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從彬 康宇翔 郭志強
(瀘州市特種設備監督檢驗所 瀘州 646000)
電梯是高層建筑的必備交通工具,電梯的安全狀況與乘運質量不僅與電梯的制造質量、安裝質量、維保質量有關[1],還與樓宇建筑設計與電梯的匹配性及電梯的日常管理密切相關。目前的電梯樓宇設計,對地勘、結構、抗震、消防、電氣、給排水、暖通等專業方面都相當重視,但對建筑設計中建筑與電梯的匹配方面常常考慮不足,經常出現電梯無法安裝、安裝后相關安全距離不符合要求、應急救援通道不暢、電梯選型錯誤等低級錯誤。另外,部分物業管理單位對樓層消防逃生通道的管理也相當漠視,消防逃生通道常常被堵塞、鎖閉,留下極大的安全隱患。本文通過對建筑設計及管理缺陷的探討,提出了消除建筑設計缺陷、加強應急救援通道的管理與檢驗等方面的一些建議,希望可以給政府規劃建設主管部門、電梯安全監管主管部門、電梯相關從業單位及從業人員提供一定的參考。
1)電梯安裝前發現機房無固定通道,或通往機房的梯子不符合要求;機房及機房門高度不足;承重梁位置不符合要求;機房地板預留開孔位置和尺寸不符合要求;機房完全封閉無通風設施等。
2)電梯安裝前發現井道未完全封閉或部分封閉不符合要求;井道安全門位置或尺寸不符合要求;導軌支架基座數量或間距不符合要求;頂層高度和底坑深度不足等問題。
3)按TSG T7001—2009《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及第2號修改單(以下簡稱《新檢規》)1.2(4)的要求,用于安裝該電梯的機房(機器設備間)、井道的布置圖或者土建工程勘測圖,電梯有安裝單位確認符合要求的聲明和公章或者檢驗專用章,表明其通道、通道門、井道頂部空間、底坑空間、樓層間距、井道內防護、安全距離、井道下方人可以到達的空間等滿足安全要求的強制規定[2],但是在實施過程中,由于樓宇結構已經建設完成,安裝單位為了和開發商更多合作,趕工期等原因,往往會抱著蒙混過關的態度,對安全空間距離不夠視而不見,通過降低電梯安全空間而完成電梯安裝,從而埋下安全隱患。
近年來,隨著土地成本的快速上升及商品房為滿足業主追求私密空間的需要,廳門直接入戶電梯樓宇營運而生。廳門直接入戶會影響電梯的緊急救援,如果電梯使用管理單位沒有每戶業主的鑰匙,會造成電梯無法進行緊急救援,且如有不法人員進入轎頂操作可輕易入戶,安全隱患極大,按《新檢規》)第8.7(2)條[2]“建筑物內的救援通道保持通暢,以便相關人員無阻礙地抵達實施緊急操作的位置和層站等處”的規定,電梯緊急救援試驗結果“不符合”,電梯檢驗結論為“不合格”。
部分臨海、臨江、臨湖泊或水庫安裝的電梯(以下簡稱臨水電梯),其地坑地面常常低于水位警戒線,如電梯樓宇沒有特別的防汛措施,一旦發生水澇,電梯底坑將被淹沒,電梯被迫停止運行。
老舊住宅增設電梯已經成為城市發展中的一項重要工作,部分電梯井道及附屬設施沒有經過專門的結構設計,防風、防雷、暖通設計考慮不足現象時有發生。如電梯層站出口到樓宇樓梯間的連廊采用全封閉結構,增加了連廊迎風面積,增大了井道及附屬設施的傾覆風險;電梯與鋼結構井道一并接地,而不是單獨接地的情況時有發生;部分電梯采用全觀光無機房玻璃井道壁,酷暑季節會出現電梯控制系統過熱保護停梯,受困人員中暑的情況。
部分大型商場或其他公眾場所的室外安裝室內型扶梯,造成扶梯出廠合格證、型式試驗證書及相關配置不能滿足室外使用要求。后續整改中,不管是改變使用環境(增加防雨措施,將露天環境改變為室內環境),還是改變扶梯類型(返廠改造后重新出廠)都面臨巨大的成本壓力、工期壓力和建筑設計更改方面的困難。
部分自動扶梯的梯級或自動人行道的踏板或膠帶上方垂直凈高度不符合GB 16899—2011《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的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以下簡稱《扶梯規范》)附錄A.2.1條[3]“自動扶梯的梯級或自動人行道的踏板或膠帶上方,垂直凈高度不應小于2.30m。該垂直凈高度應延伸到扶手轉向端端部”的規定。垂直凈高度不足造成無法通過安裝監督檢驗。
部分自動扶梯的梯級或自動人行道不符合《扶梯規范》附錄A.2.5條[3]“在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的出入口,應有充分暢通的區域,以容納人員。該區域的寬度至少為扶手帶外緣之間距離加上每邊各80mm,其縱深尺寸從扶手裝置端部起至少為2.5m。如果該區域的寬度增至扶手帶外緣之間距離加上每邊各80mm的兩倍及以上,則其縱深尺寸允許減少至2m”的規定。出入口疏散空間不足存在人員踩踏風險,且無法通過安裝監督檢驗。
部分電梯取消了部分樓層的層站呼梯功能,并鎖閉相應層站的消防通道。當電梯出現故障后,自動尋址到取消層站呼梯功能的層站開門放人,乘客離開轎廂后將被永久困在該樓層。如果該樓層剛好是地下室,則手機信號較差,也無法通過其他手段向樓宇外人員呼救,被困人員獲救希望變得非常渺茫。近年來,已有多起老年人乘坐電梯從地下室離開后,既無法乘坐電梯返回,也無法從消防通道逃生而被困多日,甚至死亡的案例,應引起高度重視。
