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身嗣
(安徽省淮南市農業科學研究所,安徽淮南 232033)
藍莓(Blueberry),又稱越橘、藍漿果,屬杜鵑花科(Ericaceae)越橘屬(Vacciniumspp.)多年生落葉或常綠灌木或小灌木,原產北美洲。自20世紀80年代傳到我國后,我國約有90種、24變種、2亞種,野生資源分布于我國南北各地,主要地區是西南、華南及東北地區[1]。在商業生產中主要包括高叢藍莓、矮叢藍莓、兔眼藍莓以及半高叢藍莓和南高叢藍莓。藍莓果實富含花青苷、低糖低脂肪,抗氧化能力強,有防止腦神經衰老、增強心臟功能、明目及抗癌等功效,因此被國際糧農組織列為“人類五大健康食品”之一[2]。
打碗花(CalystegiahederaceaWall),又名小旋花,為旋花科打碗花屬一年生草本植物,由于其地下莖蔓延迅速,極易形成單優勢群落,成為惡性優勢雜草。筆者對藍莓園中打碗花的危害進行了調查,并針對該類雜草危害,結合國內外當前研究進展,提出了可行的防治方法,以期為該類雜草防治提供參考。
1.1調查方法2015年10月對淮南市田家庵區曹庵鎮益園家庭生態農場藍莓地塊打碗花的情況進行了調查,調查地塊于9月10日進行了最后一次人工除草。在上述地塊,采用倒置“W”9點取樣法進行調查,每點調查面積為1 m2。共調查2個田塊。對打碗花和全部雜草的數量和質量進行統計,參照張朝賢等[3]的方法,運用田間頻率、田間均度和田間密度3個參數,對取樣數據進行處理分析。
1.2數據處理田間頻率(F):該雜草出現的田塊數占總調查田塊數的百分比。
田間均度(U):該雜草在所調查田塊中出現的樣方次數占總調查樣方數的百分比。
田間密度(MD):該雜草在各調查田塊的平均密度之和與總調查田塊數之比。
式中,n為調查田塊數,9為調查樣方數;Xi為某種雜草在調查田塊中出現的樣方次數;Di為某種雜草在調查田塊i中的平均密度(株/m2);Yi為某種雜草在調查田塊i中出現的頻率。
2.1打碗花生物學特性打碗花又名小旋花,為旋花科打碗花屬一年生草本植物。莖具白色地下橫走根莖,地上莖細,蔓生或纏繞,常自基部分枝,有細棱,光滑。葉互生,具長柄,基部的葉片全緣,近長圓形,長2.0~4.5 cm,寬2.0~3.0 cm,先端圓,基部心形。上部葉片三角狀戟形,中裂片卵狀三角形或長圓狀披針形,側裂片戟形,全緣或2~3裂。花單生于葉腋,花梗長于葉柄,有細棱。苞片2片,寬卵形,長0.8~1.6 cm,覆蓋萼片,宿存;萼片5片,長圓形,略短于苞片,具有小尖凸;花冠呈漏斗狀,淡紫色或粉紅色,長2~3 cm。雄蕊5枚,基部呈膨大狀,由細鱗毛;子房2室,柱頭2裂。蒴果,卵球形,果實與宿存萼片近等長。種子呈黑褐色,長0.4~0.5 cm[4-6]。打碗花一般在4月上中旬萌芽出土,生長期較長,可為害至當年11月。由于藍莓園土壤有機質豐富,土壤水分肥力較足,極有利于打碗花的生長、繁殖,稍不除草,莖長可達80 cm以上,莖枝縱橫交錯,纏繞于藍莓莖桿,與藍莓爭水、爭肥、爭營養,特別是在藍莓結果期,對藍莓的正常生長會造成極大影響。
2.2淮南市田家庵區益園家庭生態農場打碗花調查結果由表1和圖1可知,在18個取樣點中均出現了打碗花,田間頻率和田間均度均為100%,田間密度為49.3株/m2,表明該類雜草在該地塊分布廣泛,數量較多。打碗花質量占雜草總質量50%以上的取樣點有9個,占總取樣點的50%;打碗花質量占雜草總質量25%~50%的取樣點有5個,占總取樣點的28%。這表明,打碗花在田塊中危害非常嚴重。

表1 淮南市田家庵區益園家庭生態農場打碗花調查結果

圖1 打碗花占總雜草質量百分比分布Fig.1 The distribution of weight percent of Calystegia hederacea Wall in total weed
