保證金,由拍賣單位在縣級以上公共資源機構中公共交易平臺上進行拍賣,利用競價方式,價高者得。競拍中標者在規定期限內支付對應款項之后,拍賣機構出具確認單據,競得者憑借財政部門出具的資產收益憑證,在繳納相關稅費以后,到相關部門辦理產權過戶手續,之后才能實現產權獲取。除此之外,結合相關部門提出的反腐倡廉政策標準及財政管理要求,機構在實施部門預算工作時,應該采用“收支兩條線”管理方式。財政部門資產管理部門應該對產權受讓方及時把資金傳入到國庫中,避免資金體外循環。
(五)加強日常監管核查
根據每年國有資產年報情況來說,基層部門需要全面落實好基礎工作,資產采購應該及時進行入賬處理,資產轉讓、報廢、處理等需要及時下賬,出租過程中需要辦理相關的審批手續。全面開展資產核查工作,真正實現賬賬相符。要想將部門資產應用情況進行展現,財政資產管理部門在獲取基層部門資產報表之后,應該結合財政監管部門對基層部門資產情況加以核查,監督基層部門設定國有資產賬目,讓部門根據財政標準來進行。針對沒有按照要求來進行的,應該根據國家相關標準進行處理。
(六)促進國有資產數據化管理
隨著我國科學技術水平的不斷提升,資產規模得到了大幅度的擴充,如果沒有充分落實國有資產管理工作,將會給資產流失出現提供條件。對此,為了更好的對國有資產進行管理,財政單位可以結合時代發展需求,把計算機等現代化技術運用其中,在計算機技術的作用下,實現國有資產的科學管理。通過應用計算機,實現各項資產數據的采集,并對采集的數據加以管理和保存。通過信息化管理,能夠引導財政單位科學設定管理決策,提升財政單位資產管理效率及質量,引導國有資產管理工作朝著現代化和及科學化的方向發展。為了給管理工作開展提供便利,還要結合國有資產類型將其劃分成諸多管理模式,把財務處理、匯總統計等功能進行結合,在網絡系統下實現數據傳遞,給財政單位快速建立管理決策提供依據。
四、結束語
總而言之,國有資產作為我國資產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占據重要位置。但是從目前情況來說,大部分基層部門在國有資產應用上過于隨意,從而使得資產大量流失。鑒于這種狀況,財政單位應該做好基層國有資產應用監管工作,根據當前存在的不足,采取對應的處理對策,在提升國有資產應用效率的同時,防止資產隨意消耗,保證國家合法權益。
參考文獻:
[1]桑峰.淺談行政事業單位國有資產有償使用管理[J].財政監督,2018 (17):74.
[2]林冬梅.行政事業單位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和對策[J].當代會計,2018 (08):42-43.
[3]張惠芳.鄉鎮國有資產管理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納稅,2018,12 (23):141.
[4]徐豐.鄉鎮國有資產管理存在的問題及其優化對策探究[J].財會學習,2018 (19):174-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