部分營業場所電梯在層站門口安裝金屬拉閘門,一旦乘客剛走出轎廂時,電梯正常鎖梯或因故障停梯后,乘客將被困在電梯層門與拉閘門之間,人身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四川某地課外培訓學校曾出現一名學齡兒童被困在電梯層門與拉閘門之間,幸運地被臨街行人發現后及時獲救的案例。如沒有其他人員發現,后果不堪設想。
地方政府在組織涉及電梯安裝的項目的初步設計審查時,邀請地方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參加,對電梯的選型、配置是否與房屋建筑結構、使用情況相適應,電梯機房尺寸、機房門尺寸、機房通道設計、井道結構與尺寸、頂層高度、底坑深度、電梯層門是否直接開門入戶、自動扶梯及自動人行道出入口疏散空間及垂直高度是否滿足要求[4],臨水電梯最低安裝位置是否低于水位警戒線等情況進行前期審查,最大程度避免在設計施工階段就留下難以整改的缺陷,從源頭上消除電梯安裝過程中的潛在隱患。對同一單元安裝多臺電梯的臨水樓宇,應建議至少保留一臺電梯的底坑底面高于水位警戒線,防止水澇發生后所有電梯都被淹的情況發生。
地方政府應加強對增設電梯及附屬設施在符合城鄉規劃、建筑設計、消防、抗震、防雷、結構等相關規定和標準方面進行指導,必要時應編制相應的指導手冊,指導老舊住宅增設電梯的建設單位執行以下建設程序,確保增設電梯工程能夠合法、安全、順利地進行,以保證增設電梯與老舊住宅的完美融合。
1)對建筑結構進行安全鑒定。由建設單位委托建設工程質量檢測機構、房屋安全鑒定委員會或具有資質的房屋安全鑒定機構對住宅樓原有結構進行安全性檢測鑒定,出具檢測鑒定報告;由增設電梯工程設計單位出具抗震鑒定報告。經檢測鑒定報告和抗震鑒定報告認定,不存在結構安全隱患的,方可申請增設電梯。
2)辦理規劃審批手續。原住宅建筑物竣工驗收時已預留電梯井增設電梯的,不需要辦理規劃審批手續。未預留電梯井的,先由有資質的建設設計單位報電梯增設設計方案至城鄉規劃主管部門審查,城鄉規劃主管部門根據城鄉規劃要求對增設電梯方案出具審查意見[5]。
3)辦理建筑工程施工審查手續。建設單位委托原住宅設計單位或具相應資質等級的設計單位按照規劃審批意見進行施工圖設計,委托施工圖審查機構進行施工圖設計審查,由施工圖審查單位出具增設電梯工程施工圖審核意見書。
4)委托施工及辦理質量監督手續。建設單位應當委托具有相應資質的施工單位進行施工,并向工程質量監督管理機構辦理工程質量監督申報手續。建設單位可委托工程監理單位進行監理。涉及避雷設置安裝及服務的應向氣象部門申請。
5)辦理電梯施工告知、安裝監督檢驗和使用登記。電梯增設施工前,建設單位應敦促電梯安裝單位按照《特種設備安全法》的規定,到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辦理電梯施工告知,并接受特種設備檢驗機構的監督檢驗。電梯經監督檢驗合格后,建設單位應到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辦理電梯使用登記[5]。
6)辦理竣工驗收手續。增設電梯工程竣工后,建設單位應當組織勘察、設計、施工、監理、消防、特種設備安全監督管理部門等有關單位進行竣工驗收,依法辦理竣工驗收手續,并按規定移交建設檔案。
電梯使用管理單位應加強對電梯樓宇消防通道的管理,嚴禁違法堵塞、鎖閉消防通道,嚴禁在電梯層門外違規裝設拉閘門。嚴禁住宅業主違規裝修,私自將電梯候梯廳占為己用,從而影響電梯應急救援通道的暢通。
電梯維保單位和特種設備檢驗機構應嚴格按照《新檢規》第8.7(2)條[2]“建筑物內的救援通道保持通暢,以便相關人員無阻礙地抵達實施緊急操作的位置和層站等處”的規定,逐層對應急救援通道進行自檢和定期檢驗,發現層站出口違規安裝拉閘門的,應要求予以拆除;發現消防逃生通道被占用、堵塞或鎖閉的,應要求立即恢復消防逃生通道。
電梯安全直接關系到城市公共的安全,電梯安全管理也應納入到城市公共安全綜合管理中去[6]。希望政府相關部門、樓宇設計單位、樓宇管理單位和電梯從業單位一起努力,讓電梯與建筑完美融合,最大程度避免或減少建筑設計與管理缺陷對電梯的負面影響,讓電梯安全高效地運行。
[1]陳小平,常振元. 我國電梯遠程監管技術模式及現狀分析[J]. 特種設備安全技術,2017(01):48-50.
[2]TSG T7001—2009 電梯監督檢驗和定期檢驗規則——曳引與強制驅動電梯及第2號修改單[S].
[3]GB 16899—2011 自動扶梯和自動人行道的制造與安裝安全規范[S].
[4]劉連昆. 電梯安全技術[M]. 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03.
[5]川建房發〔2015〕422號. 關于印發《四川省既有建筑電梯增設指導意見》的通知[Z].
[6]葉文一. 廈門市電梯安全管理研究[D]. 廈門:廈門大學,2014.