3.1適時預防園區內的打碗花往往是通過人為及自然方式侵入農田,混雜于耕層土壤中,對園區造成危害,因此,預防草種的侵入是綜合防治打碗花的首要環節。主要措施有:建園前,及時清除田間田邊雜草、深翻整地,將部分雜草種子、宿根等翻到地表或淺層,通過冬季低溫、陽光暴曬、鳥雀啄食等方法消滅部分雜草草籽及宿根;也可利用化學藥劑對園區土壤進行封閉處理,消除土壤中留存的雜草種子,抑制雜草萌發;確保有機肥充分腐熟,通過腐熟過程中產生的高溫使雜草種子喪失發芽力,避免草種通過有機肥向田間擴散。
3.2物理防治針對園區已出現的打碗花,可中耕耙地,及時消滅剛出土的幼苗,以免幼苗長成成株,結下草種;也可人工拔除,特別是藍莓根系周圍的雜草幼苗,對藍莓根系影響很大,應及時拔除,以免其與藍莓爭水、爭肥,且一定要把雜草植株帶出田塊外,做到徹底清除雜草;還可對土壤表面進行覆蓋,抑制雜草的發生,適宜藍莓園的覆蓋物主要有鋸末、苔蘚、松針樹皮、玉米秸稈、稻殼稻草等,但要注意的是覆蓋物本身可能會帶有未知的病原菌、蟲卵等有害物質,要注意防治。此外,也可選用鋪設銀黑雙色地膜或園藝布,預防雜草生長[7]。
3.3化學防治可以使用草甘膦、使它隆、60%滴丁·嗪·乙乳油、72% 2,4滴-丁酯乳油等,但化學防治常常對藍莓樹體產生傷害,應盡量選擇其他方法除草。
3.4生態防治果園生草是將以白三葉(Trifoliumrepens)、多年生黑麥草(Loliumperenne)、苜蓿(Medicagosativa)、百喜草(Paspalumnatatum)等為主的草種播于園區行間,通過科學的管理,增強土壤肥力,改善土壤結構[8],有效抑制雜草生長[9]。目前,該方法在蘋果園和葡萄園中應用較為廣泛,在藍莓園中的應用還處于初步探索階段,可選用白三葉等草種,與雜草競爭養分與水分,達到以草治草的效果。
3.5生物防治生物防治是控制和防治雜草有效方式之一,利用真菌、天敵昆蟲等對雜草的控制作用,從而達到除草效果。李秉華[10]于加拿大列橋試驗站研究得出在實驗室條件下一種螨(Aceriamalherbae)可將打碗花作為一種寄主,并有望成為控制打碗花的潛在的生物防治因子,但是在我國Aceriamalherbae屬于外來種,尚未見引種報道。
[1] 方瑞征.中國植物志[M].北京:科學出版社,1991.
[2] 顧姻.藍漿果與蔓越橘[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01.
[3] 張朝賢,胡祥恩,錢益新.漢江平原麥田雜草調查[J].植物保護,1988,24(3):14-16.
[4] 李美,高興祥,高宗軍,等.15種除草劑防除打碗花、葎草效果評價[J].農藥,2009,48(9):686-688.
[5] 溫學森,李愛國,陳漢斌.國產打碗花屬植物種子形態及其分類學意義[J].植物研究,1995,15(3):363-367.
[6] 渾之英,袁立兵,陳書龍.農田雜草識別原色圖譜[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2:230-231.
[7] 李亞東,劉海廣,唐雪東.藍莓栽培圖解手冊[M].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2014:124-126.
[8] 李會科,張廣軍,趙政陽,等.黃土高原旱地蘋果園生草對土壤養分的影響[J].園藝學報,2007,34(2):477-480.
[9] 寇建村,楊文權,朝明玉,等.關中地區果草系統產草量與對雜草的控制[J].草業科學,2013,30(3):436-446.
[10] 李秉華. Aceria malherbae防除打碗花的初步研究[J].雜草學報,2000(2):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